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九章 持而盈之

持而盈之a,不如其已b。揣而锐之c,不可长保d。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e。功遂f身退,天之道g也。

◤注释

a持而盈之:把持而使之盈满。持,把持。b不如其已:不如适可而止。已,停止。c揣而锐之:捶打使之锐利。揣,捶打。d长保:长久保存。e咎:灾祸。f功遂:功业完成。遂,成。g道:指自然规律。

◤译文

把持而使之盈满,不如适可而止。捶打而使之锋利,不能保持长远。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守住。富贵骄横,只会留下祸根。成就了功业,就当退位收敛,这是应该奉行的自然之道。

功成身退

这一章讲为人之道,主旨在于写“盈”。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得太过,不被胜利冲昏头脑。老子认为,不论做什么事,都应适可而止。锋芒毕露,富贵而骄,居功贪位,都是“持盈”的表现,结果难免倾覆,招致祸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手拿盛满水的容器,不如适可而止,保持现有的状态。不安现状往往得不偿失,能否持盈保泰,要看各人的智慧。若对自然之道有所认识,将已有的条件善加利用,就能满足基本的需要,可能还有余裕。如果放纵欲望,追求永无止境的满足,必定招致无限苦果。还不如寡欲、知足,就此安于现实,便是最好的解脱自在。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揣”,比喻突出、尖锐的东西。如果已经很锋利了,但还不满足,要在锋刃上更加一重锐利,俗谚“矢上加尖”,那么原有的锋刃就很难保了。对聪明、权势、财富等,都要知足常乐,量力而行。如果不知谦虚退让,不知适可而止,终归不能长保而自取毁灭。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金玉满堂,没有几个能守得住的。身在富贵之中却仍不满足,持富而骄,便是和自己过不去,自会招来后祸。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成就了功业,就应当从现有的职位退出,也指收敛锋芒。老子在这一章提出了适可而止的忠告。一般人的心理是知进不知退,尤其是当名利正盛之时,更是趋之若鹜。老子以一系列生活中的现象做比喻,道出了知进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的祸害。“功成身退”尤其提得尖锐。他要求人在完成功业之后,不自恃,不据有,不锋芒毕露,不咄咄逼人。他所说的“身退”,并非要人做隐士,而是要人不自我膨胀,

只有淡泊名利,才有可能“功成身退”。老子按照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指出进退、荣辱、正反等,都会互相转化。处理不好就会招致灾祸。因而奉劝人们不应贪恋权位,应趁早罢手,见好即收。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这句格言虽然略显低调,却恰恰符合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日月经天,寒来暑往,秋去冬来,无不如此。草木花果,完成了生之使命,便悄然而逝,了无痕迹。若想在不可把握中希望占有,在不可永久中妄图长远,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孔孟以及先秦诸子,都推崇尧舜禅位之事,认为值得赞扬,那便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的最好范例。

汉代张良,原本存心“功遂身退”,不肯居功,只自谦退封“留侯”,但可惜世事不如人愿,仍免不了被吕后毒杀的遭遇。反之,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成绝代之功,较为合算。总之,历史上能“功遂身退”,符合天之道的,确是不多。大多是为名缰利锁牵绊,反而误了此生。

在名利权位面前,没有不心醉神往的,没有不趋之若鹜的。“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这是人性的弱点。所以老子告诫人们不可自得自满,成就了功名之后,就应把握好事情的“度”,适可而止。身退不“盈”,才是长保之道。

贪慕权位利禄的,往往得寸进尺;恃才傲物的,总是锋芒毕露。这都应引以为戒。功成名就,就应急流勇退,才可以保全天年。然而,贪心不足,居功自傲,忘乎所以,是人的天性。身败名裂之前,很难能领会“功成身退”的训诫。

所以,对于名利权位乃至物质欲望的诱惑,更多的是应该韬光养晦,保持淡泊宁静之心,方是长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