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身边的北海公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海公园才真正回到了人民身边,成为了首都政治与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成为了新中国人民文化生活发展的风向标之一。
除了疏浚湖泊,增加公共设施,修复北海公园的古建筑以外,政府还改建、新建了包括少年科技馆、少年先锋队水电站在内的一批青少年教育设施。1954年,曾有单位提出拆除团城,扩建原中南海北侧的北海大桥,周恩来总理力排众议,将中南海西北围墙向南让出数十米空地,从而保住了团城这一百年古建。
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北海公园成为了许多大型政治、外交活动的举办场所。1950年3月,“中苏两国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焰火晚会在北海公园举行;一年之后,为庆祝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又再次举办了灯会和焰火晚会。1952年,一所专为首都少年儿童提供科技启蒙、兴趣拓展等服务的机构“北京市少年之家”(北京市少年科技馆前身),在北海北岸的阐福寺中开始筹建。紧接着,解放军空军部队和交通部又分别向北海公园赠送了“少年先锋队号飞机”和“少年先锋队号汽艇”,供少年儿童观摩、学习。
1955年,新中国第一部校园题材儿童故事片《祖国的花朵》正式公映,影片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中描绘的“双桨、白塔、绿树、红墙”成为了几代人对于北海公园的共同记忆。第二年,一所专门为少年儿童修建的、由少年儿童自主操控的全自动水电站——“少年先锋队水电站”,在北海东岸拔地而起,北海公园成为了全国各地少年儿童向往的乐园。
1959年,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北海北岸的仿膳饭庄搬迁至南岸琼华岛上修缮一新的漪澜堂中,并请老舍先生题写店名“仿膳”,成为中央领导宴请外国政要的重要场所。同时,这一时期的北海公园还是承担大型群众活动的重要场所,先后举行了各类水上运动会、游园会、音乐晚会、焰火晚会等大型公共休闲活动,盛况空前,万人空巷。
1971年,北海公园暂停对公众开放。1978年3月1日,北海公园重新开放,开放首日就接待了13万位游客。
据《北海景山公园志》记载,1980年,北海公园投资了100万元,对园内的文化活动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在这一时期,北海公园陆续引进了“游龙戏水”“双人飞天”“液压飞机”等大型电动游艺设施,并在北海西岸建成西华艺楼(现北海公园管理处),内设舞厅、电影院、台球厅和咖啡馆。
1987年1月10日,北海公园与镇江市侨艺灯彩联合公司举办的大型迎春灯会,千余盏姿态各异的彩灯作品和一盏巨型龙灯,为北海公园吸引来游客近60万人次。“镇江灯会”的巨大成功,仅仅是北海公园探索举办大型群众性展会的一个开始,紧接着,与四川省自贡市恐龙灯会经济贸易交流会合办的“北海龙灯会”、与成都市联合举办的“荷花艺术节”大型彩灯展、与陕西省合办的“煤海之光迎亚运山西煤矿彩灯展”和与洛阳市合办的“92北海之夏——洛阳牡丹灯会”等大型灯会活动接二连三落地北海公园,再加上同时期连续举办的北海公园老牌花展——“北京市菊展”、国际花卉展、荷花展等展会,北海公园成为了人民群众赏花观灯的乐园。
划船与滑冰、大型游乐设施、冰灯展、花卉展,甚至电影院与舞厅,都曾在这片古老的园林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了一代人独特的记忆。那时的北海公园,不但成为每一位访京游客必到的景点,更是全国园林系统模仿的对象——但凡来过北京的游客,谁会没有一张与北海公园白塔的合影呢?而几乎每一座有公园的城市,也大都会在湖中堆一座建有白塔的小岛。
●来自内蒙古的闫家三兄弟(从左到右)闫立德、闫立功、闫立明分别于1955年、1961年、1977年来到北京,都在北海公园留下了一张与白塔的合影(闫立明供图)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快速发展,普通民众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的同时,个性化的文化生活需求也日益增长,他们纷纷走进公园,施展才艺、结交同好,不同文化程度和成长背景的群众,在同一片北海旁欣赏美景、感悟文化;当前,文化自信正成为每一位中国人的思想自觉,而北海近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但见证了一座北京城的兴衰荣辱,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如今的北海公园管理者们,正是怀揣着这份责任与信仰,努力发掘、保护北海公园的文博价值。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对文物古建的占用、挪用,都在逐步被清退、修复直至重新对游人开放,而许多被埋藏、封存多年的文物古建,也得以重见天日。如今的北海公园,用最新的多媒体交互技术向游人普及北海公园背后的人文历史价值,借助高科技手段监测文物古建的细微变化,结合无线互联技术开发智能文物保护平台……。科技改变了很多,不变的,是一代北海人对这这片山水的爱。一海三山的园林艺术价值、亭台楼阁的美学与建筑技艺、随处可见的古树与典藏百年的文物……还有更多北海无法估量的文化价值,如它平静如初的水面一般,静待后人去发现,而它的改变,也被一代又一代人共同见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