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捕蛇者说》与异蛇酒
到了唐代,药酒更是不可或缺了,可以说盛况空前。很多人对下面这段文字应该很熟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这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段话,出自柳宗元的一篇有名的散文《捕蛇者说》。这段话大意是,唐朝永州(位于现在的湖南省内)地区的野外有一种奇异的蛇,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就干枯而死;咬到人,没人能幸存下来。但是如果把蛇捉来做成药饵,可以治愈很多疾病,还能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一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每年征收两次,并招募有能力的人捕捉,可以抵赋税。当地的人都争着去捕这种蛇。
太医为什么要这种蛇?人们不惜搭上性命也想捕到这种蛇,到底是为了什么?真相就是,人们捕蛇是为了配制药酒。
唐朝时期,人们对酒疗甚是迷恋,喝药酒宛若喝茶,连平常待客也会用药酒。当时人们用这种蛇制成乌蛇酒来治病疗伤。这酒有何特别之处呢?据说它可以祛风活络,对关节肿痛、病后贫血很有好处。乌蛇酒曾在当时风行一时,《唐国史补》也有记载:“李丹之弟患风疾,或说乌蛇酒可疗,乃求黑蛇,生置瓮中,酝以曲蘖……”当时的上层阶级对酒疗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很多人宁可“痛饮三杯”,也不愿把喝药汤、吃药丸或散剂作为治病的首选。
古代医书中提到最多的另一种药酒,跟松树有关。松树入酒,这是为何?原来,在古人眼里,松树是长寿的象征,所以,基于“吃什么补什么”的理念,人们就把松叶、松花、松脂、松树皮等统统拿去泡酒,希望能“寿比南山不老松”。当然,相对于其他药酒,松酒应该算比较温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