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西北变乱
时间来到了泰始六年(270)。在此之前,西晋已经平安度过了几年时日,然而这一年,西北再起战事,河西鲜卑秃发部的头领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
这里需要讲一下鲜卑,这个民族的历史可以往前追溯千年。商朝时期,在如今的我国河北省北部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活着一支少数民族,史称东胡。当时的东胡很强大,连彪悍的匈奴人都要每年给他们进贡。到战国时,东胡对中原地区的入侵令地处北部的燕国很是苦恼,燕国将领秦开卧底东胡,摸清了东胡的底细后潜回燕国,于公元前300年带兵攻打东胡,东胡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直退到一千多里外的西辽河上游(今内蒙古通辽市一带)。之后,秦开又效法赵国,动员军民修建长城。这座燕国北长城西起造阳(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到襄平(今辽宁辽阳市),全长达两千多公里,有效阻挡了东胡的侵扰。
匈奴冒顿单于鸣镝弑父后自立为王,他的实力逐渐强大,也带兵攻击东胡,东胡被击垮,分裂成不同的部族,四下逃散。退居乌桓山(今大兴安岭南端)的一支称为乌桓,退居鲜卑山(具体位置不可考,大概在今大兴安岭北部)的为鲜卑,此外还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室韦、蒙古等。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鲜卑又分化出慕容、宇文、段部、拓跋、乞伏、秃发、吐谷浑各部。
秃发部的首领匹孤率领部落到了今甘肃省中西部及内蒙古西部一带,称之为河西鲜卑,以此表示自己驻扎在黄河以西。匹孤死了后,他儿子寿阗继承了他的位置,成了新首领。因为寿阗的母亲睡觉的时候把他生在了被子上,而鲜卑称被子为“秃发”,所以这个部落的人们开始用“秃发”作为姓氏。
秃发树机能(?—280)是寿阗的孙子,天生勇猛,且有谋略。这样的人物对西晋来讲注定是个威胁。
泰始四年至五年(268—269),河西、陇西地区遭逢大旱,当地民众缺衣少食,苦不堪言,朝廷怕出乱子,派遣在西部拥有威名的胡烈出任秦州(今甘肃东南部)刺史,用以镇服百姓。
胡烈是员猛将,虎父无犬子,胡烈的儿子胡渊也很能干。胡烈曾跟随钟会伐蜀,蜀国灭亡后,钟会有了自立的野心,扣押了胡烈和众多随行将领。当时年仅十九岁的胡渊听说,立刻带领士兵奋力攻杀,杀死了钟会和姜维,解救了众将,从此名声远播。
但他为将虽猛,却不是治民的好手。胡烈到任后采用高压手段,激起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一时间民怨沸腾。秃发树机能趁机起兵,把胡烈围困在万斛堆(今甘肃靖远县)。时任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的扶风王司马亮听闻消息,派将军刘旂(qí)率兵前去救援,可刘旂早被秃发树机能吓破了胆,畏缩观望,不敢前进。泰始六年六月初,胡烈兵败被杀。
胡烈被杀的消息震惊了中央朝廷,司马炎下诏,任命杜预为秦州刺史,贬司马亮为平西将军,刘旂以军法处斩。司马亮上书说是自己指挥不当,处置不力,请求赦免刘旂,于是司马炎免去司马亮的职务,留了刘旂一命。从这点上看,司马亮对部下还挺有人情味。
司马炎任命尚书石鉴(?—294)代理安西将军,同时都督陇右诸军事,率兵讨伐秃发树机能。
石鉴和秦州刺史杜预曾结过怨,这次出征,石鉴觉得报私仇的机会来了。他到任后,命令杜预迅速攻击叛军,然而当时杜预手下只有三百士兵、百匹战马,此时出击,无疑是以卵击石。
杜预知道这是石鉴的阴谋,自然不肯白白前去送死。他按兵不动,还上书给石鉴说,秃发鲜卑刚刚获得胜利,兵强马壮,声势很盛,而我方部队十分疲惫,军资又供应不足,应优先集中兵士运输粮秣,养精蓄锐,等到明年(271)春季再进军,这才是上策。
石鉴大怒,立即弹劾杜预延误军机,于是朝廷下令用囚车把杜预押赴京师,送廷尉审判。杜预的妻子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女儿高陆公主,在“八议”(1)的范围之内,杜预得以用他丰乐亭侯的爵位赎了一命。
如此内斗,想也知道石鉴讨伐秃发树机能之战不会取得胜利。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年,其间几易将帅,深远地影响了西晋的政局。
(1) “八议”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权制度。当时律法规定,有八种人犯罪后,司法机关无权直接审判,而是要奏请皇帝,请皇帝裁决,一般情况下他们的罪责都会得到宽大处理。这八种人分别是: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