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见仁见智
观己知彼
当歇后语用来表达或主观或客观的各种观点,凝练高度总结的评价。
喇叭匠扬脖子——又起高调
吹喇叭的人吹高调时,因费力自然需要仰起脖子。比喻高谈阔论,说漂亮话。
财神爷戴乌纱帽——钱也有,权也有
财神爷是管钱的,“阔绰佬”一枚,他若再戴上乌纱帽做了官,了不得,钱也有了,权也有了。形容一个人既有钱,又有权。
背手看鸡窝——不简单(捡蛋)
到鸡窝旁边却将手背于身后,只看鸡不捡蛋,谐音“不简单”。比喻了不起或事情复杂。
草鞋上绣花——底子太差
以前人们经常穿用稻草、麦秸秆编的草鞋,在上面绣花,绣得再精致也会因为底子粗糙而降低美观度。比喻人或物基础条件不佳。
国画馆里倒垃圾——全是废话(画)
从画馆里倒出来的垃圾,当然大部分都是画作废的宣纸了。此取“废画”之谐音,比喻说的“废话”。
板凳上睡觉——翻不了身
板凳太窄,躺着当然翻不了身。此处一语双关,形容处于困境中难以取得突破的状态。
当了衣裳买粉搽——穷讲究
“穷”除了贫穷、匮乏的意思外,还有穷尽、完结的意思。当衣买粉,纯属舍本逐末,有嘲讽之意。比喻对某事物的要求过分高了。
打油的漏斗——没底儿
漏斗是方便盛入油或水的工具,端口是没底的。比喻因不知内情或无法预测而觉得心中没把握。
大街上卖笛子——自吹
卖笛人为招揽生意,通常会自己吹奏曲子吸引别人的注意,展示产品的音色。比喻夸夸其谈,吹牛。
白墙写白字——白忙一场
在白墙上写白色的字,写再多也不容易看出来。形容一件事白干了,徒劳无功。
得病不吃药——熬
熬,本意指干煎,是一种烹调方式。引申为忍耐、忍受或坚持的意思。生病不治疗干熬着,比喻面对问题不处理,忍着,艰难地任由事态发展。
海边捞虾——看潮流
捕捞海鲜是要靠经验技巧的,看海水的潮起潮落就是其中一个。此处“潮流”一语双关,指看时尚趋势潮流。
大花脸画眉毛——超额
花脸是戏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画脸谱时眉毛往往画得很长,甚至超过额头的宽度,比喻花费或数量超出预期。
穿木屐走路——响声大步子小
木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在隋唐之前尤为常见。走起路来鞋底吱吱作响,且迈的步子不宜过大。比喻做事阵仗大,进度慢,成果小。
卖膏药不用动嘴——天生就有幌子
幌子,悬挂在商店门外表明所卖商品的标志,旧时卖膏药的人必挂一幅于摊位前。比喻人有特殊标志,别人一看便知其身份或来历。
饿鬼进药店——自讨苦吃
良药苦口利于病,但饿鬼不是病人,饿了不去饭店却进了药店,纯属自讨苦吃,比喻自找罪受。
龅牙啃西瓜——条条是道
以夸张的手法形容龅牙啃在西瓜上留下的轮廓一道一道的,“条条是道”,比喻某人做事办法多,门路广,也是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意思。
白布掉染缸——难(蓝)了
古代印染多用经过加工或提炼的天然植物染料,还有的以矿物作助染剂、辅助染料或用其漂洗。使用最多的是蓝色,此外还有黑色、红色、黄色、绿色等。白布掉进蓝染缸,“蓝了”谐音“难了”,形容完成一件事很困难。
吃过三斤老蒜头——好大的口气
吃过蒜头后,口气一般会比较重,更何况吃了三斤的蒜头呢?比喻某些说大话的人以及吹牛皮的行为,有嘲讽之意。
穿了短裤套袜子——相差一大段
短裤的边缘在大腿处,袜子在脚踝处,中间自然还相差一段距离。比喻两者相距甚远。
戴着乌纱弹棉花——有功(弓)之臣
乌纱帽,古代文官戴的一种帽子,不同材质和样式代表不同官阶与品级,后来代指官位。取弹棉花的绷弓的“弓”的谐音。“有功之臣”,指因某件事情得了功劳的人。
豆腐佬摔担子——倾家荡产
卖豆腐的人摔了跟头,豆腐极为娇气,这一洒便会垮掉、碎掉,没法儿卖了。比喻家产丧失殆尽。
理发师的徒弟——从头学起
理发当然是门与头发有关的手艺,理发师要从头部开始练习,“头”指事情的起点,比喻从最开始最基础的地方学起。
木偶跳舞——幕后操纵
木偶戏是一种演员在幕布后面一边演唱一边操控支架或绳子的艺术形式。形容出面的人在背地里受了别人的操纵或指使。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唱本是刊载戏文或曲艺唱词的小册子。骑在毛驴上看唱本,边走边看。比喻事情结局、对与否或前景如何,以后再见分晓。
拿着算盘——找仗(账)打
算盘就是算账用的,拿着它肯定是打算去算账的,而非其他目的。比喻主动找别人打仗、打架,故意挑事。
肉骨头落了锅——肯(啃)定了
肉一旦进了锅,岂能容忍不吃掉它呢?“啃”谐音“肯”,形容对事情没有疑问了。
骑着骆驼赶着鸡——高的高来低的低
骆驼长得高大,相比之下,鸡显得十分矮小。“高的高来低的低”来形容水平(财富、能力等)非常悬殊,高的很高,低的很低。
麻布袋换草布袋——一代(袋)不如一代
麻布袋比草袋子要结实耐磨,把好袋子换成差袋子,一袋不如一袋,取其谐音“一代”,指子孙后代在某些方面不如上一辈优秀。
补铁匠摇头——不一定(易钉)
补铁匠看到异常难做的活儿不肯接,说明是很不容易钉的,谐音“不一定”,指不确定。
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池塘的风波再大,比起大海的风浪也是有限。一方池塘,吹不起多大浪花。形容事物体积大不到哪去,或对事情的发展心中自有把握,无论如何都逃不出自己所掌控的范围。
大衣柜没把手——抠门儿
大衣柜没有把手怎么开?那只有用手指去抠门缝了。一语双关,“抠门儿”形容一个人吝啬。
耗子搬家——穷折腾
耗子的家当都是些破烂,搬这些玩意纯属“穷”折腾。形容没有资本还翻来覆去做一件事,而最后往往毫无成果。
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
麻子照镜子,会看到自己脸上的麻点,观即看,一语双关,比喻自己的看法。另附一句“麻子上台——群众观点”,两句前后对照,十分诙谐。
枕着扁担睡大觉——想得宽
扁担又窄又长,在它上面睡觉,是把扁担想象得太宽了。比喻没有边际地胡思乱想,或考虑得过多。
圣人喝盐卤——明白人办糊涂事
旧时将智慧最高超、品德最高尚者称为圣人。而点豆腐用的盐卤味苦有毒,喝多了会致死。形容平日明智聪慧的人,也会办错事情。
太阳落山的猫头鹰——开了眼
猫头鹰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天快黑的时候就出来活动。“开了眼”本指猫头鹰醒来,用来比喻看见新事物,有了新见闻,开阔了眼界。
站在磨盘上——想转了
站在磨盘上面,就是等着被转的。想转了,指想偏了、想错了;而“想转了”在四川方言里意思相反,是终于想通了的意思。
偷来的锣鼓——打不得
偷来的锣鼓,一敲就会被人发现,所以是不敢敲打的。比喻某事是暗中所为,不可声张。
驼子作揖——起手不难
作揖是旧时的见面礼节,作揖时,双手需抱拳高抬,身体略向前弯曲。而驼子本来身子就弯,起手作揖就显得很容易了。形容一件事情做起来不费力。
瓦匠婆娘——多疑(泥)
瓦匠也叫泥水匠,是做砌砖、盖瓦等工作的建筑工人。因此瓦匠的老婆身上,难免粘上很多泥土。比喻一个人疑心很重,东猜西猜。
泻肚子吃补药——白费
拉肚子的时候肠胃是不容易吸收营养的,所以这段时间吃任何补品都是没有意义的,等于没吃。形容白做一件事情或浪费了。
丫鬟带钥匙——当家不做主
丫鬟虽然拿着钥匙管理家务事宜了,但做不了家里的主。比喻虽然掌管了一些事务但没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
绱鞋不使锥子——真(针)好
绱鞋,把鞋底和鞋帮缝在一起。一般要先用锥子在坚硬的鞋底穿个小眼,再用针缝上。不用锥子就直接缝,说明针好。“针”谐音“真”,指非常好。
梆子改木鱼——还是挨打的命
梆子,又名梆板,中国打击乐器之一,约在明末清初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把梆子改造成木鱼,同样会被木棍敲打,形容无论怎么变都还是一样的宿命。
俏媳妇戴凤冠——好上加好
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戴的帽子,也用作妇女出嫁时戴的礼帽。俊俏的媳妇再戴上美丽的凤冠,会显得更漂亮。指本来基础就好,再加上有利的因素,就更好了。
要饭的借算盘——穷有穷打算
乞丐没有几个钱,也借算盘精心算计一下家当。此处引申为在艰苦环境下也能有自己的打算。
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
黄色的泥巴和粪便很类似,又正好掉进了裤裆,更不好辩解了。比喻无可奈何地蒙受某种冤屈,有口难辩。
铁匠铺的买卖——都是硬货
铁匠铺里,无论是买进还是卖出的物件,当然都是铁制品,质地都很硬,所以说件件“都是硬货”。比喻工作(产品、成果等)经得起检验,质量过硬。
小娃穿大鞋——大套
小孩子总喜欢穿大人的衣服、鞋子,穿上自然是大的,谓之“大套”,形容做事大手大脚或性格大大咧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