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两年前,在一次研讨会上我曾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贯穿一条主线——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联系两方面的实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和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具体教学过程要增强实用性、灵活性、趣味性,注重实用性而不淡化学理性,彰显灵活性而不破坏系统性,增强趣味性而不违背真理性。近日我有幸拜读了刘建伟教授所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札记》一书的书稿,十分欣喜,十分感慨。欣喜的是,一个入职仅九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撰写出这么一本分量重、有意义、价值高的书,确实难能可贵,可喜可贺。这说明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感慨的是,我作为一名从教48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教师虽然也出版过十多部专著和教材,但和作者这部“教学札记”相比自愧弗如,深感后生可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札记》(以下简称“教学札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重点,立足于个人的教学实践,集教学过程中的体悟、心得、感受、反思于一体,重内容的挖掘,重与现实的结合,重设计与创新,因而是一部特色鲜明、风格别样的课程教学论著,一部罕见的上乘之作。教师若将书中的教学理念和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解析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达到前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点要求则是必然的。
这部“教学札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任何真正的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大学生要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本书紧扣“立德树人”这个中心并将其一以贯之。除前言部分外,在60多篇札记中,体现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就有40余篇,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较全面地回应了新时代的问题,鲜明地体现了时代精神。
这部“教学札记”具有坚实的学理性。作者针对“概论”课教学存在的多宣教式鼓吹而少学理性反思,多批判性论断而少建设性对策的倾向,提出教师应将问题的“反思”与对策的“构建”辩证地统一起来,开展面向现实问题而聚集正能量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理性要求。“教学札记”就是贯彻和体现“反思性建构”意识的具体成果和真实写照。可以说书中的每一篇札记都遵循基本的学理和学术规范,进行充分的学理性论证和逻辑推演,就所论及的问题不仅说清楚了“是什么”,而且讲明白了“为什么”以及应当“怎么做”,因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几十篇札记汇集起来,就是一部具有独到见解的理论教学著作。
这部“教学札记”具有独特的创新性。论著以教学札记的形式而不是以教学设计、教学辅导用书等形式呈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学札记写作相对自由,问题可大可小,内容可长可短,论证可疏可密,文字可严谨可活泼,教学中有感而发,信手得来。其次,统摄本书的总体构想是基于学生期望的、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式教学模式,这又是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教师加强正面引导、因势利导,力求:言之成理,满足大学生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达之于道,满足大学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再次,还体现在全书结构体系的创新,问题设计与论述的创新以及文字表达的创新等诸多方面。综观全书,可以说问题导向一贯到底,创新特征随处体现。
这部“教学札记”具有浓郁的思辨性。作者针对“概论”课教学目前存在的“弱化反思”和“弱化建构”两种倾向,提出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增强“反思性建构”意识,体现了辩证法的思维。围绕教学中学生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作者运用战略思维方法、历史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包括矛盾分析法、“两分法”“两点论”)、创新思维方法和底线思维方法等,将个人的研究与思考渗透其中,旗帜鲜明、有理有据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给学生以深刻的哲学启迪,让学生感到“概论”课的教学充满了哲学味、思辨味,真是“营养丰富味道又好”。
这部“教学札记”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书是写给人看的。本书不是教材,它与国编教材“若即若离”,但却是同行搞好教学可资借鉴之书。不仅如此,它也是大学生开展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辅学读本。前不久党中央发布了2018—2022年干部理论教育培训计划,对新时代领导干部理论修养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这本书还可以作为今后广大干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参考书籍。
这部“教学札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本书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选择具有代表性,体现了高校大学生、任课教师甚至是社会其他群体成员的理论关切,能够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在具体解读这些问题时,作者不做枯燥的纯学术性的论证,侧重于门牌号和分析思路的供给,又能体现逻辑的自洽性和思考的深邃性,且话语表达朴实无华、直白通俗,大众化、接地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总之,本书较好地坚持了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及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它是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物,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发行,必将使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这本书的出版发行,也必将有力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诚然,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这部“教学札记”尚有不足之处。比如,与教材关系的处理还不够圆融,结构的调整多少超越了现有教材的体系;内容的详略取舍还不够完美,具体问题的应对之解水平还不均衡;个别地方文字的处理也稍显粗糙。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相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它必将日趋完善完美!
感谢作者为我们提供这份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永放光辉!
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顾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戎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