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新机遇:技术创新、商业应用与产业变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G来了,中国已做好准备

2019年,恰逢互联网诞生50周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支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基础网络所采用的就是我们熟知的3G(G,是英文单词“generation”的第一个字母。3G,中文意思即“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和4G这样的移动通信技术。

如今,移动通信技术正在迈向它的第5个发展阶段,也就是5G时代。人们常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面对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不管是专家还是企业家,都纷纷表态:5G时代的到来,代表着互联网将从消费和娱乐的上半场,进入产业互联网应用的下半场。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将伴随着巨大的商机。

先来看看国际上,美国政府破天荒地把5G发展定义成军备竞赛,不仅让世界舆论一片哗然,也颠覆了很多人对5G的认知。从美国对待华为公司的态度来看,中国企业似乎掌握了当前人类最先进的科技,并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的5G力量,从被关注的华为说起

2019年是5G商用的元年,也是中国最大的通信技术及设备公司华为处于风口浪尖的一年。要了解华为为什么会因5G而处于风口浪尖,我们就不得不翻开华为的历史来一探究竟。

华为公司的全称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它是一家在1987年由任正非所创建的民营科技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主要生产和销售电信设备。当时在这个领域有四家业务基本相同的公司,即巨龙、大唐、中兴、华为。

现在,华为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一大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一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第二大移动终端生产商。华为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目前华为的成功案例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些商学院讨论的热门话题。

很多人都把华为的成功归结于其股权激励政策。然而,在我看来,华为的成功不仅源于股权激励这个因素,也源于它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更源于它是一个有文化的公司、有远见的公司、懂市场的公司。

为什么说华为是一家有文化的公司呢?

这是因为与很多家族式企业不同,华为公司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打造,比如撰写《华为基本法》。华为1995年开始着手起草该基本法,1996年将其正式定位为管理大纲,1998年3月审议通过。第1稿借鉴了德鲁克的思路,涉及企业的前途、运营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应该说这些命题在20世纪90年代是非常领先的。后来《华为基本法》又几经修改,直到第9稿。最后一稿出来后,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说了这样一句话:《华为基本法》的使命已经完成,可以锁进抽屉里了。

任正非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因为他已经认识到:当企业成长到一定的规模,特别是想做行业老大的时候,就必须从机会决策转向战略决策,尽量避免掉入机会主义的陷阱。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企业发展需要文化思维,任正非不知道华为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但他可以对未来十年华为所能达到的目标状态做出正确的假设。他利用制定《华为基本法》的时机,将公司高层的思维真正转化为大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使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这是一个权力智慧化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说华为是一家有远见的公司呢?

读过《华为基本法》的人都知道,它的第1章第1条就明确写着:“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这个意思就是说,华为不会成为其用户的竞争对手。

而且,经过33年的努力,华为已经成为电信设备行业的领头羊。尤其是3G到来后,传统规则被颠覆,不仅诺基亚被苹果拉下了神坛,连强势的运营商都要让其三分。面对新的产业环境,华为开始摆脱《华为基本法》的禁锢,向通信产业上下游乃至更大范围的周边产业探索。于是,今天我们用上了华为的手机、芯片、“云”。华为也提出了基于“云、管、端”的新战略。

此外,之所以说华为是一家有远见的公司,是因为其敏锐地认识到了:比收入贡献更重要的是华为终端担负着华为“云、管、端”战略中“网端”业务的关键一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可以主动地通过选择终端来选择业务。终端,必然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导力量。所以华为公司的决策是相当有远见的。

为什么又说华为是一家懂市场的公司呢?

5G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所谓颠覆性的技术,我认为就是那些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比如,实现一种从无到有的应用,像5G这样,使万物互联;实现科技的融合,如量子计算实现了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融合。

2019年,通信市场的环境十分复杂,为了兑现华为公司对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华为保密柜里的“备胎”芯片全部转正。这是历史的选择,这确保了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海思总裁鼓励员工们:前路更为艰辛,我们将以勇气、智慧和毅力在极限施压下,挺直脊梁,奋力前行;滔天巨浪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筑造诺亚方舟!

原来在十年前,华为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应对各种场景的备份计划,这就是华为的“备胎计划”。华为的这一举动,正是由于其对市场了然于胸。

所以, 5G已经让华为再次强大,而华为的强大就代表着中国在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话语权的提升。

为什么提前一年加速发放5G牌照

2018年年底,我国政府向3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发放了5G试验网的频率使用许可。在国外,通常牌照与频率使用许可是捆绑发放的。所以2019年年初,政府要发放5G商用牌照的消息就不断传出。

通信圈的人都知道,频率、号码、卫星轨道是通信运营的三大基础资源,拿到频率使用许可实际上就等于拿到了牌照。国外的频率使用许可通常是通过参加拍卖来获取的。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对频率这种稀缺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而缺点就是增加了电信运营商的成本。我国通常不采用拍卖模式。

在2018年年底5G试验网频率使用许可的发放过程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各获得了100MB带宽的5G频率资源。中国移动因为用户较多,所以分配了200MB带宽的频率资源。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5G频段有两段,一段是3×109~5×109Hz的厘米波波段,一段是2.5×1010~4×1010Hz的毫米波波段。

我国政府发放的使用许可所涉的5G试验网频段,属于第一段的厘米波波段。随后,3家运营商都积极地开展了5G试验网的搭建、性能指标的评估和客户体验的评测。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大家普遍觉得试验网的服务质量和一些性能指标已经达到了商用水平,加之社会上对5G的需求日益迫切,5G商用牌照很快正式发放。

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为何要设定频率的使用范围呢?这是为了保证用户在漫游过程中的正常使用和网络间的互联互通。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会尽量采用厘米波波段,而不是毫米波波段,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高频电磁波的绕射性能比较差,怕阻挡,需要密集建立基站,所以毫米波的使用成本要比厘米波高得多。在美国,由于军方早已征用厘米波波段为军用波段,所以美国要想建设商用5G网络,要么等军方腾换频率(这可能需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要么利用毫米波波段。还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干脆把基站搬到太空,这就是美国人所谓的“卫星做6G”的出发点。

但是卫星通信的时间延迟和带宽等关键技术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之5G网络的应用也需要培育,所以美国绕过5G发展6G,事实上是不现实的。如果美国采用毫米波建设5G网络,为了互联互通,用户就必须采用双模手机和网络设备,这也就增加了运营的成本。

5G的发展与应用确实让美国进退两难:不用5G,国家的信息基础结构就会落后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会受到影响;采用5G,又会被其他国家牵制,面临长期性的战略风险。

发放5G商用牌照,也就意味着中国5G这场大戏正式拉开帷幕。有人说中国5G发牌的时间大大提前了,那么到底原来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这种说法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我们通常说,5G就是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其实5G只是它的小名,它的学名是IMT-2020。这里的IMT,是国际移动通信技术(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的英文缩写。

看到这个名字,你大概可以猜出来,本来2020年才是5G真正的元年。因为移动通信技术也有十年一个周期的规律,例如1990年的2G,2000年的3G和2010年的4G。

5G有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主要针对高清交互类的应用场景;低功耗、广连接,主要针对传感、遥测类应用;高可靠、低时延,主要针对远程控制类的应用。

目前,前两种场景的标准都已经出台,但第三种,也就是高可靠、低时延场景的标准还没有“冻结”。因为这个场景所针对的应用涉及工业控制类的应用环境,所以相关标准不能仅由通信圈的人自己来决定,工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都要参与进来,共同研究制定。

由此可见5G应用场景的一个重大变迁规律。上文中我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为冻结,标准之所以要冻结,是因为技术研发每天都在进行,一直在进步,所以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表明到此为止,无线通信技术可以被称为5G了。冻结后的技术不是不再发展了,相反,随着应用的深入,还要不断地完善和优化,直到下一代网络技术的诞生。

既然5G需要解决的第三大应用场景的标准还没有出台,那么发放牌照似乎显得早了一点。但是,社会需求已经迫不及待了,加之我们的产业链已经日趋成熟,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分步走的方式发展5G网络基础设施,同时培育相关应用。

好在三种应用场景并不是强关联的,提前发牌的另外一个原因应该也是应对国际间技术竞争的需要。

我们国家自己的市场足够大,当然,我们的5G建设也不会因此而排斥国外的先进技术。开放的中国将打造一个开放的5G发展环境,这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已经通过的5G标准中,中国企业的专利占了1/3以上。你可以拒绝华为的产品,但是你无法回避华为的技术。

此外,从需求和供给两侧来看,中国也已经具备了发牌的条件。

5G产品化和全产业链的产品,现在都已经进入了商用阶段。这些产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面向个人应用的,比如各种5G终端、可穿戴设备和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平台;另一类是以物联网应用为主的那些面向企业应用的解决方案,例如互联网的通信终端,像模组和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等。从芯片到终端,再到基站乃至网络主设备,5G的整个产业链都在准备。

产业链的潜在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但是5G的经济效益不仅在此,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通过万物互联改变人与人、人与计算机、人与物、计算机与物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产生巨大的信息消费能力。

网络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梅特卡夫定律。举例来解释下这个定律的原理,如果仅某一个人有传真机,那么这个传真机是毫无使用价值的。通信的特点就是要做到大家互相连接,使连接产生价值。如果跟这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相关的餐馆、酒店、物流公司乃至他的亲朋好友都有了传真机,那么这个传真机的价值就会因为他们也同样拥有传真机而大幅度提升。

网络的价值与网络的节点数(也就是连接数)的平方成正比。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当万物互联之后,数以万亿计的节点意味着它们将带来更有价值的关系数据,也必将创造更多的信息消费和实现更大幅度的经济增长。

5G还是一种无线连接的赋能技术,它不仅会使产业间的关联性增加,还会拉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