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案例分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案例七 江苏昆山工厂爆炸事件

一、事件概况

2014年8月2日7时34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二车间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造成146人死亡,9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2014年12月30日,国务院对江苏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作出批复,认定这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同意对事故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涉嫌犯罪的18名责任人已移送司法机关采取措施,对其他35名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二、舆情传播态势及舆论关注焦点

(一)舆情传播态势

经监测,江苏昆山爆炸事件的舆情传播过程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媒体关注度趋势如图1-3所示。

图1-3 江苏昆山爆炸事件媒体关注度走势(单位:篇)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

1.第一阶段:舆情发生期(2014年8月2日)

由于爆炸事件发生在早上7点,微博成为首要信息源,然后门户网站开始直播,迅速成为关注热点。据监测,当天有关爆炸事件的微博共计20万余条,在这些传播内容中,一组事故现场血肉模糊的照片成为传播最快范围最广的内容。当日媒体报道量4660篇,死伤信息和现场惨状是媒体报道的核心内容,如新华网文章《昆山爆炸事故已致65人遇难150多人受伤》,有74家媒体进行了转载;中新网文章《江苏昆山一工厂爆炸已致65人遇难》,有70家媒体进行了转载;人民网文章《高清组图:昆山爆炸事故已致68人遇难》,有70家媒体进行了转载;《新京报》文章《昆山爆炸已致71人死百余伤者预计死亡率高》,有68家媒体进行了转载。

该阶段的舆情应对情况有:2014年8月2日10时33分,昆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微@昆山发布简述了事件概况,称详细伤亡人数有待进一步确认,原因调查及救治工作正在全力开展中。16时,在推迟了3小时后,举行了第一场新闻发布会,简单通报救治情况,现场为死者致哀。媒体报道中开始出现消防等专家的初步事故原因分析。18时左右,新华社发布国家领导人对事故批示,和相关领导到现场指导救援消息。安监总局第一次发布消息为14时49分,内容为总局有关领导赶赴现场。

2.第二阶段:舆情发酵期(2014年8月3日)

8月3日该事故依旧是各大媒体报道的焦点。腾讯、新浪、搜狐、凤凰等门户网站都将事故伤亡情况和调查进展放置在头条等显著位置,并且制作专题滚动播出。主流媒体和商业媒体在报道角度上呈现出一定偏差。新华社、央视和江苏地方主流媒体将报道重点转向医治伤员、及时救援、祈福献血等正能量方面,而商业媒体更关注事故企业背景、管理情况、工人职业健康、工作环境等事故背后信息的挖掘。媒体曝出事故企业此前发生事故、多次检查被公关、职工举报没被受理等细节。如《京华时报》的文章《昆山爆炸工厂两个月前发生火灾民众反映有隐患》,有68家媒体进行了转载。

该阶段的舆情应对情况有:地方政府举行第二次事故新闻发布会。

3.第三阶段:舆情高涨期(2014年8月4日至8月5日)

事故发生的原因成声讨焦点,负面舆情急剧上升。2014年8月4日,随着死亡人数的进一步公布和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初步确定这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在互联网上有关企业安全监管相关报道开始呈现井喷之势,当日媒体报道量高达4760篇,达到顶峰,使该事件进一步陷入网络舆论的漩涡。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新闻等中央主流媒体以及《新京报》《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等社会化媒体纷纷针对事故暴露出的严重问题发表评论。《京华时报》以《昆山爆炸事故是“工人机器化”的悲剧》为题的文章解释了事故伤亡为何如此惨重。中国宁波网以《昆山爆炸案涉事企业未对员工人身安全投保》的文章从不同层面对这次事故提出种种疑问,如为何粉尘引发剧烈爆炸?为何人员伤亡如此惨重?为何高危行业员工缺乏保障?为何粉尘爆炸依旧频发?搜狐网的《昆山爆炸背后:“带血”的GDP亮眼》报道称,由于受“GDP指挥棒”影响,多年来各地政府只顾经济增长,而较少顾及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在真金白银面前,一些地方政府难挡污染环境且损害劳动者健康的“带血的GDP”的诱惑。网民则质疑监管背后是否存在腐败猫腻。

4.第四阶段:舆情回落期(2014年8月6日)

相关报道大幅回落,深刻反思成主基调。2014年8月6日,随着云南地震成为新的媒体关注热点以及昆山爆炸事故调查全面启动,相关事故报道逐渐回落,当日媒体报道量从前一日的2600篇降到844篇。舆论出现拐点,网民声音趋于理性,关注点转向了对事故调查的关注和事故的反思。舆论从对企业、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的简单非理性的批评追责,逐步转变为对经济发展模式、地方发展观念等更深刻的反思,如华夏经纬网的《昆山台厂爆炸引岛内反思:大陆很难再优待台商》,《解放日报》的《评昆山爆炸事故:给企业宽松环境不等于放松监管》等评论。

5.第五阶段:舆情反弹期(2014年12月31日)

2014年12月30日,中国安监总局公布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引起舆论反弹,12月31日媒体报道量为769篇(如图1-4所示),舆论关注对相关人员的处罚轻重程度。由于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发生踩踏事故,立刻成为舆论关注的新焦点,使相关报道迅速回落,2015年1月2日媒体报道量仅6篇。如英国“BBC中文网”的《中国处理昆山爆炸事故有网民称处罚过轻》,《钱江晚报》的《昆山问责,法纪平息安全“心病”》等评论。

图1-4 江苏昆山爆炸事件调查报告公布后媒体关注度走势(单位:篇)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

(二)媒体经典评论

1.昆山之殇,拷问企业安全责任之失

中国安全生产网:责任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和底线。然而,中荣公司罔顾员工生命安全,安全生产防线层层失守。企业厂房没有按照二级危险品场所进行设计和建设、生产工艺路线过紧过密、除尘设备没有按照规定为每个岗位设计独立吸尘装置、车间内所有电器设备没有按照防爆要求配置及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不完善等。每个原因都是该企业安全生产的“死穴”,都是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力、不严、不彻底的具体表现。特别是与昆山一江之隔的南通在4月16日发生了粉尘爆炸致8人死亡事故后仍不警醒,更凸显其安全责任的严重缺失。

2.昆山之殇追问安全监管是否打折

《京华时报》:昆山这家工厂,是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尽管本次事故发生前的7月15日,江苏省刚召开全省安全工作会议,但政府的安全监管是如何落实的?对外资企业的安全监管又是如何进行的?最近有外资企业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领域等的违规行为,不能不令公众担心,安全监管对外资企业可能存在法外之地、监管盲区。因此,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唯有把安全监管硬起来,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一个标准、一以贯之,才可能说是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否则,安全制度的篱笆扎得再紧,也只是虚设。

3.昆山爆炸事故再证“黑色GDP”之恶

《北京青年报》:由于受“GDP指挥棒”影响,多年来各地政府只顾经济增长,而较少顾及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以铝轮毂为例,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生产,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铝轮毂出口国,江苏就是重要的铝轮毂产地之一。国产铝轮毂得以迅速占领国外市场的重要原因是,环境污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许多生产企业的安全检查形同虚设,除尘设备不保养也很少使用。在真金白银面前,一些地方政府难挡污染环境且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黑色GDP”的诱惑。“黑色GDP”与“带血的GDP”只有一步之遥,一个漠视员工身体健康的企业,几乎等同于谋财害命,这样的企业,怎能指望它珍惜员工的生命安全?

(三)网民观点

1.支持相关处理结果,认为起到了震慑作用

腾讯网民“璧影”称,“这次比较全面地处理了事故责任人。”

腾讯网民“时间毒药岁月小偷”称,“说实在的其实比起其他重特大安全事故的事后追责,这次处理已经算是到位了,没有‘替罪羊’,一条线全部有处分了!”

2.希望进一步加强问责机制

搜狐网民“目空一切”称,“这是一起典型的管理失责,监管不到位,政府有关部门放任不管的案例。其实,类似外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确实不少,当地政府部门为了经济利益,疏于监管现象非常多。应该加强问责。”

搜狐网民“爱还逝”称,“真正不负责任的是一把手!我们的问责机制亟需完善。”

3.呼吁从安全生产制度上预防此类恶性事故再次发生

网易网民“富强”称,“应该先制度化!平时落实到位,监管到人!”新浪网民“魂殇”称,“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法制,要使得追责法制化。让那些生产安全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

腾讯网民“wang/qiang”称,“监管部门和生产单位都要重视安全生产,广大打工者也要多关注生产中的安全知识。只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平安。”

三、对类似事件应对处置的思考

(一)微博等新媒体依然是突发事件快速传播的最主要信息源

昆山事故的第一组现场照片来自微博,第一条报道也来自微博。最快速成为舆论热点的媒体轨迹也是从微博、微信发端,之后是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最后才是传统的电视、广播、平面媒体。与舆情的快速生成相比,舆情应对方面在对新媒体的应用上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大的优势。涉及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官方微博在信息发布和引导方面的影响力没有突出表现,反而是官样文章和失声之嫌疑。

(二)政府信息发布与公众需求依然存在很大差距

事故发生后,江苏省举行了两次新闻发布会,国务院调查组成立全体大会进行了及时新闻发布。但官方信息发布的时效性、角度的多样性,显然并不能完全满足媒体和受众需求。事发企业的基本情况、当事职工的状况、当地安监力量现状等信息并没有及时从官方发布。反而是经过媒体的挖掘和报料得到广泛传播。但媒体在报道中却存在片面采访的情况,基层安监机构并没有声音。报道的平衡性缺失,就会引起社会误解误读。

(三)实用工作信息和专业知识对舆情引导效果好于简单的煽情

在一些突发的灾难性事故之后,“迅速将坏事当作好事去报道”成为一些地方和部门应对舆论的做法,但此种做法已经受到网民的强烈抨击。“祈福、祝愿,赞扬救援人员”等煽情做法不但起不到引导舆论的作用,如果使用过度,反而引起掩盖事实转移注意的逆反情绪。相反,实用的工作信息和专业的知识介绍,在舆论引导方面效果越来越好。在这次事故的第一时间,很多媒体制作的粉尘爆炸知识介绍和总局专家组的介入等信息就得到了广泛转发,收到良好效果。这是引导舆情趋于理性的重要信息。

(四)媒体微博取代“网络大V”微博成为舆情引导的重要力量

随着国家对微博管理的日益规范,媒体的微博已经取代“网络大V”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在昆山事故中,@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微博在信息披露、事件点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次事件中,最值得关注的名人微博是某央视主持人在微博中发布的“面粉也会爆炸”的信息。特别指出的是,此次事故中,媒体的言论基本代表了微博、论坛、跟帖中网民的倾向性观点。与媒体评论相比,网民的言论表现出更大的情绪化和随意性。而在微博上,没有出现“网络大V”的典型言论。媒体在此次舆情传播中发挥了议程设置的重要作用。

(五)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故舆情经验有待增强

从该起事故的舆论来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事故当日发布关于事故的微博,阅读和转发量都比较多。但此后的2014年8月3日至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仅发布三条关于该事故调查的微博,阅读转发量都不大。事发后,各地安监部门的官微也发布了一些相关微博,但以转载官方报道为主,在应对方式上仍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