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情境二 识记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情境引例
2015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额为10.8万亿元。其中,运输市场份额最大,费用额为5.8万亿元;保管费和管理费分别为3.7万亿元和1.4万亿元。2015年物流业总收入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德邦快递作为中国零担企业的龙头老大,2015年总收入111.5亿元,全国转运中心总面积160万余平方米,网点10000余家,覆盖全国96%的区县、94%的乡镇。
请分析在上述报告中的总体、总体单位、样本、指标、标志。
案例思考
统计学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变量、统计指标体系等基本概念贯穿于各个部分,要解决上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对以上概念有个清晰的认识。
知识目标
1.掌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
2.掌握标志与指标的区别。
3.了解变异与变量的概念。
能力目标
1.能区分标志与指标,并判断出标志的类型。
2.能够分辨常见社会经济现象中的统计指标。
知识阐述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
1.总体的概念
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
在统计研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居于支配和主导的地位,有什么样的研究目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研究某学院教师的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是研究的总体,其中的每一位教师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就是该班的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是总体单位。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要选取的研究对象,也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2.总体的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包含的总体单位数量是有限的。如研究某地某年7岁正常男童身高,如果有5万名男童,则总体包括5万名男童,更确切地说,包括5万个身高值,为有限总体。再如全国人口普查,尽管我国有13亿多人,但数量是有限的,所以是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是指总体单位数目无限。无限总体是假想的,其个体数或个体值个数是无限的。例如,研究采用某药治疗某种疾病的疗效,总体为假想的包括所有使用该药治疗的病人,没有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限制,为无限总体。另外,当有限总体所包括的个体的总数很大时,可以近似地将它看成是无限总体。划分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3.总体的特征
(1)大量性。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单位数要足够多,总体应由大量的单位构成。大量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个别单位的现象或表现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大量单位的现象综合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的规律性只有在大量个别单位的汇总综合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多,才能准确地反映我们要研究的总体的特征,达到研究目的。
(2)同质性。同质性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性质相同,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
(3)变异性。变异性即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外,在其他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差异性是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以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一个总体,则“专业”是该总体的同质性,而“性别”“籍贯”等则是个体之间的变异性;以一个学院全体教师为一个总体,则“工作单位”是其同质性,而“学历”“月工资”等则是它的变异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变异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变异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变异对于统计非常重要,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这是因为,如果总体单位之间不存在变异,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总体单位的资料就可以推断总体情况了;变异性和同质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用同质性否定变异性或用变异性否定同质性都是错误的。
(二)总体单位
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简称个体,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例如,要研究全省的工业生产情况,那么全省的工业企业是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再如,我们要研究山东省居民购买商品房的支出状况,那么山东省所有购买商品房的家庭就组成研究的总体,而每个购买商品房的家庭就是研究的个体。
(三)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在统计研究中,确定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于统计研究目的和认识对象的性质。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相对而言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的。随着统计研究任务、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可以转化的,即同一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是总体,在另一条件下可以是总体单位。如要研究全国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则全国所有的工业企业为统计总体,中国石化公司是其中的一个总体单位。而如果要研究中国石化公司的经营状况,则中国石化公司为统计总体。所以一个事物在一种情况下是单位,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又是总体。总体和总体单位随着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的变化可以转化。
二、统计标志
(一)统计标志的概念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每个总体单位从不同角度考虑,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征。例如,工人作为总体单位,他们都具备性别、工种、文化程度、年龄、工龄、工资等属性或特征;企业作为总体单位,具有所有制类型、职工人数、工资总额、产值、成本利润等属性和特征。
标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统计就是通过总体单位标志值的汇总综合得到所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可以看出,总体单位与统计标志的关系是十分明确的。如果没有标志就无法表现总体单位的特征;反过来,如果没有总体单位,标志也就失去意义。所以总体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二)标志的种类
1.按标志表现能否量化,可把标志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两种
在上述标志及标志表现的例子中,我们看到“性别”和“民族”的标志表现是用文字来说明的,而“年龄”及“工资”的标志表现则可以用数值来反映。因此,我们根据标志表现能否量化,把标志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两种。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品质属性,它不能用数值表示,只能用文字说明。如工人的性别、民族等,“男”“汉族”则为品质标志表现。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它可以用数值表示。如工人的年龄、工资等,“40岁”“1520元”则为数量标志表现,也可称为标志值。
2.按标志表现是否完全相同,可把标志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在一个总体的单位中,不管是品质标志或是数量标志,它的具体表现在所有单位都是相同的,就把这种标志称为不变标志。例如,在2016级营销班同学构成的总体中,每一个同学是总体单位。由于每一个同学都是2016级市场营销班的一分子,因此这些同学的班级属性是相同的,即每个同学的“班级属性”这个品质标志的表现都是“2016级市场营销班”,所以,班级属性就是不变标志。
在一个总体中,当一个标志在各个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完全相同时,这个标志便被称为可变标志。在上例中,年龄、身高、籍贯、住址这些标志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在这个总体中便是可变标志。
注意:不变标志是总体同质性的基础,在一个总体中,至少具有一个不变标志;而可变标志即变异性,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例如,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生源地调查统计如表1-3所示。
表1-3 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生源地调查统计
续表
大家都是同一个专业的,就是不变标志;每一个学生的生源地都不同,就是可变标志。
三、统计指标
(一)指标的概念
统计指标的含义有两种理解与使用方法。一种理解是: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或名称),如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等。另一种理解是: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和具体数值,如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36515亿元,2004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200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502.12元。
对指标含义的两种理解都可以成立,前一种理解适用于统计理论和统计设计,是从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定义的;后一种理解适用于实际统计工作,是从统计指标的完成形态定义的(即作为统计工作成果的一项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二)指标的分类
(1)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即反映事物总体绝对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钢产量、商品零售额、粮食总产量、职工人数、工资总额、人口总数等,一般用绝对数来表示。数量指标所反映的是总体的外延数量,其数值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故又称外延指标。
质量指标,即反映总体内部结构、比例、单位水平、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比关系等内涵数量的统计指标,如经济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平均工资、学生平均成绩、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工人出勤率、设备利用系数、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利润率等,一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来表示。质量指标的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因此,质量指标又称内涵指标。
(2)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规模的统计指标,如上面提到的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它表明总体现象发展的总成果,其数值表现是绝对数。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或平均指标相比较的结果,如人口增长率、成本降低率等。其数值表现是相对数。
平均指标是按某个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如平均工资、平均分数等。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
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详细介绍。
(三)统计指标的特点
1.数量性
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现的,这是统计指标最基本的特点。统计指标所反映的就是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这种数量特征是统计指标存在的形式,没有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是不存在的。
2.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统计指标既是同质总体大量个别单位的总计,又是大量个别单位标志差异的综合,是许多个体现象数量综合的结果。统计指标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从个体到总体的过程,它是通过个别单位数量差异的抽象化来体现总体综合数量的特点的。
3.具体性
统计指标的具体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统计指标不是抽象的概念和数字,而是一定的具体的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的反映,是在质的基础上的量的集合。这一点使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数学相区别。二是统计指标说明的是客观存在的、已经发生的事实,它反映了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地点、时间和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这点又和计划指标相区别。
(四)标志与指标的关系
1.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
2.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如一个煤炭工业局(公司)的煤炭总产量,是从所属各煤炭工业企业的产量汇总出来的。
(2)指标与标志(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原来的统计总体如果变成总体单位,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亦然。
四、变异和变量
(一)变异
可变标志的属性或数值表现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存在的差异,统计上称之为变异。这是广义上的变异,即包括了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时仅指品质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的不同表现。
变异产生的原因是总体具有变异性。例如,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这个总体来说,其不变标志是“某个地区”“工业”,这两个标志对总体各单位包括的范围进行了具体的界定。而总体单位则常常具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变异”就是用来描述同一总体下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品质标志的差别。例如,以这个工业企业的每个职工为总体单位时,性别就是用来描述每个职工(总体单位)的品质标志的变异。
(二)变量
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它包括标志和指标。变量可分为品质变量和数值变量。在数量标志中,不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常量或参数,可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变量。由可变数量标志构造的各种指标也称为变量。它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一个定量变量要么是离散的,要么是连续的。故变量也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社会科学中研究变量的关系,通常把一个变量称为自变量(独立变量),另一个变量称为因变量(依赖变量)。
1.离散变量
离散变量亦叫离散指标,是指仅能表现为整体取值的指标,如职工人数、企业数。可通过数数得到,最小单位只能是整数;只能被有限次分割。
2.连续变量
连续变量亦叫连续指标,如人的身高,通过计算得到,最小单位可以是小数,能被无限次分割。
问题解决
我们已经学习了标志和指标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前面的“情境引例”中的问题吧。
在这份统计资料中,我们要研究的是我国物流企业的情况,所以我国全部的物流企业构成了一个总体,而其中的每家物流企业就是一个总体单位,比如说德邦物流。能反映总体情况的称为指标,在本例中指标有:2015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额为10.8万亿元;运输费用额为5.8万亿元;保管费和管理费分别为3.7万亿元和1.4万亿元;2015年物流业总收入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5%。标志反映的是总体单位的情况,所以在本例中的标志是:德邦快递2015年总收入111.5亿元,全国转运中心总面积160万余平方米,网点10000余家,覆盖全国96%的区县、94%的乡镇。
拓展阅读
奋进中的中国统计:我国统计队伍日益发展壮大
中国信息报 2010-10-29 11:03:31
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的水平,取决于广大统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和良好的统计公信力是由高素质的统计人才队伍创造的。目前,我国统计队伍与中国统计事业同发展,共进步。
政府统计队伍不断成长
我国统计事业的发展也体现在统计队伍的不断壮大方面。国家统计局1978年3月恢复成立,紧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统计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献身政府统计事业的人才数量也显著增长。
资料显示,1991年年底,全国政府统计部门(含统计事业单位和地方调查队系统)有统计人员58180人;1999年年底,这个数字增加到61126人;而到了2009年年底,全国政府统计部门实有统计人员91778人。20年间,统计人员数量增长了55.9%。尤其是最近10年,政府统计人员数量的增长呈加速趋势,超过期间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使公务员录用工作逐步规范。从2002年起,国家统计局机关通过统一考试方式录用公务员,至今,国家统计局行政机关(含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本科及以上人员的比例已达到87.2%。
各省、市、县党委政府日益重视统计工作,在机构、编制、领导干部配备等方面给予所属统计局大力支持,为统计部门拓展了机构,扩大了编制,增加了领导职数,大大加强了政府统计部门的力量。省及省以下政府机构统计人员数量在此前基础上又有了大量增加。
在统计队伍规模壮大的基础上,各级统计部门通过讲座、论坛、培训、调研、学历学习以及工作交流、基层锻炼等方式提高了干部的业务素质;制定《统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
此外,国家统计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年都派出一批业务骨干去境外著名学府深造,先后派遣多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赴联合国统计机构工作,邀请或聘请国外优秀专家来局访问、合作、讲学。这些举措,加深了政府统计的国际交往,扩大了统计人员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
国家调查队伍得到有效整合
20世纪80年代,国家统计局陆续在各地组建了城市调查队、农村调查队和企业调查队三支调查队伍。三支调查队在开展抽样调查工作、保证国家统计调查任务完成、积极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调查服务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调查队伍也在调查事业的发展中得到发展。但经过长期运行,受体制因素的影响,队伍建设存在着机构重复设置、力量使用分散,人员管理和使用脱节,机构规格制约干部发展等弊端。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起对原有调查队进行“整编”,撤销原有建制,将分设、委托管理的农、城、企三支队伍合并重新组建为垂直统一管理的队伍,提升了机构规格,明确了新的职能。共组建32个省级调查总队、15个副省级城市调查队、333个地市调查队和887个县区调查队。新的体制运行,不但强化了多项调查职能,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而且有效克服了原有队伍建设存在的弊端。新的管理体制运行后,国家统计局抓好机构的科学设置和人员的合理配置,努力使人事配置达到最优,努力打造全新的统计调查队伍。
经过公务员招考和严格调配规定,队伍结构也更加优化:2009年年底,全国调查队系统35岁及以下年龄段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重为28.31%,比2006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从学历层次看,2006年,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1.03%、2.48%,到2009年,分别增长为55.37%和5.02%,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超过了60%,短短4年间增长了17个百分点。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的优化促进了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可持续性,为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奠定了重要基础。调查队系统从2002年开始实行公务员统一招录方式,实现了凡进必考。截至2010年,各级调查队新录用人员3000余人,占在职总人数的19.2%。
通过整合队伍,优化职能,调查队系统向政治强、业务精、指挥畅通、行动快捷,能打大仗硬仗的建队目标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统计专业技术人才素质不断提升
统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从1990年起进行改革,实行初级、中级资格考试,实现了以考代评。2006年,统计高级人才评价实行考评结合制度。
这项改革贯彻和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0年间,全国共有150余万人次参加报考,43万名统计人员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高级统计人才队伍不足、高级统计师分布不均衡的矛盾,自2006年起,陆续在部分省区市开展了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综合试点工作。截至2009年,共有9000多人次报名考试,其中3208人取得了高级统计师的评审资格。
通过新的专业技术评价模式取得各级统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在统计工作岗位尤其是政府部门统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各种专业培训,使统计队伍的整体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提升。
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国家统计局党组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各级局队领导班子建设。在组建省、市、县三级调查队领导班子的过程中,国家统计局及各调查总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各级调查队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工作。在调查总队班子组建工作基本完成后,国家统计局党组先后召开领导班子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讨会议,马建堂局长作重要讲话,对加强调查总队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作出部署。为了加强对调查总队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力度,国家统计局连续两年派出由局领导带队的10个考核组到各总队实施考核。通过听取述职和谈话了解,具体翔实地掌握了各总队班子和个人的实际工作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反馈意见督促整改,有效推动了领导班子建设,带动了各地对市县队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总队领导班子,近年来国家统计局陆续向调查总队选派14名纪检组长,部分派任总队长、副总队长,并进行调查总队主要负责人的横向交流。
国家统计局党组重视内设司局和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5年来,国家统计局选派16名优秀干部到市(地级)政府挂职锻炼;在晋升司级领导职务中坚持实行并不断完善竞争上岗制度。尤其注重加强各级调查队领导班子建设,共选派53名负责人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学习。每年都多次组织各级统计机构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业务素质、能力建设培训班。
青年人才建设蓬勃开展
国家统计局围绕青年成才工程和青年文明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全国统计系统“视统计信誉为生命”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坚守统计职业操守为主要内容的青年统计者宣誓活动。组织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干部职工特别是青年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青年理论培训、青年论坛,创办《年轻》杂志等,通过组织开展青年统计入职宣誓活动、“根在基层”调研活动以及统计建模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青年统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激励青年统计人才尽快成长。
统计队伍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为推动人才建设,国家统计局先后制定了《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国家统计局人才工作规划(2005—2010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了加强党政干部管理,出台了《干部交流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竞争上岗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调查队体制改革后,根据中央的规定,结合调查队干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调查队系统人员录用管理暂行规定》等9项人事管理的规定,规范各调查总队的干部人事工作。重新修订了《在职学历教育学费报销暂行规定》,激励了广大在职人员学业务、强素质的积极性。为了提高高层次人才的管理和有效利用,制定了《统计专家信息库管理办法》。
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统计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促进了统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统计队伍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任务实训
2016年全国GDP总量分析
至诚财经网 2017—2—28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国GDP增速为6.7%。这一增速水平虽然比2015年放缓0.2个百分点,仍然圆满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的预期目标。
6.7%的经济增速,是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取得的,来之不易。
从总量规模看,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GDP总量早已达到11万亿美元的庞大规模基础上,要实现6.7%的经济增速,难度要比过去大得多。而且,如此庞大的总量规模,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应的经济增量也要比过去大得多。
如果以2010年作为不变价格计算,2016年我国GDP增量突破了4万亿元。这样的增量规模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好转,服务业比重继续提高,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占到近三分之二,新经济、新动能也在明显积聚,高技术产业加快增长,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明显增加,单位GDP能耗下降5%,清洁能源比重上升。此外,从与民生相关的指标看,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上温和上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看,在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背景下,6.7%的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而且中国对当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34%。
在“三驾马车”中,2016年,我国全年对外投资超过1700亿美元,远远超过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我国消费升级带来的出境旅游人数快速增加,出境旅游和购物消费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很多国家商品消费市场和服务业增长;尽管我国进出口增长率在下降,但进出口占全球的份额持续上升。
总的来说,6.7%的经济成绩单有着较高的含金量,不仅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加快成长,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也在稳步提升。
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等。
因此,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在新的一年里,仍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实训要求:
本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分析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请结合所给资料说一说统计的含义以及统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资料中给出的各类指标。
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某市全部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
A.每一个工业企业
B.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一个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2.统计有三种含义,其中( )是基础、是源。
A.统计学
B.统计资料
C.统计工作
D.统计方法
3.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只能有一个标志
C.可以有多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标志
4.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标志
5.要了解1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100个学生
B.1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6.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使用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7.以全国的石油工业企业为总体,则大庆石油工业总产值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8.某工人月工资1900元,则工资是( )。
A.质量指标
B.数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变量值
9.要了解某市职工情况,统计指标是( )。
A.该市每个职工
B.该市每个职工的工资
C.该市全部职工
D.该市职工的工资总额
10.刘老师的月工资为4800元,则4800元是( )。
A.数量指标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质量指标
1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是( )。
A.统计调查、统计资料、统计分析
B.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
12.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职工人数
B.设备台数
C.学生的年龄
D.工业企业数
13.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人的性别
B.地形条件
C.人的年龄
D.工人的工种
14.下列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教师的教龄
B.学生的成绩
C.商品的价格
D.民族
1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全国的人口是统计指标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男性是品质标志
16.某自行车大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行车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17.某运动队要统计运动员的年龄和体重,上述两个变量(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18.数量指标是反映( )。
A.总体的绝对数量
B.总体内部数量关系的指标
C.总体单位数量指标
D.总体的相对数量指标
19.质量指标是说明( )。
A.总体内部数量关系的指标
B.总体的绝对数量指标
C.总体单位数量的指标
D.总体单位质量的指标
20.其数量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指标是( )。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品质指标
D.相对指标
21.其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指标是( )。
A.数量标志
B.质量指标
C.品质指标
D.总量指标
22.劳动生产率是( )。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总量指标
D.品质指标
23.某高校1995年全部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是(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24.某班55名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其中一名回族,其余均为汉族,男、女生的平均身高为1.6m和1.72m,则不变标志是( )。
A.家庭住址
B.民族
C.身高
D.班级
25.总体具有差异性的特征,差异性是指( )。
A.标志的具体表现不同
B.指标和标志的名称不同
C.总体单位之间的性质不同
D.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性质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
A.棉花产量
B.棉花播种面积
C.植棉专业户数
D.单位面积棉花产量
E.农业科研所数
2.要了解100户养猪专业户的生产情况,则数量标志有( )。
A.养猪专业户的户数
B.每一个养猪户的收入
C.100户养猪户的养猪头数
D.每一养猪户的养猪头数
E.100户养猪户的总收入
3.要了解100个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则统计指标有( )。
A.100个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
B.每一个工人的月工资
C.全部工业企业
D.一个工业企业的工资总额
E.全部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户是总体单位
C.人的年龄是变量
D.男性是品质标志
E.人口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
5.某家庭三位职工的工资分别为100元、160元、200元,( )。
A.这里有三个变量
B.这里只有一个变量
C.这里有三个变量值
D.这里只有一个变量值
E.既有变量,也有变量值
6.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的阶段有( )。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预测
E.统计分析
7.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健康状况
B.性别
C.工龄
D.职称
E.文化程度
8.以某市工业企业为总体,则统计指标有( )。
A.该市工业总产值
B.该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C.该市工人工资总额
D.该市工业企业数
E.该市某工业企业职工人数
9.下面哪些属于变量?( )
A.可变品质标志
B.质量指标
C.数量指标
D.可变的数量标志
E.某一指标数值
10.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
A.机器台数
B.录取人数
C.数量指标
D.粮食产量
E.自行车产量
1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则( )。
A.数量指标可以用数值表示
B.质量指标不能用数值表示
C.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
D.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都可以用数值表示
12.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有下列关系( )。
A.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可以变换的
B.总体可能转化为总体单位
C.总体单位可以转化为总体
D.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E.只能是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
13.根据统计指标所反映的总体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数量指标
E.质量指标
14.从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来讲,可分为(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数量指标
E.质量指标
15.统计学最基本的几种研究方法是( )。
A.大量观察法
B.综合指标法
C.统计模型法
D.归纳推断法
E.统计指标法
三、判断题
1.性别是品质标志。( )
2.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
3.一个统计总体只能有一个指标。( )
4.全国人口数量是统计总体。( )
5.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指标都可以用数值表示。( )
6.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质量指标不能用数值表示。( )
7.人的年龄是离散变量。( )
8.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只能有一个标志。( )
9.随着统计研究任务、目的及范围的变化,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可以变换的。( )
10.人口的性别是说明总体的品质标志。( )
1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质量方面。( )
四、填空题
1.统计一词有三种含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2.指标是说明___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___特征。
3.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阶段。
4._____指标的数值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_____指标的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5.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有_____标志和_____标志之分。
6.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有_____和_____之分。
7.统计总体有有限总体和_____之分。
五、简答题
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二者关系怎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