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
此三事曾子实觉有纤毫未到处,故日为省之。提出“忠、信、习”三字,便见得与身极关切。
“曾子守约”上二件似可少缓,容有照管不到处自有此省,亦纳于约之中矣。“曾子质鲁”下一事为最密,故或有未能浃洽处自有此省,乃臻于熟境矣。《语类》“为人谋岂不是紧要事?”然律之君父诸大端,犹后一着,缓一步。曾子不省彼而省此者,想于彼已无遗憾,故特及于此耳。
二“吾”字微不同,上较虚,有“不容自诿”意;下则紧贴“身”说,有“极亲切”意。
“仁、义、礼、智”皆理也;“仁、义、礼、智”皆实而无妄则信也。“忠”字贴“心”说,乃蕴之于内者,故不曰“仁、义、礼、智、忠”,而曰“仁、义、礼、智、信”。要知“忠”亦是理,即在“信”字一条中。只是“忠”字要贴“心”说,“信”则为应事接物之实理耳。
“信”字兼已发、未发之实理,言实理之未发,而在内者为“忠”;实理之已发,而在外者为“信”。
“仁”如冢宰之统六官;“信”如政事之遍及于朝臣者。
天下无一事出仁、义、礼、智之外,而“信”贯四者之中,即谓四者之外无信可也。然亦有时而单举“信”者,疑亦如“仁”之有专言、偏言也。
“忠信”分言,“忠”在内,“信”在外;合言之,言“忠”便有“信”,言“信”便有“忠”。
虽是为人谋,而谋全出自我,绝不与人相干。与朋友交,则是我与人相接得,故用“忠、信”内外分贴。
曾子岂复有传而不学之事?但其质鲁(46)或有未能浃洽(47)处,故不曰“不学”,而曰“不习”。《注》下“熟”字最妙,当与首章参看。
“有则”二句,似在本文后一层,然即含在二“不”字、“乎”字内。“无则加勉”“加”字,非“加益”之“加”,言“仍加勉”耳。
即吾身缺略者随事致省,故曰“自治诚切”,非“诚”字单指“忠信”也。下“本”字,即于“诚切”上见。
“忠信”为传习之本。此“忠信”宜泛说,与本文较不同。
《内注》(48)是从本章看出曾子之诚切,尹注是从曾子之守约见得能如此,宜参看。
《大全》朱子一条云:“此是曾子晚年进德工夫。”又一条问“三省、忠信”,是闻一贯之后,未闻之前曰“不见得”。然未闻一贯前也要“忠信”,既闻一贯后也要“忠信”。
按:二条不同。据《松阳讲义》(49)所考,以后一条为定论。今看来“三省”未知确是何时,但在圣门年最少,此云“传习”似是受业。随事精察时事,又须知是于君亲诸大端审察已熟,而后及此者。再详。
“三省”当是未闻一贯前事,“忠信”则是彻头彻尾底。
观朱子云“纤毫未到”等语,见得有时“忠信习”(50),有时便不“忠信习”,故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