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栽一棵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进才中学 黄皇
当我们都在大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题记
书桌的角落静静地躺着一本书。微风吹过,鲜红扉页时隐时现。百无聊赖,寂寞圣哲翩然而至。
在老师无意的推荐下结识此书。现在想来,能够在人生中最喜怒无常的年龄有此书陪伴,实在庆幸,并大赞与之有缘。此书不读,实乃遗憾!
从独来独往、无意去留的庄周,到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墨子;从锋芒毕露、正义在胸的孟子,到平和公正、循规蹈矩的荀子;从贵我人格、绝对自我的杨朱,到擅为大业却终成小人的商鞅……作者鲍鹏山沿着春秋战国时期闻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的心路走来,层层揭示人物内心深层次的文化冲突与矛盾,期求着读者能受到启迪与震撼,其用心也良苦,其心思也颇费。
略去书中关于某些哲学问题的探讨,我在书中所读到的,我在这些看似无关却又紧紧联系的圣哲们身上所看到的,是四个字:坚守姿态。伟大的思想家们着实拥有非同寻常的想法,倘若仅此而已,与常人也无大差别,可圣哲之所以成为圣哲,成为寂寞的圣哲,应归结到“坚守姿态”四个字上。倘若说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念是月亮,拥有澄澈丰满的月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便是去栽一棵看守心灵月亮的树,这棵树,便是那样一种坚守的姿态。
庄周栽树
我认识庄子,就是从本书开始的。书中《永恒的乡愁》与《人在江湖》两篇文章都是写汪洋恣肆的庄子的。这两篇文章乃本书的代表之作,双双被选入新的语文课本,其经典性,勿需赘述了吧!
庄子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鲁迅评价他“中国出世之说,至此乃始圆备”。庄子要告诉人们的,是“如何自救与解脱,如何在一片混乱中保持心灵的安宁与清净,如何在丑恶世界中保持住内心的自尊自爱,不为时势左右而无所适从,丧失本性……”庄子心灵的月亮是空灵的,但倘若只有这样一种空灵的思想,庄周不可能赢得后世的赞誉。
成庄周者,其所栽一树也。
莫误会,“庄周栽树”并非典故。此树,便是庄子坚守姿态的象征。于湖边漫步,于山中登览,必会偶遇一两棵姿态古怪、叶落枝枯却也苍劲有力的老树,非同一般树的循规蹈矩,而是硬生生地将枝条夸张地压向一边,这不正是庄子对于自己的思想坚守的姿态吗?为了坚守住自己的思想观念,他的笔锋荒唐到了极致,他的态度偏激到了极致,就像姿态夸张到了极致的老树,静守明月。
枯皮剥落,老树显得灵韵十足。庄周所栽的那棵老树,也就用自己独特的姿态孤单地守望着心灵的月亮,达到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栽树?栽下的是万世不倒的风骨。
孟轲与大榕树
书中《王者师与大丈夫》一文讲述的就是孟子的故事、思想与人格。说大实话,文章一多半讨论的是孟子的某些观点,学术味道很浓,我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但文章却始终穿插着作者关于孟子本人的看法,这是我眼中文章的精髓。
读罢此文,脑中只剩下三个利索纯粹的大字:大丈夫。众所周知,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义,兼有仁。倘若孟子有的,只是这样一个思想的空壳,也与孔大圣人几千徒孙无甚区别,更谈不上“亚圣”之称。守护住孟夫子心灵月亮的,成就孟子儒家祖师地位的也是一棵树,不同于庄子那古怪夸张的老树,孟子所栽的,是一棵挺拔笔直、粗壮宏大的大榕树,其气也,酷似“大丈夫”。
孟子英气逼人,与人辩论,更可达到气贯长虹的境界。这样一个直来直去,始终傲慢也始终偏见,始终激情也始终浩荡的孟子,不就像一棵冠可遮天的大榕树一样,死死地守住心中的明月,不让它被慢慢吞噬吗?
孟子栽了一棵大榕树,栽树那天,榕树之上的天空里,翻腾着炙热的烈焰,重新照亮了天边已有些灰暗的月亮。
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谁能评断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正确的,谁的又是错误的呢?所以坚守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在那个时代,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时光匆匆走进21世纪,让人们去一味地坚守一己的价值取向,毫无疑问是偏激的。但我们又不得不悲哀地看到,在媒体无处不在的现代世界中能够坚持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人生观念的人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的人喝上了一样的可乐,吃上了一样的垃圾快餐,玩上了一样的网络游戏,读上了一样速成的小说,越来越多的人随波逐流地投进了大众思维的怀抱,至此,民族与社会的创新越来越少,思想碰撞出的火花越来越小……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读《寂寞圣哲》一书,就显得意义非凡啦。看过了圣哲们对自己价值取向“寂寞”的坚守,才真正地发现了坚守的魅力,才真正地渴盼自己能够在思维几乎统一的人群中跳出来,去大喊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去栽一棵看守自己心灵月亮的树吧,用它的坚守,看住这个社会越来越难得的明亮的心灵之月。
书,依旧静静地躺在角落。放下笔,发现窗外的月亮又圆了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