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类风湿关节炎
第一节 概 说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以关节炎性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女性多见。起初手指关节晨僵,活动后减轻,持续时间几分钟或几十分钟或数小时,时间长短与风湿活动成正比。全身症状可有:倦怠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肌肉酸痛、贫血、血管舒缩失常等。关节疼痛一般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多数呈对称性。关节常出现明显肿胀、疼痛、压痛等。手部畸形最有特征,有鹅颈样畸形、鳍型手等。大多数病人有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类风湿因子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CCP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X线表现,早期:手及腕骨骨质疏松;中期: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破坏、脱位、融合。发病率在0.3%~0.5%。
临床表现有晨僵、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关节畸形、皮下结节等,还有X光表现。需检查的化验有:血常规、类风湿因子、抗“O”、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CCP、尿常规、尿微量蛋白,这些都是比较常用的。接下来还有抗核抗体类、免疫球蛋白类等检查。还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血管炎、心脏炎、胸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同时还会影响到皮肤、指甲、毛发。重叠其他特征的风湿病,如重叠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根据该病临床症状和性质,以及多关节损害、交替发作的特点,与《灵枢》所描述的“周痹”类似。本病就其症状表现为肢节疼痛,在病机上与肝肾亏虚有密切关系而言,则与《金匮要略》中的“历节”病类似。唐代医家因其疼痛彻骨,状如“虎咬”,昼轻夜重,又冠以“白虎”二字,称之为“白虎历节”;朱丹溪等根据其掣痛走注如风状,又称为“痛风”;有的医家据其病程长,缠绵难愈而谓之“顽痹”。当代医家沈丕安先生认为,急性发作阶段为风热内盛或湿热内蕴,属“热痹”、“历节”范围;晚期为寒湿入络,肝肾不足,属“骨痹”范畴。焦树德先生把痹病中表现为久治不愈,发生关节肿大、僵硬、畸形、骨质改变,筋肉挛缩,肢体不能屈伸等症状者,统称为“尪痹”。中医认为其病机多为素体不足,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导致气血痹阻而发病。在治疗上以“祛邪”、“宣通”、“清热”为其共同治法,宗寒者热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的原则,使气血流通,营卫复常,顽痹可逐渐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