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1.新媒体时代传统行政动员逐步弱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体被广泛应用,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如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在今天互联网基础上又有了延伸,如无线移动等其他新的媒体形态,因此,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它成为社会动员的信息资源库,是动员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的诱因和推手。在传统青年参与和观点表达渠道部分失灵的情况下,应用新媒体的人群在不断地增长,新媒体给青年提供了舆论工具和平台。在网络舆情动员日益常态化、模式化的局势下,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新媒体对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与整个进步起着越来越重大的推动作用。青年对新媒体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相互沟通与信息的接收,同时,由于新媒体的高效、及时等特征及其对青年的独特吸引力,使其成为动员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各种组织、个人利用新媒体积极动员青年参与社会建设,使新媒体工作介入到社会建设与发展中来。新媒体越来越成为一个关乎国家全局的战略性制高点,谁掌握了新媒体的主导权,谁就站在了时代最前列。
2.我国正处于社会动员关键性阶段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青年群体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是社会变革中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因素,青年将全过程参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青年一代的兴盛与强大,直接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释了青年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关键性作用。动员我国全体青年创新社会治理,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是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是国家执政理念的重大变革,其必然会引起方方面面的巨大变革,如何应对社会各方面的矛盾与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在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动员对现实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青年的价值观念等方面也处于转型阶段,相互之间缺乏信任与合作意识,各种矛盾凸显更是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阻力。青年更容易受到这种转型时期思潮的影响,如何有效整合青年意愿,发动他们主动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成为社会动员研究的重点方向。通过对青年的社会动员,可以使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凝聚社会正能量,实现特定政治目的,充分释放整个社会的潜能,进而形成重要的推动力量。利用社会动员,改变互联网的离散结构对民间舆情的控制和引导。在网络动员中充分运用各种社会资源,改变非法性和非理性行为对政府权威和政治安全的威胁,将广大青年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渡过难关。
3.新媒体成为当代青年关注社会问题的重要渠道
在网络社会,一元化决策中心正在发展为多元决策中心,新媒体使用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认识,非制度化与非法治化的社会动员使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利益缺乏有效的表达渠道,使得新媒体成为人民民意表达和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舆论平台。近年来,当代青年通过新媒体表达对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新媒体成为青年关注社会问题的“群体事件”,关注量过百万的事件时有发生,如陕西“表哥”杨达才事件、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玉树地震、房姐事件、郭美美事件、教师猥亵学生事件以及接二连三曝出的地方官员“微博开房”“微博调情”等网友围观事件。日益频发的新媒体群体事件在反腐、服务维权及应急救灾等方面成为青年鼓舞士气、形成共识的重要渠道,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新媒体动员处于无组织运行状态,不利于有效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还会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因而有必要从新媒体的角度深入研究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掌控青年网络动员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求其内在的动员机制、动员规律、动员效应,这对于保持政治稳定,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新媒体时代,在传统行政动员能力弱化、社会动员在改革发展中的发挥作用突出、新媒体日益成为青年关注社会问题主渠道的背景下,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媒体呈现出的新特点、难点,瞄准新媒体时代社会动员面临的网络语境中的新特点与新制约,理清新媒体语境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动员主体、客体、对象的新变化,采取恰当的方式做好新时代社会动员工作,对于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引导青年贡献聪明才智、建功立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青年社会动员工作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研究意义
1.本研究为青年从理论维度明确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其他社会舆论提供智力支持。新媒体时代的青年人比前人拥有更多智力资源和知识储备,在经济飞速发展和时代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青年人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开放化、易变化,青年更注重个人自身发展,更强调务实、客观和理智。虽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意识形态的冲突日趋严重,但新媒体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依然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青年。错误社会思潮的危害极其严重,特别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要展开必要的舆论斗争,要有“亮剑”精神,主动有效地对错误社会思潮进行批判,在批判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和话语权。本研究能为青年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理论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从理论层面分清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其他社会舆论,明辨是非,敢于发声,勇于亮剑,更好地发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思想的引领作用。
2.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动员的理论。研究新媒体时代青年社会动员问题是当今我国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之一,本研究的深入开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动员理论。应将社会动员置于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下来讨论当下社会动员所具有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国家治理社会号召力现代化的意义价值。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社会动员理念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多元化以及社会民主化的现实。一是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青年时期的学识基础是否厚实,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自己一生的发展。广大青年要有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要有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要始终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着力造就一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任何一个执政党的前途取决于该国青年一代的支持;任何一种正确的思想、理论或观点能否得到继承和发展,关键在于青年一代对她的理解和认同,关键在于是否能用这种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始终成为行动指南。
当前社会动员中行政动员相对弱化,所带来青年对社会动员的管控思维方式的变化,一元化动员模式的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动摇,使得动员所采取的途径和动员要达到的目标发生变化。学术界对社会动员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还缺乏深刻的分析和揭示,要积极开展社会动员的相关理论研究工作,青年既是集聚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人群,同时也是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与我党争夺的重要场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骨干,将其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壮大党的队伍,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必然有助于我们丰富和拓展社会动员的理论维度,重新发现和认识社会动员的现实价值。
3.本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新媒体时代青年和群团组织动员的实践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青年处于个体在生物性与社会性成熟方面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受生理、心理、文化多因素交织影响,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具有不稳定性,对许多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会表现出随意性。另外,由于新媒体的不可控性,以及动员主体和动员客体之间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某种程度上导致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正面的舆论宣传有极大的抵消。新时代,青年的机体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功能,青年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都具有新特征。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键在于青年。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否牢固,能否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期实现伟大复兴,最终将由青年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来做出回答。拥有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极富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当代大学生无疑是成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而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研究新媒体对青年动员的影响因素、动员机制,发挥新媒体教育引导青年的作用,动员青年积极参与到实现“四个全面”的伟大实践中来,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意义。
4.本研究可以为新媒体时代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参考。“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们不仅继承着一个国家的青春脉络,更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赢得青年就赢得了未来。网络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社会环境,走一条前人和他人没有走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道路,消除社会动员的跨国界对我们所造成的国际性压力,需要重视网络舆情的重点对象青年这一群体,在国外的人说的话,比在本国的人说的话更有分量,特别是青年。新媒体环境下,青年动员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青年的正向动员难度加大,带来了党、团组织对青年的约束力和号召力下降的问题。全球化政治经济背景下,青年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经受着各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强烈冲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由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而青年恰恰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青年时期价值观的养成,意义十分重大。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青年开好头起好步,“穿衣服扣扣子”不把“第一粒扣子扣错”,否则不把自己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潮流相统一,“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青年虽然是社会群体中的佼佼者,但由于年轻,缺少工作经验,情绪和思想容易波动,又经常扮演服务者、学生、学校精神传达者等不同的角色,帮助其把握自身角色定位,提高工作能力和自身全面素质,掌握相关工作方法和艺术,对其快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而,研究青年动员中组织、媒体、青年的角色关系,建立青年的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的动员方式,选择积极的引导策略,在实践中提升以共青团为中心的青年组织的动员能力,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使广大青年形成统一意志,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投身“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建设,从而加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
5.本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研究新媒体时代青年社会动员问题从根本上是要动员青年学习、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007年5月15日启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要求,不断培养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骨干以及共青团干部等青年群体的思想素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促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自信,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随之出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培养对象为“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培养方式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活动、对外交流和课题研究”等,这些都为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增添了砝码。高校是人才的聚集之地,是人才的摇篮,其社会职能决定了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阵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批“学习好,能力强,威信高”的优秀学生骨干,他们既是学校高素质、高觉悟的教师队伍不可忽视的人才储备力量,同时作为广大学生中的标兵模范,更能通过自身在学生中独特的导向及感染作用,激发学生的觉悟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成长为“真学、真信、真用”的马克思主义者。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关键在于要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保障其顺利实施。从横向上来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组织一般可分为三类:高校各级党团组织、理论学习型社团、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以上三类组织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分工、相互促进,进而提升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不断丰富和拓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内容。高校除了不断加大高校“两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力度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校也应根据形势发展需求和本校实际,严格遵照培养目标和原则,科学、专业、系统地设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课程体系,以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企业家、政治家、科学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在新形势下引导和动员青年的具体措施,研究新媒体时代青年社会动员,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目标要求和价值取向,因此,会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