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中等专业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榆林地区的中等专业教育(包括中等师范教育、中等技术教育和技工教育)一直在稳定中发展,在招生分配制度上,始终采用统招统分的办法,除70年代一度采用“社来社去”之外,基本上保证了招生质量和分配方向。学校校数的发展在三所至十所之间。1949年到1989年,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共招生32514名,共毕业学生24452名,为榆林地区工农业发展和教育卫生事业输送了一批批专业技术人才。
一、中等师范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榆林地区有两所中等师范学校。榆林师范有中师班二个,简师班三个,学生142人,教工23人。绥德师范恢复了单一的师范性质,从1952年起招收中师班,1957年起停止招收初师班,为了适应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榆师从1956年起成立“陕西省榆林师范函授部”,提高小学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1959年绥师和陕西省第二教师进修学校合并。
1958年到1960年,是榆林地区师范教育发展的高峰期,除榆师、绥师和绥德教师进修学校外,榆林县、绥德县、米脂县、靖边县、定边县、神木县、佳县先后办起初级师范学校,招收小学毕业生入学,学制均为三年。神木县初级师范在1960年还招过一个中师班,因此改名为神木师范学校。据1960年统计,全区有师范学校9所,共有72个教学班,其中绥师二年制初师一个班,中师三个班,四年制中师二个班,其余均为三年制(初师41个班,中师25个班),在校学生3142人,各校共有教职工289人。1965年榆林县在县一中招办一个简师班。这年,各师范学校师生面向农村,积极支援农业生产,树立起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
1961年以后,各县所办初级师范纷纷撤销,到1962年,全区中等师范学校仍保留榆师和绥师二所。“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绥师,榆师先后停止招生。绥师于1970年下放绥德县管理,并改为普通中学;榆师于1968年招收初中学生,1970年与榆林县七年制学校合并,统称“榆林县师范学校”,从1972年起代招普通中学学生。同年6月收回地区管理,改称“榆林地区师范学校”,9月间招“社来社去”中师学生。1975年靖边县恢复师范学校,为榆师代培学生50名,学制二年。”同年,榆师建起校办工厂。1976年榆师师生大战西沙,整修西沙农场150亩农田。
1978年,绥师收归榆林地区管理,面向全区招收中师班、幼师班至今。1987年至1989年,新榆师校园在榆林东沙建成,榆师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后40年,榆林地区各中等师范学校共招生16800人,毕业14304人。这些毕业生大部分成为全区教育战线的骨干力量。榆师、绥师老三届毕业生当中还有不少人走上了地、县级领导岗位。这两所学校在省内外也有一定影响。
二、中等技术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榆林地区只有一所中等技术学校,就是榆林工业职业学校。1949年6月榆林和平解放后,姬伯勋率军管组进驻该校。接管后将学校的实习工厂移交给延安的陕北实习公司管理,定名为“榆林毛革厂”。1950年榆林筹建毛织厂和新华制革厂时,又将实习工厂的全部设备分两部分迁出。厂校分家后,学校由陕西省工业厅领导,更名为“陕北工业技术学校”,由姬伯勋任校长,开设毛纺、制革等专业。1951年起,增设林学专业,1953年3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改为农业性质,归省农业厅领导,定名为陕西省榆林农校至今。1954年,农校学习苏联经验,贯彻“中等专业学校章程”,工作全面步入正轨,开设的专业有农学、林学、畜牧、兽医、园艺等。1958年,学校下放,由榆林地区管理。同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陕西省绥德县卫生学校”在张家砭卫生所成立,1959年正式招生,1961年划归榆林地区管理。同年,由地区所辖的绥德农校、专区机械化技工学校、鱼河机械化技工学校并入榆林农校,自此,榆林农校和绥德卫校成了两所面向全区招生的中等技术学校。从1958年起,为了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各县纷纷办起卫生学校,或招收中学毕业生,或培训在职医务工作者,为人民公社培养初级医务工作人员。1958年,佳县白云山职业中学招收两个医卫班,1960年改名为佳县白云山卫校;1958年,靖边县医院附设卫生学校,1960年改为靖边县卫生学校。1960年神木县半农半读卫生学校和定边县卫生学校相继成立,为农民培养医生。县办卫生学校学制无定,始办始停,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有的停办,有的与医院合并。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榆林农校和绥德卫校停止招生达五年。在此期间,分别举办过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班。1973年以后,恢复招收中专班学生,一律“社来社去”,直至1976年。1977年以后,恢复“统招统分”制度。县办卫生学校在70年代主要是面向农村培养“赤脚医生”。1970年,子洲县周家硷举办“西医学习中医提高班”,1971年春,校址迁至马蹄沟镇,1974年改为子洲县半农半读卫生学校。1971年吴堡县在辛家沟开办卫生学校,1972年停办。1973年,绥德县卫生学校在崔家湾医院成立,当年选拔45名赤脚医生入学,1976年改名为赤脚医生大学,校址在朱家寨大队,1977年恢复原校名。1973年4月,府谷县半农半读卫生学校成立,到1976年共招6期赤脚医生培训班,培训赤脚医生311名。1974年,靖边县卫生学校重新成立,横山县半农半医学校创办。1976年佳县金明寺医院附设绥德卫校(地区办)一个班。1977年府谷县卫校举办绥德卫校府谷分校医士班。
1979年,陕西省榆林林业学校在榆林五七林业大学的基础上正式成立,隶属陕西省林业厅。1985年下放榆林地区林业局管理,校名改为“榆林林业学校”,成了榆林地区第三所中等技术学校。1980年,横山县半农半医学校改为全日制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981年,子洲县半农半读卫生学校,也改为子洲县卫生干部进修学校。从1978年到1982年,府谷县卫生学校共招收五期赤脚医生提高班。1979年,榆林地区中医学习班正式成立。1980年,经省卫生厅批准,绥德卫校改名为“榆林地区卫生学校”。1983年,榆林地区技工学校成立,采用以系统组织招生,以系统安排工作的办法,开设商务、服务、农艺、煤炭、工商、汽车修理、林业、机械等专业。1987年2月,榆林地区财贸学校成立;3月,榆林地区体育运动学校成立。财校与体校均面向全区招生。1987年,为适应神府—东胜煤田开发建设的需要,榆林工业学校成立,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为榆林地区第一所大中专学校。招生纳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到1989年底,榆林地区办的中等技术学校共有七所,其中六所面向全区招生,统招统分,一所系统招生并分配工作。从1949年到1989年,榆林地区各中等技术学校共招收学生14214人,毕业生10148人。1989年,由榆林地区中医学习班改建的“榆林地区卫生职业学校”成立,预计1990年招生50名,学制三年,毕业生待遇与榆林地区技工学校相同。
附表
榆林地区中等师范学校发展概况表(1949—1989)
附录
1.榆林地区卫生学校简介
榆林地区卫生学校在绥德县城郊大理河北岸张家砭村,距绥德县城2.5公里。学校占地24亩,建筑面7433平方米。
1958年2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陕政发[1958]第80号文件)批准成立“陕西省绥德县卫生学校”,受绥德县直接领导。1959年9月正式招生,开设医士专业两个班,有学员110名,学制三年,1961年收归榆林地区文教卫生局管理。
1961年在国家暂时困难时期,省政府批准学校停办,学生放长假,等候处理。1963年学校重新开办,随之又下放至绥德县管理。1966年,学生达236名,学制医士为四年,护士为三年。1969年春,学校合并于绥德县医院,共同成立了卫生系统革委会。
1970年冬,学校重新收归榆林地区文卫局管理,命名为“陕西省榆林地区中心医院附设卫生学校”。1971年10月,单独向社会招生145名,设检验、医士、药剂三个专业,学制为三年。后来又陆续招收了七三、七四、七五、七六四级“社来社去”学员600名,学制均为二年,设护士、检验、助产士、医士四个专业共十个班,毕业后均按“社来社去”处理。在此期间,还为各县短期培训护士200名。
1977年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后,卫校又重新纳入统招统分计划,开设护士、西医士、中医士三个专业,学制三年,受地区卫生局委托,举办了两期在职医士进修班,学制二年。1979年为成立榆林中医学校而委派地区中医院管理的中医学习班正式招生中医士专业学制三年。
学校有实验楼一座,设内护、外妇五官、生理药理、生化化学、物理、病理、解剖、微寄8个实验室,附设门诊部,还有图书馆和阅览室。学校创建时仅有工作人员12人,到1970年有教职工28名,其中专任教师11名。1980年有教职工74名,专任教师39名。截至1989年底,全校共有教职工116名,其中专任教师48名。在48名教师中有讲师17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1名,占总人数的60%左右。1989年有教学班75个,在校学生633人。
榆林地区卫校自创办以来,共培养出2796名毕业生,这些学生有不少已成为卫生战线的骨干力量。他们大部分在榆林地区和延安、渭南地区工作。在榆林地区,榆林卫校学生约占全区卫生工作人员的40%,占专业人员的55%。榆林地区卫生学校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教学秩序良好,教学质量较高。1983年全省统考医士专业总成绩第一;1984年医士专业外科成绩第一;护士专业外科成绩第二;1985年医士专业解剖成绩第四。
1989年以前,卫校教师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7篇,教师吴大同的论文两篇分别在全国中等医学研讨会和全国卫生学校生理教学研讨会上交流,两篇论文均被收入两个研究会的论文集,1987年获卫生部“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奖励。任怀珠1989年获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教育总工会“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奖。学生陈怀林、高正孝、郝爱云、王彦芳在1985年全省中等专业卫生学校统考中获单科前三名。
2.榆林林业学校简介
榆林林业学校位于榆林西沙大墩梁脚下,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6790平方米。学校有图书室,藏书18500册;实验室,有仪器168台(件);校办林场有林地近千亩,水田497亩,果园10亩;备有大小汽车三辆,小拖拉机、推土机、手扶拖拉机各一台,固定资产总价值93万元。1989年有教职工99人,在校学生120人。
榆林林业学校前身是西北农学院教学基地——榆林地区五七林业大学,创办于1976年,设林果专业,招收“社来社去”学生80名。1979年7月,省革委会决定在五七林大的基础上成立榆林林校,校名为“陕西省榆林林业学校”,隶属于陕西省林业厅,办学规模为学生600人,教职工120人。造林专业学制2年,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1985年8月,省林业厅将榆林林校下放给榆林地区林业局管理,校名改为“榆林林业学校”。1988年,根据国家教委及省高教局要求,林校停招高中生,改招应届初中毕业生,当年招生40名,学制四年。
榆林林业学校建校十年来,为国家培养出林业技术人才799人(其中大专生79人,代培生120人),这些毕业生现在已成为榆林地区林业战线的技术骨干力量。
3.榆林地区技工学校简介
榆林地区技工学校位于榆林市东郊,创办于1983年,主办单位为榆林地区劳动人事局。学校占地面积50多亩,建筑面积9843.6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专业教师13人),学生1026人,开设商业服务、行政服务、农艺、煤炭、工商、汽修、林业、机械八个专业,共十个教学班(其中高中班七个,初中班三个)。
自创办以来,技工学校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面向全区招收城镇户口的待业青年。学校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把关,管教结合”的治校宗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86年省地主管部门验收检查,技工学校获得了80分的好成绩。
截至1989年,技工学校已培养出林业、畜牧、建筑、公路、烹饪等专业人才700多名。这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均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4.榆林财贸学校简介
榆林财贸学校是一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地处榆林市内钟楼山上,占地面积42578平方米,它的前身是榆林地区财贸干部学校,创建于1972年。当时为了缓解榆林地区经济管理人才缺乏的矛盾,由地区财办主办,把原在“文革”期间作为“斗批改”场所的“政治学校”改建为财贸学校,开设工商、金融、粮食、供销、物价等专业,肩负着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重任,并于同年10月招生。到1987年初,为本地区培养了6000多名财贸干部职工,有些还担任了门市部主任,地、县级经理、局长等。
为适应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在行署和主管局的大力支持和校领导的积极努力下,于1987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为中等专业学校,命名为“榆林财贸学校”。开设会计、统计、管理3个专业,并于同年秋季向社会招生。一年后,有在校学生300多人,教职工80人。同时,学校先后建立了团委、工会、职代会等组织,为各项工作正规化奠定了基础。
1989年,财校归榆林地区财政局管理后,陆续扩建,校舍面积达4412平方米,在校学生306人,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校长李能力。学校在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狠抓教育改革,不断地研究探讨办学新路子,以期为全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经济专业人才。
5.榆林体育运动学校简介
榆林体育运动学校(简称体校)的前身为榆林地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成立于1974年9月1日,隶属于地区文教局和体委领导。建校时有女篮,男排队员各九名,教练员二人,文化课教师二人。1987年3月27日经省政府批准,高教局通知,在榆林地区业余体校的基础上成立榆林体育运动学校。1987年9月1日,地区行署通知撤销原校名,改为榆林体育运动学校,为副县团级单位,归地体委领导,校长吕喜文。
1982年以来,文化课教师王玉珍、任万山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受到国家体委表彰奖励。转为体育运动学校以来,初中部设三个教学班,中专部设四个教学班。1989年在校学生160人。初中部和中专部教学计划均按上级规定执行。1988被评为全省先进体育运动学校,受到省体委的表彰奖励。
从1974年到1989年,共向各类院校和体工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93人,其中向省体工队输送24人,省体校22人,西安体院15人,榆师体育班41人,北京体院1人,北师大体育系7人,四医大1人,西工大1人,省军区2人,宁夏体工队3人,宁夏体校2人,榆林军分区2人,体校中专部73人(占考生录取率的88.6%)。体校学员郭义江、常武喜、张寒梅等优秀队员不仅在陕西省屡立战功,而且在全国和国际比赛中也榜上有名,为国、为省、为榆林地区的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争了光。
6.榆林工业学校简介
榆林工业学校经省政府批准,于1987年7月10日创办。办学规模为940人(其中二年制普通中专640人,二年制职工中专300人),设采煤工程、矿山机电、企业管理三个专业;普通中专招收高中毕业生,职工中专招收工交企业在职青年职工。但由于办学经费等诸多条件限制一直未能达到办学规模,到1989年,只有学生101人(其中普通中专40人),教职工61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开设企业管理、财会、采煤工程三个专业四个教学班。占地面积27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藏书13000册,教学仪器等设备价值21万元。校长姜良岗。
榆林工业学校的前身是榆林地区工交干部学校,创办于1987年4月。1985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将工交干校改办为榆林工交职工中专学校。校址设在米脂县北郊,学制二年半,开设工业企业管理、工业财会两个专业。1987年改办工业学校后,根据办学的需要,将校址由米脂县迁到榆林城原师范学校校园内。榆林工业学校创办以来,充分利用和挖掘原有条件和潜力,艰苦创业,发愤图强。他们的校训是:勤奋、朴实、友好、守纪。1989年首届毕业生101人奔赴煤田及各县企事业单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