石家百年医案精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人参姜附汤治疗阳衰阴寒虚弱证

张氏,女,56岁。初诊日期:1942年6月。
自青年起身体羸弱,畏寒怕冷,食量极少,每餐菜不过两箸,饭不过一小撮,十数年如此,全靠燕窝、银耳、虫草滋养维持生计。又极为畏寒怕冷,夏季均需厚被暖帐,秋分未至,房中必置炭火烘烤。小便清长,大便常秘,稍微不慎受凉,又泻稀水。每每鼻塞喷嚏,常年清涕不止,稍微用心用力,心中即悸动不安,心下胃口可闻水声漉漉。因系权贵家母,当时曾往南京、重庆等地做各项西医检查,皆谓除营养不良、神经衰弱外并无具体疾病。最近频发昏厥,四肢发凉,家中已作后事安排。其舌淡紫,脉细极弱。玉书公辨为阳衰阴寒虚弱证,以下方补土回阳。
处方:熟附子、干姜各6g,野山参、砂仁各4.5g,茯苓、炙甘草各9g。水煎稍浓,每日分3~5次温服。
治疗经过:服药10剂,一般情况略有改善,未发生昏厥。又服10剂,饮食稍增,畏寒清涕稍减,大便秘结情况竟有缓解。再服10剂,体重增加1kg,外出散步,或与家人商量事务,皆不觉心悸,舌脉并无明显变化。此后即以上方为基础,或头痛加当归;或咳嗽加紫菀;或脚软转筋加白芍;或两手膀痛加姜黄,历时6年,服用此温阳祛寒方近600剂,体重增加,饮食大有进步,也不甚畏寒,清涕止而心中不悸,大便基本正常,1949年以后也开始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年近八旬安然去世。
【评按】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本例患者,阳气损于体内,脏腑功能动力大为减弱,精、气、血、津液之化生输布自然失去常态,机体因此虚衰。畏寒身冷自是阳虚不能温煦,阳气虚则阴气闭藏,故胃口不开,不欲食而便秘;阳气虚则水不能温化蒸腾,停于心中则心悸,滞于胃口则漉漉有声;阳气虚则阴寒内生不能收束津液,故常年清涕不止。其一切病症总属阳气不充,阴寒阻滞,人之衰老病死,常循于此。必当补阳抑阴,使阳气渐旺,火气轮转,清浊复位,可得却病延年效果。玉书公认为,本治例属补土回阳法,非回阳救逆之法,故用药轻浅,方可常年缓服。人参助阳气而滋阴液,本治方也寓阴中求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