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成本与费用概述
一、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中所发生的资源耗费的货币表现是生产费用,生产费用的对象化称为成本。成本与费用的主要区别在于: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费用是为获得收入所发生的资产的耗费。由于成本与管理相结合,成本内容往往要服从管理的需要,并且随着管理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目的、不同条件,形成了对成本信息的不同需求,因此就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成本概念。例如,为预测、决策需要而确定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为控制、考核需要而确定的标准成本、可控成本、责任成本;等等。随着人们对成本认识的不断深化,形成了多元的成本概念体系,这就丰富了经济管理的内容。为了正确理解各种成本的概念,需要先清楚成本的分类。
二、成本的基本特征
成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可变性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资源耗费,这种耗费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量(产量、销量、劳务量、作业量等)有着密切关系,会随着生产经营活动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成本的可变性。由于成本存在着变动性,其金额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而为企业有的放矢地控制成本提供了可能。
2.对象性
成本作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不仅与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量有关,而且与生产经营活动对象直接相关,它总是表现为一定对象的资源耗费。这里的对象,可以是产品或劳务,也可以是某一个项目、某一种作业或某一种行为。人们在考虑成本问题时,总是与某一对象相联系,脱离了一定的对象,就无法衡量成本水平。
3.可控性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总是发生在特定的单位或范围内,企业对其职责范围内的生产经营耗费总是负有一定的经济责任,有义务控制它们发生的规模、频率,影响它们的大小,我们把这一点称为成本的可控性。
4.综合性
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材料物质消耗的多少、设备利用的程度、资金周转的快慢,以及生产组织、物资采购、商品销售是否科学合理,都会通过成本这一经济指标综合地反映出来。
三、费用的分类
1.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按照经济内容(性质)可以分为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三个方面。为了便于核算与管理,可以进一步将费用细分为以下内容。
(1)材料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2)燃料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
(3)外购动力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一切从外单位购进的各种动力。
(4)工资费用,指企业应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工资。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指企业应计入生产费用的按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指企业直接用来生产产品的固定资产和车间管理用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费用。
(7)其他生产费用,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费用但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如差旅费、租赁费、外部加工费以及保险费等。
以上几方面的费用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基本费用,在会计实务中常常称之为费用要素或要素费用。
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各种性质的费用及每种费用的数量,便于分析企业费用结构和水平,考核费用预算执行情况,为下一期各种费用顶算的编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有利于加强对各种费用的控制和管理。
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虽然有利于分析费用的构成和比重,有利于费用预算的编制和管理;但不能反映费用的具体用途,不便于分析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关系,不便于计算与分析产品成本。为此,还应当按经济用途对费用进行分类。
2.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在制造企业中,费用按经济用途可分为生产(制造)成本和非生产(非制造)成本两类。
(1)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又称制造成本、产品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根据生产成本的具体用途,可进一步将其划分为若干项目(成本项目),用以反映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内容。成本项目的划分,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上的要求确定,一般可设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3个项目。
①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耗用的,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
②直接人工。直接人工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的工资。
③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在生产中发生的不能归入上述两个成本项目的其他成本费用支出。制造费用是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如分厂、车间,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设备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或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2)非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又称非制造成本,是指企业在销售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是与企业的销售、经营和管理任务相关的成本。非生产成本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3方面内容。
①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销售费用包括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进货费用也属于销售费用。
②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和盘盈(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③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财务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由于非生产成本与产品的生产并无直接关系,而与生产经营期间直接相关,因此又称为期间费用或期间成本。期间成本是以特定的期间为计算基础确定的,不是产品生产所发生的耗费,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由本期收入负担。
四、成本的分类
成本分类是为满足成本核算、成本管理、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要求,按一定的标准对成本所进行的划分。
1.成本按可辨认性分类
成本的可辨认性是指成本的发生与特定成本对象之间的关系。按可辨认证,成本可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
直接成本是指与成本对象直接相关的,能够既经济又方便地进行追溯的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与成本对象相关,但不能既经济又方便地追溯到各个成本对象的成本。间接成本需要通过成本分配的方法分配给各成本对象,如图2-1所示。
图2-1 成本对象计入方式
2.成本按性态分类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成本性态分析是对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在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关系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正确地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按照成本性态,通常可以把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具体内容在第五章成本性态分析中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