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文化生活记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国图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见证人:高志虹

国家图书馆读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您和国图是什么时候有交集的?

高志虹:我今年66岁,年轻时与国图结缘。当时我买了一架照相机学习摄影,自己看书、学习、拍照片。当我学到一定程度,需要更全面地学习摄影时,却发现很难找到专业书籍,很多专业书籍在书店里难以找到,学校的图书馆也没有,于是我就想到了国家图书馆。

那时候我住在北京的西单,距离文津街的老国图很近,骑自行车就可以去文津街的国图借书。和很多人一样,我周一到周五忙于工作,只能在周日去国图借书。那时候,我常常是一大早就骑车去文津街的国图,到国图后,把车直接骑进去,放在大殿前,然后进去看书。当时大殿就是借阅室,可以借书,但不能借回家,只能在图书馆里看书。那时借阅室的空间很有限,不能够随便进入,在借阅室人满的时候,要有人从里面出来,下一个人才能够进去。进入借阅室后,管理人员会发一个座位号,然后要拿证件作抵押才能换号,所以在当时,进入借阅室看书也不是那么容易。有时候人多,在借阅室外排半个多小时才能进入借阅室,也是正常的。

记者:还记得当时借书的程序吗?

高志虹:我回忆一下,我记得是进入借阅室,拿到号之后,就要到检索处去查书目。那时候的索引就是一个个小抽屉,抽屉上面写着借阅书目的分类,打开抽屉,里面有一张张小卡片,借书的人翻找到相应的书名,记录下卡片上的信息,就可以到借阅处去借书了。

●国图公开课录制现场

记者:当时那段时光是不是给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高志虹:当然,青葱岁月里,我在文津街的国图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在那段时间里,我读了很多书,以至于我将去图书馆读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大学毕业。那时候各方面的资讯都很少,娱乐方式也不像现在这么丰富,读书是大家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当时的国图,就是信息量最大的书库。

现在想想,我当时去国图读书,就是为自己的未来做知识储备,也正是这样的知识储备,让我后来的人生有了更大的飞跃。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图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