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论语》适合所有的人

我在33岁那年辞去官职,开始在商界做一个追梦人,并和《论语》结下了不解之缘。决定经商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今后,我必须凭自己的力气吃饭,并要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我应该有个志向目标。”于是,我想起了以前学过的《论语》。我在《论语》中学到了修身养性的同时,也学到了处世的原则,因此,我决定把《论语》的教诲用到自己的商业活动中去。

当时,我在官场有个好朋友,名为玉乃世履(1825—1886),后来还当过日本最高法院院长,写得一手好字,文章也作得漂亮,而且工作严谨认真。我们俩几乎同时升官,还曾开过玩笑,说日后要一起当大臣,所以对我突然辞官从商,他是最不能接受的人,还特地跑来劝我不要走。那时我正担任井上馨译者注:井上馨(1836—1915),曾历任外务大臣、商务大臣,是日本近代史上重要人物之一。先生的助手,他因为在官僚制度问题上和政府意见不同,常常发生争执,最后愤然退出了政界,而我辞职也恰好是同时,因而被看成是追随他离职的。其实,我虽然赞成井上先生的想法,但辞职的原因却不同。

当时的日本正处在完善近代社会政治、教育体制的过程中,对商业却毫无关心。但是,没有经济振兴,国家的发展也无从说起。所以,我认为,要让日本富裕起来,当务之急就是要振兴商业。

当时的日本社会还有“经商无需学问”的观念,说什么“有了学问,反而有害”“富不过三代”“第三代是败家子”等。我对此非常反感,下决心拼搏一下,非要用学到的知识来经商赚钱。就这样,我成了商人。

对我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我的朋友都表示难以理解。因此,他们都推断,我是因为在政府机关犯了错误,所以不得不辞职。还有人对我说:“你前程远大,不久的将来就能当上大臣,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为什么偏偏要投身到一个充满铜臭味的世界里去呢?”

对于这些朋友的想法,我用《论语》进行了反驳。宋朝初期的著名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修自身。”译者注:根据当代学界研究,赵普未曾说过此话,或为误传。但此处保留原作内容。我反驳时引用了这句话,并说:“我将用一生来实践《论语》的思想。为什么一说到钱,大家就这么不屑一顾?贬低金钱,国家能富强吗?好像当官才是有尊严的事情,官尊民卑,这是错的!最值得尊敬的人应该是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本分事的人。”最后,连好朋友玉乃都被我说服了。1873年5月,我辞掉了官职,开始经商。

从此,我更加努力地学习《论语》,还去拜当时的大学者中村敬宇和信夫恕轩为师,因为大家都很忙,学习没有坚持到最后,但还是受益匪浅。后来,为了孩子们学习,我还请宇野哲人译者注:宇野哲人(1875—1974),儒学家,也是东洋学问的开拓人。曾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历任东方文化学院院长、实践女子大学校长等。他也是当今令和天皇的名字“德仁”的命名者。其后人也多为汉学学者。先生来家里上课,自己也跟着一起学,还提问题,并对前人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跟老师讨论,非常有趣。宇野先生的教学方法就是逐章讲解,让大家一起思考,等到大家都真正明白之后再往下讲。虽然进度很慢,但却真正学到了东西,孩子们也都很高兴。

《论语》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也不是只有满腹经纶的学者才看得懂的东西。《论语》本来是很好懂的,孔子本人也是一位很谦虚的老师,他自己也经常向农民请教问题,所以,古代中国把《论语》当作启蒙书是有道理的。也就是说,《论语》里的道理是可以用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处的。

由于《论语》被那些所谓的大学者们解释得复杂起来,所以就被看作是一部很高大上的作品,农民、商人都没有资格去阅读。这样的学者,说白了,就好像大楼前那个对什么都看不顺眼的看门人,有这样的看门人,你根本就见不到孔子本人。但是,我相信,孔子绝不是一个拒人千里之外的老夫子,他一定是个通情达理的老师,不管你是农民也好,商人也好,他一定都会见所有的人,并予以指导的。因为孔子讲的都是实用的东西,讲的都是你身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