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身心灵与道合一
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柔致,能如婴儿乎?
涤(dí)除玄览,能无疵(cī)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hé),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zhì)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而不宰(zǎi),是谓玄德。
妙解
你能身心对焦,与道合一,片刻不离吗?
你能心平气和、身心柔软,像婴儿一般天真纯净吗?
你能涤除心灵污垢、毒素,让心灵恢复清净、光明、无染吗?
你能用无为的方法来治国爱民吗?(无我无私、不扰民、不制造对立冲突。)
你能说话柔软、动作柔和、慈悲善待一切众生吗?
当你明白生命实相、通达宇宙真理,你能做到大智若愚吗?
当你体道、悟道、行道,渐渐就会做到道的特征特性:只是默默地生化万物、养育万物。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做许多利益众生的事,心中没有任何傲慢;能长养万物,但又不去主宰。这就是所谓的玄德。
注释
玄览:指人的心灵深邃玄妙,清澈如镜。
天门:五官。
雌:柔软。
知:同“智”,这里指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畜:养育。
恃:傲慢。
导读
这一章非常重要而实用,是日常生活中如何修养心性的指南。
开篇第一句话中的“载营魄抱一”5个字,诸多版本的诠释各有不同,但对全句的解释大体一致,即身心合一、人道合一。
全章一共七句话,依次讲了修养心性的七个建议和方法,可以做如下概括:
1. 身心要合一。
2. 身心要柔软。
3. 心灵要净化。
4. 施政要无为。
5. 言行要柔和。
6. 通达也内敛。
7. 无我亦无私。
这七个内容,每句话、每个字都不难理解,但身体力行并不容易。只有真正体悟体证,才能来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智慧分享
庄子的《外篇·达生》有个“痀偻承蜩”的故事,说的是孔子去楚国游历,走到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弯腰驼背的老人正在用竹竿去粘树梢上的知了。眼见风儿在吹,树梢在动,知了在爬,但老人把竹竿轻轻往上一举,就粘下一个知了,百发百中,从不失手。孔子大感奇怪,便深施一躬,向驼背老人请教。老人说:自己捕蝉时,天地与万物都不存在了,心里只有蝉的翅膀,这样便达到了万无一失、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时专心致志、身心合一,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