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章
无我无私 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妙解

“天”如此恒常,“地”如此久远。天地之所以能恒常且久远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私心、不为自己。无我无私地利益众生,故能长久存在。(“天”指虚空与太阳;“地”指地球。)

天地都在呈现道的特征特性,得道的圣人也是法天则地,向天地看齐学习。

所以得道的圣人,考量事情都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前面,置个人得失、毁誉、生死于度外。无我无私,心中系念天下苍生。所积阴德,自然能利益后代子子孙孙。

正因为没有任何私心,德泽万代,其生命自然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注释

不自生:所作所为没有私心,不为自己。

后其身:把个人得失放在后边。

外其身: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

成其私:最终客观上成就了自己(身先;身存)

导读

本章老子赞叹并提倡学习天地的无我无私的伟大品性。

天地无我无私,故能长久长生。

圣人效法天地,无我无私,同样可与日月同辉,英名永垂后世。因为一个德行充满的人,其境界“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王阳明语)

天地圣人无我无私的伟大品性,值得每个人去恭敬与学习。无我无私也许不需要建树什么丰功伟绩,也许只是做一个关怀家人、热爱生活、顾全大局、助己助人的“普通人”。

无私的“私”,这里指不顾大义的自私之心,并非意指需要放弃个人的合法合理权益。

智慧分享

道无我无私,因此而永恒。

人也一样。

私心重了,境界就小了,

公心大了,天地就宽了。

古往今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

脍炙人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老子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可谓异曲同工,范仲淹胸怀天下,先忧后乐,最终也成就了自己的理想与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