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小学一年级,阅读开始了!
此时此刻──终于──时间到了。黄、橙、紫、绿的磁性字母贴在校门口的欢迎展架上,拼出了“欢迎一年级同学入校”的字样;我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新学年的学生名册;我的目光捕捉到了黑板上的一行字:“亲爱的一年级学生们,欢迎升入一年级!你们将会很享受一年级的阅读生活的!爱你们的,语文老师。”
这是开学之前最美妙的24小时,我在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这些即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校门的孩子们生命中的第一个正式的语文老师,我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打开阅读的大门,让他们成为一个个热爱阅读的孩子呢?
阅读的意义
我的同行们可能会注意到:越来越显著的情况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再是必修课中强调的条条框框,而是能带领我们实现远大理想的具体内容。而其技巧和策略,则是引导步入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在主动接触阅读内容的过程当中,理解作品意义、增长自身对世界的认知,让阅读真正成为他们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之初,我就秉持着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阅读是有意义的”。如今我已从教近三十年,我仍然认为这一观点非常正确,因为它带来的是大家对于阅读理解技巧和策略的重视;是即便随着年代的变化,仍能被当代视为衡量语文素养的最高标准的工具。由此可见,在教导这些最年幼的儿童阅读的时候,“有意义”仍然是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爱上阅读呢?我发现,指导我进行阅读理解教学工作的原则,恰恰也是指导我从事其他工作的原则:确保学生和我自身都对当前所进行的工作了如指掌──了解为什么这项工作是重要的,要完成它我们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时间规划,以及他们的学习、思考和成长初现端倪的时机;从孩子们承担起学习新事物和重要理念的责任的那一刻起,就充分地信任并支持他们。所有这一切都让我能够以自己所笃信的原则为基础,做出深思熟虑的决策。
作为教师,我们充分了解自己工作背后的理论,我们的行为与信念相互契合,而且我们还能够清晰地说明我们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让其他人非常信服。学期之间,总会有家长问我:“你是只教孩子们认字还是也教其他的内容?”因为我脑海中已形成的关于阅读教学的这些具体方法,家长们的这些问题已经难不住我了。我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我的答案不再模棱两可,我的行为不再犹豫不决,我的态度也不再避重就轻。我不会再为了迎合他人而说话。我的头脑清晰、信心十足、沉着冷静,即使与“自己”意见相左,家长们也会欣赏并尊敬一个“精通自身业务”的老师。
从一份重要报告中获得的启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美国诞生了一份专门针对阅读者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即由皮尔逊、多尔、杜飞和罗勒于1992年所做的《流利阅读者之调查》报告。研究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试图探究阅读起来很流利的人如何理解文本,而阅读不流利的人为何无法理解文本,以及通过哪些手段可以令初学者迅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就该报告而言,皮尔逊等人明确指出了所有年龄的流利阅读者在意义构建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他们进一步建议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来推广这些策略。
具体而言,该报告认为,一个积极主动、深思熟虑、精通阅读的人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会使用如下策略:
◎ 在阅读文本之前、之间、之后皆会调用先前已有的与文本相关之知识。
◎ 在阅读文本之间和之后会创造出视觉以及其他感观通道的影像,通过文本之中的线索归纳总结,进行批判性地推理,并给出独到的解释。
◎ 就自身、作者以及正在阅读的文本提出问题。
◎ 寻找文本中最重要的思想和主题。
◎ 对所阅读过的书籍加以综合考量。
将这些策略用在我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即我会开始转移自己以往在阅读课堂上的关注点:以前如果有人问我课堂上要做什么,我会说“推理”,或者“综合考量信息”,又或者“提出问题”。但是现在如果有人问我课堂上主要做什么,我也许会说:“我们会综合考量一个周期内学过的所有信息”或者“我们要建立起世界其他地区人类是如何生活的知识背景”又或者“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读者会如何提出并解答问题,确定文章主旨和重点,并综合考量各方面信息,借此达到通达阅读文本及其材料之目的。”
阅读的技巧与策略
为了能够让儿童主动阅读文本,理解作品的意义,并进一步对人类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技巧与策略乃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所谓策略,即学习者如何灵活使用具体的步骤,更加明智地处理与自身相关的恢宏且重要的信息,努力成为学校、社区乃至更大范围内一名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美国的《教育共同核心州级标准》就曾针对阅读素养这样写道:
当今世界,无论是传统的书面印刷,抑或新近兴起的数字信息资料,皆可谓汗牛充栋,正因如此,学生为了从中加以筛选,已经习惯了去进行批判性阅读。他们已然可以主动地与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和信息文本之间建立起广泛、深入且思考周详的联系,而这些文本恰恰能够帮助一个人充实知识、丰富经验、拓宽看待世界的视野。当代儿童几乎是自然而然地展现出强有力的推理能力以及对于线索的运用能力,如此,他们不仅个人得到了成长,作为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国民,亦更加尽责。
的确,这里所说的过程在幼儿园时代就已开始了!从幼儿园开始,学生就可开始学习如何成熟地进行阅读,如何去努力地“与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和信息文本建立起广泛、深入且思考周详的联系”。为了能够让孩子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我们必须教授给他们必要的工具知识,这种需求已前所未有地迫切,难道还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吗?
虽然对于各种标准来说,人们的关注点都在于“结果”,而非“方法”──如此,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重担,就落到了语文教师的肩上。那么,在一学年的学习周期中,如何有效传授阅读技巧和策略,让学生们爱上阅读呢?首先,我们需要从总体上构思蓝图。教师应该问自己以下问题:
◎ 我希望孩子们在十年之后能够从我的阅读教学课程中理解、回忆起哪些内容?
◎ 为什么本次学习非常重要?
◎ 哪些核心问题能够引领我们──我们的热切期待与透彻理解的灯塔矗立在何方?
◎ 我们的长期目的/目标是什么?知识相关的目标,策略相关的目标,测验相关的目标这三者之间的比例是否均衡?
◎ 学生在主动阅读文本内容、了解作品意义、加深理解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哪些方法和策略?
◎ 学生如何才能够表达出他们的理解程度?
◎ 我如何在此学习期间将阅读、写作、聆听与演说的标准结合起来?
◎ 我所掌控的时间有多少?具体是几天?(在日历上将最后一天标画出来,从该日开始向前制定计划。)
这些问题乍看起来也许会令人感到抱头缩项,不过,请跟随我!接下来的整本书,我会向读者们一一展示这40个教学方法和操作要领。
我一直在寻找──相信你也是如此──寻找那些能够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书籍、新方法。所以这是我在这本书中重点要介绍的内容,而在本书的末尾,我还列出了关于阅读课教学的一些常见问题,这些也极有可能就是你们常会一起谈论的话题。
设计语文阅读课是一项具体的工作,在当今的大环境之下,语文课中阅读教学的开辟已经成为越来越必要的趋势,阅读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其教学成果是直接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挂钩的。教师的确需要根据自己对于阅读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当下阶段的认知水平,确定讲授阅读理解的最佳方法,这将令孩子们持续受益。我们每一学年的课程标准需要放置在真实的教学和学习的背景之下,不能仅被视作一张需要单独传授的技巧清单。
这是一项随时间推移而愈加复杂的工作──揠苗助长对孩子无所帮助。因此,让我们放慢节奏,思考一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深呼吸,保持冷静,去教书育人,做最好的自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此过程中助君一臂之力。
祝你阅读愉快!
黛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