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颜渊问于孔子》释读
原释文(濮茅左整理),共为14简,并且从1排列至14,但复旦吉大古文字专业研究生联合读书会则提出如下的重排方案(2)。
1+(12A+2B)+(2A+11+12B)+5+6+7+9+10
根据这一重排方案,虽然留有意思不连贯的竹简第三、四、八、十三、十四简,但到第十简的文意大致通顺,因此,以下就按照此方案进行释读。
另外,虽然第十简末尾大致上可认为是文本的末尾,但原释文认为下面尚有脱文,联合读书会则认为与第八简的文意相连。
以下,“=”表示重文符号,【1】、【2】等数字表示竹简号码,A和B分别表示断裂竹简的上部和下部。另外,[]内的汉字是根据上下文对竹简残缺部分所作补充。
原文:
□。颜渊问于孔=(孔子)曰:“敢问君子之内事也有道乎?”
孔=(孔子)曰:“有。”
颜渊:“敢问何如?”
孔=(孔子)曰:“敬又(宥)佂(过),而【1】[先]有司,老=(老老)而慈幼,豫绞而收贫,禄不足则请,有余则辞。【12A】敬又(宥)佂(过),所以为乐也。先【2B】[有]司,所以【2A】得情。老=(老老)而慈幼,所以处仁也。豫绞而收贫,所以亲【11】也。禄不足则请,有余【12B】则辞,所以明信也。盖君子之内事也如此矣。”
颜渊曰:“君子之内事也,回既闻命矣。敢问【5】君子之内教也有道乎?”
孔=(孔子)曰:“有。”
颜渊:“敢问何如?”
孔=(孔子)曰:“修身以先,则民莫不从矣。前【6】以博爱,则民莫遗亲矣。导之以俭,则民知足矣。前之以让,则民不争矣。或(又)迪而教【7】之,能=(能能),贱不肖而远之,则民知禁矣。如进者劝行,退者知禁,则其于教也不远矣。”
颜渊曰:“【9】君子之内教也,回既闻矣=(矣已)。敢问至明(名)?”
孔=(孔子)曰:“德成则名至矣。名至必卑身=(身,身)治大则(则大)禄【10】。”
残简:
[君子让]而得之,小人争而失之。【8】
示则斤,而母(毋)谷(欲)(得)安(焉)。【14】
屰(素?)行而信,先凥(处)忠也,贫而安乐,先凥(处)【13】
内矣。庸言之信,庸行之敬【4】
必不在兹之内矣。颜渊西【3】
文章大意:
颜渊向孔子询问道:“敢问,君子在从事国内政治时是否有应取之道?”
孔子说:“有。”
颜渊说:“敢问是怎样的道?”
孔子说:“慎重对待宽恕惩罚的对象,使官吏率先而行,尊敬老人慈爱幼儿,推迟征税收容贫困者,俸禄不足则申请,有余则辞退。慎重对待宽恕惩罚的对象,并将此作为乐趣。使官吏率先而行,是为了得到实情。尊敬老人慈爱幼儿,是为了处于仁德。推迟征税收容贫困者,是为了得到亲近。俸禄不足则申请,有余则辞退,是为了明确信任。我想君子从事国政就是这样的。”
颜渊说:“关于君子从事国政一点,我已经请教过您了。敢问君子在国内教导人民时,是否有应取之道?”
孔子说:“有。”
颜渊说:“敢问是怎样的道?”
孔子说:“如果能修养自身并率先而行,则民众必定会追从。积极地去博爱民众,则民众就不会忘记亲爱之情。以勤俭的精神来教导民众,则民众就会知足。以谦让的精神示范民众,则民众就不会有争执。在教导民众时,如果能对有能力者予以承认,并以不肖者为卑贱对其进行疏远,则人民就会知道何为禁(鼓励做什么和不鼓励做什么)。如果能使进者积极行动,退者知禁,那么离其教导目的的实现就不远了。”
颜渊说:“我已经向您请教了有关君子在国内进行教导时的事情。敢问有关至名的事情?”
孔子说:“德如果完成,名就自然会到来。名如果到来,必定会卑躬低身。如果自身得以治理,就能得到大的俸禄。”
连接未详的残简部分的文章大意(第三、十三、十四简省略不译):
君子谦让而(由于谦让相反会)获得,小人争夺而(由于争夺相反会)失去。(第八简)
日常的言语要去除虚伪,日常的行动要谨慎。(第四简)
语注:
①内事:有若干个意思,此处大体上指国内的政事。《穀梁传·庄公十一年》有云:“公败宋师于鄑。内事不言战,举其大者,其日,成败之也。”特别是,作为宫中之事,《周礼·春官·世妇》记载道:“凡内事有达于外官者,世妇掌之。”作为宗庙的祭祀,或祭祀内神(一家之神),《礼记·曲礼下》中说:“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但原释文作为一说读“入事”,陈伟(3)进一步读为“入仕”,黄人二、赵思木(4)同意此说。但因颜渊的第二个问题为“内教”,此处也当以“内事”对应为佳。
②敬又(宥)佂(过):“佂”字,原释文读“正”,联合读书会谓待考。黄人二、赵思木读“苟有荒”,难解其意。苏建洲(5)读“祸”,而郑公渡(6)读“过”,以此句为“敬宥过”。虽从字形难以联想,但意思应当如此。
③豫绞:从联合读书会,读“豫绞”,取免除赋税之意。而黄人二、赵思木也认定为“豫绞”,并读为“逸劳”,认为是使劳动者休息之意。
④内教:陈伟以之与开始的“入仕”相对应,读“入教”,然“使教化深入人心”之理解颇为勉强。由于该段是在说君子如何教导教化国内的民众,所以还是应读为“内教”。
⑤能=(能能):黄人二、赵思木接前句读为“教之以能”,但在此还是重视重文符号,读“能能”,取将有能力者作为有能力者予以公正评价的意思。
⑥矣=(矣已):原释文,解为“矣已”。联合读书会以“=”为衍字,黄人二、赵思木改为“命矣”。与开头颜回的“回既闻命矣”相比较,此处确实并无“命”字,重文符号变得多余,但没有必要勉强与前句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