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继承大统
这个人叫汤若望,他是德国人,教会教士,来中国四十多年了,因为擅长推算天文历法,成为清朝的大臣,监管钦天监。在中国,他是第一位受到如此重用的西洋人。汤若望曾经治好了孝庄太后的病,太后尊他为义父,顺治也称他为“玛法”(满语,意思是爷爷)。
孝庄太后说:“汤若望颇懂医术,而且他是外国人,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妨宣他进宫,一来给皇上看病,二来听听他对立嗣的看法。”
顺治下诏召见汤若望,等在乾清宫外朝房里的重臣不免露出不满神色,鳌拜嘀咕着:“这么多满族亲贵还决定不了吗?非要听一个洋人的意见?”
汤若望像
索尼轻咳一声,暗示他不要胡言乱语。
汤若望进宫,仔细地查看顺治的病情,摇摇头没说什么。孝庄太后请他坐下,而后询问他对立嗣一事的见解。汤若望看看病重的顺治,回头说道:“最近传染病肆虐,很多人英年早逝,实在可惜。作为嗣子,肩负国家社稷重任,必须有一个好身体,才能确保江山永固。如今,三阿哥已经逃脱天花灾难,终生不会再得此顽疾了,陛下为什么不考虑他呢?”
真是拨开云雾见日月,孝庄太后和顺治心里猛然一亮,他们几乎同时说道:“对呀,玄烨能够抵抗顽疾,一定是多福多寿的命。”玄烨“愿效法父皇”的志言浮现在顺治脑海中,他欠欠虚弱的身体,轻轻闭上了眼睛。
这下,顺治不再犹豫,他命人宣进重臣,拟定遗诏,立玄烨为嗣,继承大清江山;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亲王多尔衮一人摄政的局面,议定外姓四位大臣辅政,他们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同掌管朝政,协理国家大事。顺治安排完毕,累得气喘吁吁,让他们下去后,拉着侍卫总管倭赫的手说:“你跟随朕多年了,忠心耿耿,新皇帝年幼,你要当心些。”倭赫跪倒在地,哭泣着说:“奴才定当以赤诚之心护卫幼主。”
随后,顺治昏沉沉睡去了,初七晚上,二十四岁的他永远地离别了尘世,抛下江山社稷、妻儿家属一去不返。拟定遗诏的大臣王熙在《王熙自定年谱》中记载了顺治离世最后几日的情况:“初二,皇帝病重,初六,召王熙进见,说:‘朕病重,势将不起,尔可祥听朕言,速撰诏书。’初七,遗诏拟完,当夜顺治就去世了。”
先皇晏驾,新皇登基,忙坏了朝廷大臣,也忙坏了后宫的太监们,不说顺治的丧事如何办理,但说玄烨的登基典礼。
四辅政大臣商量后,决定由太监吴良辅负责仪式。吴良辅是顺治第一位皇后的家臣,皇后入宫后,他跟随进了宫,并且荣升六宫副都太监,权力很大。后来,皇后被黜,他也跟着倒霉,虽然没有降职,在宫中的地位显然低落了不少,但吴良辅为人机警圆滑,早就认鳌拜为干爹,两人互相利用,鳌拜利用吴良辅打探后宫消息,吴良辅则借助鳌拜的势力保全自己,确保各自地位稳固。
四臣商定由吴良辅负责新皇登基大典,他心里非常得意,试想,平日里不把他放在眼里的王公大臣都要听从他的调度,多么威风!而且,先皇去世,新皇年幼,四辅政大臣说了算,首先就重用了自己,这是不是说明自己时来运转,又要掌管这后宫重地了?自己的干爹鳌拜是辅臣,一定是看他的面子才委托自己重任的,吴良辅不敢怠慢,急忙命人给鳌拜送去了一对玉如意以示答谢。
吴良辅的举动被一个人看在眼里,他就是顺治的贴身侍卫倭赫。倭赫气愤地指责吴良辅:“先皇离世才几日,你就得意成这样了?你们如果胆敢欺负幼主,别怪我不客气。”
吴良辅嗤之以鼻没说话,他忌恨倭赫已久。前番,他盗窃失势皇后的玉镯,被倭赫捉拿住了,当场就挨了二十板子,两人因此结下怨恨。先皇在时,吴良辅忍气吞声,不敢得罪倭赫,现在,顺治走了,谁还给他撑腰,想到这里,他白了倭赫一眼,气呼呼地走了。
倭赫望着吴良辅的身影,担忧地想,他们勾结一气,欺上瞒下,会铭记先皇遗训,诚心诚意辅佐幼主吗?
此时,索尼等辅政大臣已经来到了慈宁宫,他们准备迎玄烨入乾清宫登基。索尼已经六十多岁了,辅佐过三位皇帝,如今位列首辅,成为托孤重臣,他率先跪在地上,请求太后垂训。
玄烨的生母佟佳氏也来到了慈宁宫,多年孤苦岁月,换来今日荣耀,一向沉默拘谨的她显得有些激动,在孝庄太后身边忙前忙后。孝庄太后说:“不要忙了,你也是太后了,坐着让他们去做吧!”
佟佳氏坐在孝庄太后身边,两人一起接见辅政大臣。孝庄太后看看跪在地上的辅政大臣,让人扶起索尼说:“先皇走了,遗诏命你们四人辅政,新皇幼小,希望你们尽心尽力,辅佐幼主。玄烨聪慧仁达,一定会成为贤明君主,只要你们好好扶持他,将来他长大了,不会亏待你们。还有,我的脾气你们也都清楚,不要惹了我,大家都难看,反而不好了,记住了吗?”
索尼等人慌忙再次跪倒磕头,连称谨遵太后旨意,绝不含糊。
接着,孝庄太后命苏麻喇姑带玄烨去养心殿。玄烨看看祖母和母亲,再看看一帮大臣,突然说了句话,令在场众人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