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调研中国首个“文学之乡”发展情况时指出:文学是西吉茁壮的庄稼,西吉是中国文学宝贵的粮仓
5月13日,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来到西吉县就中国首个“文学之乡”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启动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并召开“文学之乡”暨基层作家座谈会。她指出,文学是西吉最茁壮的庄稼,西吉是中国文学宝贵的粮仓。
铁凝是当代著名作家,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哦,香雪》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在当日的讲座中,铁凝以“文学照亮生活、生活照亮文学”为题,真诚深刻地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经历,给西吉县广大干部职工、文学爱好者和学生代表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学课,质朴、诗意的语言和丰富的创作经历使整场讲座高潮迭起、掌声不断。西吉文学爱好者赵炳庭说,铁凝通过切身的创作体会,鼓励文学青年在创作时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从生活当中挖掘创作的源泉。通过聆听讲座,觉得作为“文学之乡”的西吉县,要积极为本土作家的创作、出版和发表作品等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作家深入基层开掘本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出一批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
听取了“西海固文学”和西吉“文学之乡”发展情况的汇报,以及马金莲、单小花、高丽君、康鹏飞、牛红旗等几位西海固作家的发言后,铁凝说,文学能照亮心灵、照亮生活,同时也应该让人变得善良,愿意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有价值的人。正是西海固这块土地滋养了他们,他们又用自己的文学实践来回馈给他们恩泽的这块土地。我越来越坚信,西吉作为中国首个“文学之乡”,这片土地上文学的庄稼已经茁壮成长,而且特别茂盛,还有一种韧性。文学是西吉土地上茁壮的庄稼,西吉是中国文学宝贵的粮仓。铁凝指出,文学不可能立即给你带来物质上的享受,但对心灵的抚慰、对心灵的照亮,是非常近便的物质的满足。这就像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还有更高的要求,也有更高的期待。她勉励文学爱好者,即便创作条件艰苦,也要坚持下去。
当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华文学基金会“金叶·育才图书室”工程向西吉县10所中小学捐赠了价值近80万元的图书。铁凝一行参观了西吉明星公司基层文学协会、西吉中心月窗文学社,看望慰问了农民作家代表单小花、马建国、王雪怡、康鹏飞等,给基层文学爱好者送去了关怀,同时鼓励他们坚守自己的文学信仰,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中国首个“文学之乡”小记
西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区文化大县,中国首个“文学之乡”。文学创作在西吉县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西吉籍作家成为西海固作家群乃至宁夏作家队伍的中坚力量,郭文斌、了一容、单永珍、火仲舫、火会亮、古原、马金莲等一批作家活跃在文坛,《吉祥如意》《月光中的铜汤瓶》《花旦》等优秀文学作品引起了国内外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西吉籍作家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提名”“冰心文学奖”“春天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及“春天文学奖”等国家级文学奖项20余次。当前,西吉籍作家、诗人已经有50余人出版了个人专著,有80余人次的作品入编国家级作品集。一直以来,“西海固”作为宁夏南部地区的代名词,已不是一个行政区域的指称,而是一种标签。20世纪80年代,一批毕业于大中专院校的“西海固”青年创作了大量反映西海固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和人们在与环境、与深重灾难抗争中,以及追求美好幸福生活中表现出的坚忍、乐观、豁达、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的佳作,文学创作呈现出“井喷”现象。新世纪以来,“西海固文学”更加繁荣,主要表现为作家数量多,作品数量多,获得大奖多。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的西海固作家有300多人。
(稿件来源:《固原日报》2016年5月16日1版/ 马茂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