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行业分析:互联网上市企业的特征判断
互联网企业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互联网企业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服务并因此获得收入的企业,包括基础层互联网企业、服务层互联网企业、终端层互联网企业等;狭义的互联网企业是指在互联网上注册域名、建立网站并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企业,即指广义互联网企业中的终端层互联网企业。本报告所研究的主要指狭义范畴中的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即企业总部或创立地点位于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并在国内外上市的从事各类互联网服务经营的企业。
(一)上市互联网企业名单
本报告通过以下渠道获取上市互联网企业名单:
一是“大智慧”软件中的“互联网企业”板块名单(以2018年12月为准)。
二是工信部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等部门组织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排行榜评选。
三是美国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香港证交所等市场中的中国上市企业名录。
四是其他相关资料以及业界人士的推荐。
通过以上途径,课题组共获取127家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主要是中国上海、深圳、香港,美国Nasdaq等5个市场)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但限于时间和精力,课题组对这100多家上市互联网企业,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了筛选:
第一,主营业务收入中,互联网服务相关营业收入必须占全部营业收入的50%以上(以企业2017年年报为准)。
第二,企业市值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企业市值以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值为准,外币与人民币汇率以2017年12月30日中间汇率为准)。
第三,必须为2017年12月30日前上市,而且至2018年12月仍在上市的企业。2017年12月30日之后上市,或者目前已退市的企业不包括在内。
最终得到57家企业,作为本报告评估对象:
表3-1 57家上市互联网企业简况

续表

续表

(二)上市互联网企业状况
1.历史回眸: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历程
国际互联网诞生于美国,美国也是互联网产业的发源地和绝对中心,一直引领着全球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中国互联网企业起步之初,几乎都是由海外归国人员所创立,其业务模式也几乎都是模仿美国企业,其后再逐步实现业务的本地化,再推进业务和技术的原始创新,最终形成了目前中国欣欣向荣的数字经济。
正因为中国互联网在发展之初,创始人和业务模式主要来源于美国,再加之当时中国证券市场对上市企业的诸多限制,所以当前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在美国证券市场(特别是纳斯达克)上市,形成了美国上市风潮。1999年,科技股与互联网股带动纳斯达克市场狂飙,当年7月第一只中国互联网概念股——中华网登陆纳斯达克,该股发售时超额认购十几倍,发行价20美元,开盘即飙升至60美元,全日涨幅200%。随后,新浪网、网易和搜狐相继上市,掀起了对中国互联网的第一轮投资热潮。但其后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步伐放缓。2004年开始,盛大网络、腾讯公司、空中网、前程无忧网、金融界、e龙、华友世纪和第九城市等网络公司在海外纷纷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了自2000年以来的第二轮境外上市热潮。
与此同时,国内证券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不少互联网企业开始在国内上市或借壳上市,也有不少其他行业企业转型为互联网企业,形成了中国证券市中数量较多的互联网产业板块。在本报告研究的57家企业中,在深交所上市的有25家,上交所上市的有9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有9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有11家,在港交所上市的有3家。具体分布如下:
从图3-2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都是在国内上市,特别是深交所,显示深圳市场在互联网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魅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几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即所谓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以及京东、携程等都是在美国或者中国香港上市,有待进一步鼓励这些境外上市的高科技企业回归本地市场。

图3-2 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地点分布
2.空间结构:上市企业地域分布
根据企业总部所在地,将本报告研究的57家上市互联网企业进行地域划分,共分布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详细地域分布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图3-3可以看出,北京的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多达22家,远超过处于第二方阵的上海、浙江等地,显示北京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地图中的特殊位置。同时还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内地的互联网上市企业比较少,具有高度的不平衡性。

图3-3 上市企业的地域分布
而如果从上市互联网企业的总市值来看,地区分布又有所变化,详细如图3-4所示:

图3-4 上市企业的地域分布
与前面的按企业数量排名不同,从市值角度来看,广东、浙江、北京的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上海排名第四位且与前三个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最大的3家互联网企业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正位于广东、浙江、北京。特别是广东,57家企业中仅有3家位于广东,数量位居北京、上海、浙江之后,但总市值却排名全国第一,其中腾讯一家的市值就高达3万多亿人民币,几乎占据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场的小半江山。而上海的上市互联网企业虽数量不少,但缺少类似BAT这样的“巨无霸”企业。
3.企业发展:上市企业市值与业绩
本报告涉及的57家互联网上市企业总市值超过8.88万亿元(以下如无特殊标明,单位均为元),平均市值约为1556亿元。但企业之间规模相差悬殊,市值最高的为腾讯,2017年底其市值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最低的如智度股份、迅游科技、科达股份等企业,市值仅略超100亿元人民币(市值低于100亿元人民币不在本报告研究对象之列)。57家企业中“BAT”的市值之和占这些企业总市值的74.4%,呈现高度集中化,而据课题组于2018年所作的研究,上一年度该指标为65.6%。显示一年之内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产业中的“先入为主、一家独大”特征。
从企业业绩来看,总体而言,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都实现了大幅增长。根据企业年报,总收入为人民币2377.60亿元,同比增长56%,年度盈利为人民币724.71亿元,比同比增长75%;百度2017年度总营收为8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全年净利润达到183亿元,同比增长57%;阿里巴巴集团收入为1582.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全年商品交易额(GMV)达3.7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
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分化趋势继续加剧。以BAT为代表的行业领头企业在业务收入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利润的大丰收,而不少互联网企业虽然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但企业经营利润增长缓慢,如搜狐、易车等企业则出现亏损。
4.行业现状:互联网企业品牌管理策略
从行业实现来看,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十分重视品牌建设,但由于互联网产业的独特规律,以及互联网企业并购重组频繁,不同企业采用了不同的品牌发展策略。以“BAT”为例,它们在实际运营中都在保持在其核心业务领域绝对领先的同时,又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品牌发展策略,不断地拓展新业务,形成了领域广泛、类型众多的综合业务体系。
(1)以百度为代表的单一品牌策略
当前百度公司的主要业务体系如图3-5所示:

图3-5 百度公司的品牌布局
在百度公司的业务中,除了收购的企业之外,大部分原创业务都采用了“百度”品牌管理策略,涵盖搜索、社区服务、游戏娱乐、开发者服务、工具服务等。通过此策略,百度公司充分进行了品牌延伸,让许多新业务搭上“百度”品牌从而快速取得网民认可,充分发挥了“百度”这一品牌的外部效用,也让“百度”这一核心品牌的价值不断积累。但品牌过于集中也存在很大风险,一旦某个业务出现负面事件很容易影响其他业务,如2016年发生的百度贴吧魏则西事件,造成十分恶劣的社会后果,几乎影响了整个百度产品线,随后两年百度公司的业绩也大受打击。同时单一品牌策略也容易让产品形象变得模糊不清,如“百度”本身具有“寻觅”“探索”之意,作为一个以信息搜索为核心内涵的品牌,用于搜索、社区服务、开发者服务、工具服务等固然十分贴切,但用于游戏娱乐等领域,则“百度”这一品牌形象并非最佳选择。
(2)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品牌分散化策略
当前阿里巴巴公司的主要业务体系如图3-6所示:

图3-6 阿里巴巴公司的品牌布局
从图3-6来看,阿里巴巴除了使用阿里巴巴、淘宝等品牌外,其他业务都分别取了不同的名字,而且几乎每一项新业务都启用了一个新品牌名称,包括支付宝、天猫、菜鸟物流、蚂蚁金服等;同时新品牌与现有品牌无继承性,即使是同类业务也是如此,如“阿里巴巴”与“淘宝”之间、“淘宝”与“天猫”之间、“天猫”与“盒马鲜生”之间。这种品牌战略的缺点固然十分明显,但其也有诸多优点:一是企业品牌不断推陈出新,容易吸引用户眼球,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品牌带来的“审美疲劳”;二是企业在推出新品牌中可以充分吸收网民参与,造成网络效应,如“天猫”品牌的推出就采取了网民“海选”的方式,得到极大范围响应;三是品牌分散化战略有助于提出品牌的专一度,避免业务品牌形象混淆,同时也避免了业务之间的相互干扰,特别是防止某一品牌发生负面事件后给同品牌下的其他业务带来不良影响。
(3)以腾讯为代表的多品牌策略
当前腾讯公司的主要业务体系如图3-7所示:

图3-7 腾讯公司的品牌布局
从图3-7可以看到,腾讯的不同业务并没有进行品牌共享和品牌延伸,但主要使用了腾讯、QQ以及微信等三大品牌,其中企业应用多以“腾讯”为主,桌面应用以“QQ”为主,移动应用以“微信”为主。品牌的独立性体现了品牌内涵的差异化,也确保用户体验不会产生偏差。与前两种策略相比,多品牌策略算是一种折中策略,既保障了品牌形象的专一性和品牌管理的灵活性,也避免了品牌过于分散而引起的品牌管理成本过高、品牌内在价值利用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