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3:延时等待
“你是谁?你想要什么?你在这里做什么?”
这些问题像决堤的洪水倾泻而下,搞得汤姆不知所措。他的大脑中同时想着三个不同的问题,他吓了一跳,嘴巴张得大大的,轻轻地摇着头。提问者又开始锲而不舍地问:
“快点,快点,我可没有时间整天陪你。你为什么来这里?你从哪来的?谁派你来的?”
他连珠炮似地问了好几个问题,同时还愤愤不满地盯着他,并且手指不耐烦地敲击着玻璃桌面。
汤姆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想要弄明白他到底该怎么回答。他感觉度秒如年,在问题的海洋里迷失了方向,绝望地试图抓住一块刻有答案的木板,然后得以休息片刻。
“呃”,他说,然而脑子里却一片空白,不知该如何回答,眼睛看着天花板,手指紧扣在一起。
手指敲击桌面的声音越来越大,提问者变得越发不耐烦,终于他手一把拍在桌子上,开始咆哮。
“够了,你已经没时间了。如果没什么可说的,你可以走了。我的时间就是金钱,而你却在浪费我的时间。”
他食指指向大门,其下的三个指关节呈现出冷金色,他的脸因愤怒而扭曲发红,太阳穴里隐约可见跳动的血管。
汤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了一条出路,看到了门。他低着头,拖着脚步走向出口。
站在门外,他冷静了下。深吸一口气,用手梳了梳头发,又扣好了夹克衫,他穿过走廊,走进电梯。谢过前台的秘书,他走出了旋转门。站在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办公大楼门前的石阶上,身后是高耸的钢铁玻璃大厦,他想着刚才房间里的那个男人将会继续他的无知,而对于汤姆来说,这将是最好的结果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建议学生别着急:
“不急。”
“慢慢来。”
“这不是比赛。”
“目的是要得到最佳的作品,而不是要看谁先完成。”
“慢下来。”
所有这些建议的本质都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即欲速则不达,这在刚才节选的小说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好的例证。
以下是追求速度会带来的风险:
- ● 追求速度成了学习的目的,就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完成一件作品,而根本不考虑作品的完成质量怎么样。
- ● 没有充分了解任务的要求。在这些情况下,学生会根据他们自己的想法来推测任务的内容,而不是仔细分析他们所了解的内容。这往往会导致错误的或者不完美的结果。
- ● 没有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和影响会对某个事物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源于某个事物的各种可能性和影响。可能是由于学生想要快速完成任务而做成缺乏洞察力的作品。也可能是因为草率的行为导致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在介绍的时候,你说会做各种不同的事情,而最后却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通常告诫学生不要草率行事,并肯定三思而后行的好处。隐含的信息就是虽然思考需要时间,但是其带来的好处却远胜于思考的时间成本。
尽管教师知道不匆忙行事的好处,并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然而很多教师在班级讨论中却常常做不到这一点。通常他们提问之后就想要马上得到答案。如果某个学生回答不出来,他们就会给学生施压,继续提问,或者转而提问另一个学生,显而易见,这根本无济于事。
耐心等候,效果非凡。等候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时他们可以认真思考正在讨论的问题或者话题,从而得出一个答案,可以准确地传达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将不同的观点拼凑在一起,并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至少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的时间要更久一点。
有两种方法可以将等候时间融入到你的教学实践中。首先,等你提问之后,先静静等待。如果你觉得这样做很难(因为你还不习惯这种等待),可以尝试心中默数10个数之后再开口说话。如果你数数速度很快,那就一直数到20或者30。其次,在你提问之后,可以跟全班同学说一些类似这样的话:“好了, 20秒钟冷静思考,然后再一起分享各自的想法。”
在这两个案例中,你都给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得出准确反映他们内心想法的答案。问题和讨论的目的旨在引发思考,如果这确实需要一点时间,那又何妨?
教师在运用延时等待策略时,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要克服这样一种感觉,即在讨论中,沉默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有时候,讨论中的沉默会让人感觉非常尴尬。同样地,有时候你也会觉得什么都没发生,什么也没学到。你需要克服这样的感觉。学生们必须要服从于更重要的一点:在讨论活动中,创造知识和促进学习的不仅仅是说,而是说与思的结合,而思考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