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先恐后的孝子贤妇
最早“亲身示范”割肉治病的人,是《旧唐书·隐逸传》中记载的王友贞。当时王友贞的母亲病了,为给母亲治病,他遵照医生嘱咐,割了自己屁股上一块肉,喂给母亲吃。很多人可能会想:他母亲吃他的肉能好?恐怕还会起反作用。但这件事奇就奇在,王母吃完儿子给的屁股肉后,病居然很快好了。
东汉时期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据《淮安府志》记载,在浙江山阳县,也就是现在的绍兴市,曾经有一个叫李妙宁的女子,她在14岁时嫁给了一个姓蒋的人为妻。有一天,李妙宁的公公身体突发不适,病倒了。身为儿媳妇,孝敬公婆天经地义。李妙宁就向上天祈祷,希望公公能够尽早恢复健康。而为了能让公公早日痊愈,她毅然从自己的左侧大腿上割下了三块肉,熬成了肉汤,喂给公公吃。同样神奇的是,不久她公公竟然也好了。
1998年辽代墓葬1号墓出土的《割股疗亲图》。图中老妪作病痛状,女子持刀正在自割股肉准备入药,女子可能是老妪的女儿或者儿媳。
后来,“人肉包治百病”的说法慢慢传遍了大江南北,进而一发不可收,越来越多的孝顺儿女、孝顺媳妇前赴后继,割肉给自己的爹妈、公婆治病。在武则天时期,这种行为还曾受到朝廷表彰,可以免课役(赋税及徭役)。到宋朝,割股疗亲的影响更是逐渐扩大,还形成了一定的固定化模式,当时朝廷和文人也都积极宣扬,如“应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宜旌表以厚人伦”,各地的地方官也积极配合,上行下效,并将此列入衡量孝子的行为标准。
明代著作《人镜阳秋》刘氏割股插图
好在元朝以后,这种愚孝的风头不再像宋朝那么盛,但还是有不少人“不忘祖训”。
清朝的慈禧太后很恨光绪皇帝,其中的一个原因,据说是慈禧认为光绪“不孝”,因为他不肯割股疗亲。
据说在袁世凯死之前,他的姨太太和一个儿媳妇还割过肉给他做药引子,传说这是袁家的一个孝义传统,已经传了好几代。
再比如鲁迅先生提到的人血馒头治肺结核,则是发生在近代的事。人血馒头当然不能治病,即便“有些效果”,恐怕也是心理作用。其实,它不过是源自中国古人的血液崇拜和迷信。古人相信血液是生命力的象征,以血补血,人会越来越健壮,生病的人就会痊愈。再想一想古时候民间驱鬼也会用到人血,这其实也能反映古人的血液崇拜思想。
割股疗亲得割多少肉?
割股,字面意思是割大腿,实际上,到了宋朝,割股只是一个代称,一种“话语建构”,实际上可以割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比如乳房、手臂、眼珠、骨头,甚至是取血液、骨髓等,进而演变成割肉治亲人疾病的代名词。那通常割多少肉才有用呢?《唐书》中有这样的记录:“先天中有王知道母患骨蒸,医云须得生人肉食之。知道遂密割股上肉半斤许,加五味以进。母食之便愈。”也就是半斤肉,外加五味其他药材。当然不同的书记载不同,因为病不一样。到了宋朝,关于割多少肉就没有太多记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