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a令人目盲b,五音c令人耳聋,五味d令人口爽e,驰骋畋猎f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g。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h。故去彼取此i。
◤注释
a五色:自然界五种基本色彩,即青、黄、赤、白、黑,泛指多种颜色。b目盲:比喻眼花缭乱。c五音:古代音乐的五个基本音阶,即宫、商、角、徵、羽,泛指多种音乐。d五味:五种基本的味道,即酸、甜、苦、辣、咸,泛指多种味道。e口爽:口病。爽,伤。比喻味觉失灵。f畋猎:围猎。g行妨:妨害操行。妨,伤害。h为腹不为目:只求温饱安宁,而不纵情声色。腹,简朴宁静。目,巧伪多欲。腹指人的内在基本需求,目指外在的形象或感觉世界,代指前面所说色、音、味、田猎、财货等多种引发欲望的事物。i去彼取此:抛弃物欲的诱惑,只求基本的温饱。
◤译文
缤纷色彩,令人眼花缭乱;纷繁音乐,令人听觉不灵;丰厚饮食,令人味觉迟钝;纵马驰骋围猎,令人内心疯狂;稀罕器物,令人操行变坏。
因此,有道的人只求安饱而不纵情声色,摈弃物欲的诱惑而安守内心宁静。所以,面对外界的诱惑,要有所取舍。
为腹不为目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色彩,人眼花缭乱。繁乱的音乐,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稀有之珠玉金银使人行为不轨,妨害德行。
这里,老子告诫人们对于声、色、货、利以及口腹之欲,要加以节制,不要因物质诱惑而迷失自我。并提出对待外物的原则,可以善于利用,而不可以被物质所奴役。
“五色”、“五音”、“五味”,为了满足感官需求,忽视内心的渴求,必然是心思枯竭,加速肉体败亡。“口爽”,指舌头的味觉出了毛病。古代医书称“口爽”,多指口腔乏味、食欲不振。贪求口福,满足一时之快,自会生病。行妨,破坏人的操行。老子指出了物欲对人性的损害,提出正常的生活应是“为腹不为目”,但求安饱,不纵情于声色之娱。
骑马驰骋猎取野物,会使人失常狂乱,不能自抑。难得之货,会诱使人心奸诈,行为不端。心灵本是宁静、充实的,内心世界不够丰富,才会不断追求外来刺激和身外之物。人不吃饭会饿死,吃多了会被撑死。好色也是同理,取一水而知江河,入江河则有灭顶之灾。腰缠万贯,每日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寝不过六尺。
物质世界,靠人的感官来认识。耳目所闻见,口腹所享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有形世界,风光无限,但过于注重色彩的斑斓,往往会迷失了心灵的家园。人的心灵有一定的承载度。执着于五色世界,忽视了精神世界,就会陷入迷茫、痛苦之中,体会寂寞、孤独的可怕。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因此,圣人但求基本的温饱,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的生活。
“为腹不为目”是一种修身之道。“腹”指肚子,即基本的生活需求;“目”指眼睛,引申为眼睛所见的外部世界。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不要让外界诱惑打扰内心的安宁。缤纷世界,能够诱惑人心的实在太多,而欲望是永无止境的,难以得到完全满足。
“为腹”,即建立内在的宁静生活;“为目”,即追逐外在纸醉金迷的淫靡生活。而外在的声色之娱越多,心灵就越空虚。只有摆脱外界的物欲,而持守内心的安宁,才能保持心灵固有的纯真。
纵情于声色犬马,即前面所说的五音、五色、田猎,放纵内心的私欲,就会行为放荡而无法自拔,终究带来恶果。所以,圣人抛弃物欲的诱惑,坚守内心的安宁,保持心灵固有的纯洁,不任由贪心、私欲膨胀,随时把握自己的内心。
现实生活中,“为腹不为目”就是要保持内心的纯真,不为外界诱惑所俘虏,给自己的贪心、私欲上把锁。要取“腹”而舍“目”。选取基本的需求,舍弃那些看似光鲜的。这句话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可以给迷茫者以启迪,让我们不至于醉生梦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内心得到净化,安守一份纯粹,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绚烂华丽的事物皆是表象,沉溺其中只会毁了自己。巧伪多欲的生活,终会招致“目盲、耳聋、口爽、发狂、行妨”。
世上有杰出的领袖,也有平庸的政客。有成功者的神话,也有失败者的案例。更多的则是平凡生活的记录。“为腹”还是“为目”,这是人生必须做出的选择。本章讲述了物欲横流的危害,重在阐述恬淡虚无的养生之道,指出了“腹”与“目”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阐释了老子返璞归真,以“道”为本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