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战前谋划
周瑜这么一说,孙权顿觉有理,当下不禁点头道:“公瑾说得是啊,你要是不说,或许我们都考虑不到这一情况——我记一下这条,你们有想法的继续说!”
周瑜得到孙权的认可,当即面带得意的微笑,却无意间瞥见诸葛亮也在淡笑,他顿时想起之前诸葛亮派赵云搬救兵一事,当下不由升起攀比之心。
于是周瑜干脆看向诸葛亮,微笑对其说道:“据说孔明先生被民间传誉为‘卧龙先生’,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此番对抗曹操,还需要先生之智啊,不知孔明先生对此有何看法?”
诸葛亮闻问笑了笑,看了一眼周瑜后,便向孙权道:“既然大都督抬举在下,那我也略表意见吧!”
“孔明先生但说无妨!”孙权此时正拿笔记录着刚刚周瑜所说的对策,当下头也不抬地回应道。
诸葛亮得到肯定,便开口道:“正如大都督所说,曹军远道而来,之前又没有充分的准备,不适合水上作战,而江东据水地之利,曹军没有办法不通过长江攻打下江东各地,也就是说曹军必须在水上与贵军作战取胜,方能拿下江东!”
“对抗曹操,我们也只需要抓住这一点即可——曹操发现自己的军队不适应水上作战,定然会想办法尽快训练水军,照大都督刚刚所言,将乌林的水师撤回,固然能够延缓曹军真正攻打江东的时间,但也不过等于是缓兵之计,江东如今并无内乱,一切都欣欣向荣,根本无惧曹军任何时候进攻,所以这拖延时间的对策,依愚之见,其实可有可无的。”
诸葛亮说到此处,有意无意地顿了顿,而周瑜也在这时眯起了眼,忍不住发问道:“孔明先生说的也有道理,但却没有提出什么具体的对策——我想听听孔明先生有什么具体的应对之法,先生该不会说了半天却没有吧?”
对此,诸葛亮再度一笑,回答道:“有是有,但我想以大都督之智,现在也该想到了吧!”
诸葛亮这一反问,不由令周瑜嘴角微微一抽,可他想到自己乃是江东大都督,而诸葛亮不过一山野村夫,不值得为此生气,于是便也是一笑,点头道:“好啊,孔明先生确实是聪明人,你要说我也想到了,嗯……我是有想法,但你又怎么知道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或者哪怕是相似呢?”
诸葛亮闻问,却是“唯恐天下不乱”道:“这个简单,不如大都督和我一同把计策想法以一个字表达,写在手掌心上,一会同时示出,如果用字相同,那自不必多说,如果不同,那再就各自想法论述,如何?”
周瑜闻言,不由在心底觉得诸葛亮狂妄自大,不过他想着正好就此挫挫诸葛亮的锐气,当下便装着淡笑,答应道:“好,那就按先生所言——麻烦主公赐笔墨!”
孙权这时已经用完了笔,闻言便又从一旁取来了一支,递给周瑜道:“那我就看看公瑾和孔明先生是不是想到一块去了!”
周瑜结果两支笔,起身将其中一支递给诸葛亮,期间又言道:“我刚刚已经提出了一个想法,这次若是相同,就请孔明先生讲讲如何?”
对此,诸葛亮起身接笔时略一犹豫,还是点头答应道:“可以,但亮所言若有不全或者不妥之处,就还请大都督指正了!”
“这是自然!”见诸葛亮“抬高”自己,周瑜当下欣然答应道。
随即瑜亮二人开始在各自左手掌心写字,刘小备在一旁凑过去看了一眼,发现那字虽然寥寥几笔,他却完全看不懂,只能依照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认定那是一个“火”字,同时刘小备还忍不住在心里嘚瑟地想着——接下来不就是火烧赤壁嘛,然后就是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
刘小备正臆想着,周瑜和诸葛亮已经写好了手掌心的字,并准备摊手相示了。
“摊手吧!”周瑜说道,然后便和诸葛亮几乎同时摊开了左手。
刘小备站起身来,凑在二人中间左看右看,却愣是没识别出来二人手心的字——怎么看都不像是中国大陆的简体字“火”!
但努力辨识了两秒钟后,刘小备却惊讶地发现,诸葛亮二人所写的字居然并不相同!
“这……”刘小备正愣神间,周瑜却皱着眉头道——
“看来孔明先生并没有和我想到一块啊,你看我写的是‘火’字,而先生写的是‘天’字,不知先生对此作何解释?”
刘小备闻言,也是心中一惊,心说诸葛亮你搞什么鬼,居然不按套路出牌?《三国演义》里你和周瑜可都是写的“火”字啊,你是要造反啊?
刘小备暗自吐槽间,诸葛亮却是依旧淡然地笑了笑,开口道:“看来大都督是不理解我的这个字了,但我却知道大都督为何写这个‘火’字,我的这个字,其实也和‘火’字相关,因为我觉得光有‘火’还不够啊!”
孙权看到这里,也不禁有些晕了——他其实也看出来了,诸葛亮和周瑜是在争锋相对,比斗智谋,可二人中任意一个,其智谋都远在他之上,这就导致他现在看的一脸懵逼,也不知道他们所写的字想表达的是什么了!
而刘小备当然也是一样——开玩笑,刘小备在之前的现实世界中可是高中数学回回不及格的,而且他还学数学最为努力!
孙权和刘小备相视懵逼间,周瑜则是微微变了脸色,但还是勉强维持着故作高深的样子,说道:“哦?那就要请孔明先生说说你的想法了!”
对此,诸葛亮也没再“转圈”,直言道:“大都督写了一个‘火’,想必也是知道,曹军就算勉强训练出了有水上作战能力的水军,可终归不能和江东常年水上作战的水军的相比,且曹军一方也不懂水上作战存在的许多状况,比方说用火箭攻击木船,只要曹军没有进行过相关的救火演练,很容易就遭受巨大损失!”
听诸葛亮说到这里,周瑜面色略微阴沉,却是开口道:“孔明先生看了我写的‘火’,想到这些也没什么奇怪,问题你写的是‘天’字,二者又有什么联系呢?”
闻问,诸葛亮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大都督且听我慢慢道来——既然要用火攻,那么首先要有足够的火箭,但我想江东从未面临过如此大战,近几年来又无大的兵戈,这箭支的数量方面,想必匮乏的很吧?”
“是,但那不是最大的问题,当然孔明先生能够有办法解决,自然是最好不过了!”闻言,周瑜说道,语气显得有些生冷。
诸葛亮对此接话道:“这个亮有办法,不过需当时再议,暂且保密——除去箭支数量的问题,曹军虽然不懂救火,可起码知道不能让火势连船烧盛,如果曹军将船只彼此间距离拉大,且当日又没有什么江风的话,其实光凭火箭就要大破曹军是不太可能的!”
听到这里,周瑜微微皱了皱眉,忍不住发言道:“先生说的都有道理,但我也想到了——先生可有解决办法?”
诸葛亮闻问,点头笑道:“那自然都是有的,不过这方面还需要大都督出些力了。”
对此,周瑜勉强一笑,回应道:“这个好说,只要孔明先生的办法不是纸上谈兵,我自然会全力配合!”
诸葛亮闻言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亮的计划考虑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其一旦成功,曹军必然大破,由于事关重大,亮觉得还是私下里与大都督商谈一番,将计划切实做好后再告诉两位主公,其余将军该知道的时候也会知道,诸位觉得如何?”
孙权和刘小备听了这话,面面相觑了一下,随即异口同声道:“行!”
接着孙权继续说道:“——那公瑾你就和孔明先生找个地方去商量吧,我们在这等着!”
周瑜闻言,应声道:“好吧,多谢主公!”
说罢,周瑜便叫上诸葛亮走出了会议厅,来到旁屋私下交谈起来——
“孔明先生请说吧!”二人落座后,周瑜便请诸葛亮发言道。
诸葛亮于是便开口道来:“亮刚刚谈到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天时关乎其二,一为火攻当日,应有大风,可助火势,二为箭支问题,亮准备和曹操借箭,到时候大都督可能忙于其他,就让子敬陪亮进行安排即可;关于地利,也就是抓住曹军不擅长水上作战这一点下文章,需要人来配合,因此这最后的‘人和’颇为重要!”
“先生的意思是?”周瑜何许聪明,听了这些已经猜到了诸葛亮这一计划的大概,不过出于不确定,他还是问道。
“不知大都督可懂‘铁索连环’、‘如履平地’?”对此,诸葛亮如是反问道。
周瑜闻言,略加思索,随即恍然大悟,扺掌而笑道:“好,先生果然聪明绝顶,周某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