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长期主义:构建企业双线增长思维(哈佛商业评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完成两大挑战,
走通数字化求生之路

“以前,数字化转型可能是企业战略议题中的某一项、某一行,或者只是有个规划。但现在,规划的节奏被打乱,每一家企业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原来花几年时间才能做出的战略决策和部署。”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专访时提到,过去一段时间内,他访问了多类型的机构、企业,感受到了满满的“数字化求生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确定时代中明确的发展方向。

“经过这一轮的数字产业化,腾讯云也好、阿里云也好,会变成所有制造业和服务的基础设施。”吴晓波判断,“未来所有企业的能力都会建立在数据中心里,我们会看到更多数字化应用的渗透,线上和线下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这是新一轮互联网混战的开端。”

而在混战之中,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主要来自两端,一是实验室,二是消费者关系。

“今天的消费者越来越难‘忽悠’。以前,消费者对产品的理解原来可能会通过广告、通过洗脑、套路。但现在,他们越来越趋于理性化。”吴晓波称,“所以,一个公司的实验室的深度、专利能力,内容的生产能力,就变成了核心的关键。”

疫情期间,吴晓波关注到家装企业尚品宅配的转型案例,在社交隔离的特殊背景下,定制家居行业面临巨大打击,而通过技术能力升级,“这家企业是中国第一个能够全部在线完成家居定制的。”吴晓波介绍到,用户只要告知所在小区名称门牌,尚品宅配就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知晓房屋户型、面积。同时,设计师会在线了解用户需求,提供定制的家居设计方案。这一模式改变了定制家居首先需要上门测量、了解用户需求的传统流程,让售前服务可以完全通过在线流程实现。“但是你仔细想,如果企业没有整个一套IT系统的话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认为新一轮互联网竞争的第一个挑战还是来自实验室、生产线,拼的是企业的板凳深度和科技能力,它决定了企业的可能性。”

“第二个挑战是消费者关系的触达。”吴晓波称,“现在的传播回到嘴巴上去了。消费者的颗粒越来越细,消费者的主动话语权越来越大。我们很多人买东西,从一颗土鸡蛋开始到一根笋条,都是在社交环境下买的,在朋友圈里被推荐,或者信息流里被推荐。这样的场景让很多大品牌感到恐惧,企业需要重新建立跟消费者的关系,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

吴晓波
知名财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