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持续创新方法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创新的定义

当我们停止尝试使我们自己的观点和其他人的观点保持一致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了自己天才的创造力本质,学习做我们自己,我们天赋的通道就会自然打开。

——Shakti Gawain

虽然创新这个词已经红遍中国的各个角落,从北京到新疆,从黑龙江到海南,从上海到西藏;从科技行业到餐饮行业,从房地产行业到服装行业;从机场的广告牌到乡村土墙上的宣传语,似乎这个时代你不提创新就会觉得自己已经Out了。这种情况和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情况很像,而今天中国的创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得不加快学习,尽快跨越偶发创新,尽快走向组织系统创新。现在的国际创新既不是偶发个体的行为,也不是线性行为,而是全方位系统的组织行为。创新依赖于个人、组织和经营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系统性创新将帮助企业成功地实现从创意到创新的全部回报,能够与它们的业务产品、分销渠道、人力资源,营销以及客户服务等其他领域互助发展。在当今全球经济、技术和社会变革的浪潮中,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生存下去。

1.创新自信心和创新羞耻心

不自信将让创新的核心不复存在,而推崇模仿和抄袭会让企业全面丧失羞耻心。一次我在北京某著名大学的企业管理课堂上,一位MBA教授公开教育学员:“我们不要做第一,我们要做第二,我们只需要模仿和抄袭第一就可以了,这样最快、最省力。”这样的教育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以尊严和长期利益为代价换取了短期利益之后,又不得不用几代人的努力去改变“Made in China”的国际形象。

宝洁战略创新设计部的副总裁Claudia Kotchka在斯坦福大学的课堂对话中提到,“宝洁开始也是销售其他公司产品的营销公司,后来通过创新体系的全面导入转变成一家拥有创新产品的国际公司。在全面导入创新体系之前,有一次我看到Dell公司的一个创意非常好,于是偷偷地引用了,因为这件事我一直都很内疚……”从国际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只有在创新型团队中建立起“模仿和抄袭是一种耻辱”的价值观,团队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关于模仿和创新,我们还有一种常见的观点,“从单纯的模仿到模仿下的创新,对我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摆脱同质化竞争必然的发展过程,只有确立以模仿为基础,创新为目标的发展方向,所有的努力才会有更长远的意义”。这种所谓的中国式微创新,我个人认为是一种原谅自己的说辞而已。在美国没有微创新,只有突破式创新。“模仿下真能有创新吗?”模仿思维和创新思维完全不同,创新思维比模仿思维复杂得多。长期使用这种初级的、原始的模仿思维会导致创新的惰性,无法形成真正可持续性的创新思维。

2.创新与创造力

关于创新,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创新的定义,要把创意梦想家与实践创新者区别开来,也就是把创造力和创新区别开来。

大多数管理者经常把创新等同于创造力,事实上创新不是创造力,创造力是突破性的大创意,而创新是执行这个突破性大创意,并且把这个大创意转换成成功的商业成果。

一个组织的创新能力=创造力×成功的执行。这里使用“乘号”而不是“加号”,是因为如果有创造力或执行为零,那么创新能力就等于零。

最伟大的创新者托马斯·爱迪生认为:“天才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这反映了组织需要将多少时间分配在灵感和汗水上。根据这个创新能力的公式,假设最初的创新能力=6×1=6分,如果我们分别将创造力和执行力提升3分,结果将是:

提高创造力:整体组织创新能力=(6+3)×1=9分

提高执行力:整体组织创新能力=6×(1+3)=24分

换句话说,光有创意和梦想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做好创新过程中将会发生困难的思想准备,提高执行力能让组织整体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因为创新型企业是需要把事情从无到有做出来的,没有目标和结果的创新只能说是一种独特的个人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光靠这种独特的个人行为对企业的未来是不负责任的。

因为:①创意能否帮助企业形成一致、高效的执行方案至关重要。②创意必须有一定的门槛,能够抵抗跟随者的抄袭和模仿。③由于创新者的行为在一个组织中常常让团队难以忍受,越有创新能力的人越特立独行,常常伴随决策草率,所以创新是团队集体的行为,而创意和创造力往往是个人的行为。

3.创造力与想象力

创造力是人类每个行为领域的最杰出的特质。

——E.Paul Torrance

有时候,我觉得我一定是正确的,而不知道原因,我能感受到我的直觉和灵感,我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

什么是创造力呢?突破性的大创意是如何形成的呢?创造力是可以被培养的?创造力的特性是什么?创造力被心理学家定义为有价值的、自发产生的思想或产品。而创造力又依赖于想象力的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需要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否则无法有效提高团队的整体创造能力。

(1)创造力的定义

一方面,大部分人一提到创造力很容易联想到这些词,“新鲜的”“不同寻常的”“有想象力的”“独一无二的”“激动人心的”“疯狂的”“特别的”“与众不同的”,也很容易把创造力和艺术连接起来,如音乐创作、表演、艺术绘画、雕塑等。另一方面,似乎没有人把创造力和“价值”“目的性”以及“有用的”这些词联系,深入调查表明,在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创造力意味着:“神秘的”“神奇的”“发疯的”。第一种观点认为,创造力是一种“神奇的”“天赋的”“从天而降”的能力,是不能被控制的,是少数人才能掌握的能力。这种观点会让人们认为创造力是一个圈套,因而直接把人分成两种,有创造力和没有创造力。第二种观点认为,创造力是和疯狂画等号的,说一个人很有创造力,似乎就是说他的行为很奇怪、很不正常。142份研究报告已经证明上面这些错误的概念,创造力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而且是可以用一种积极的、自然的、健康的、享受的、复杂的,但可以理解的方式被学习和掌握。

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我们调查30位中小企业家关于创造力的定义时,90%的人都会联想到艺术家、天才,他们都是疯子,需要经常“发神经”。但被问到:“你认为你在工作中很有创造性吗?”100%的人回答是:“我是一个有想法、有创造力的人。”

尽管说创造力是一个很复杂也很有挑战性的概念,同时并没有一个被广泛、普遍接受的定义,但创造力是可以被理解的。1950年J.P.Guilford建立美国心理协会,从此针对创造力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幅度提升,很多关于创造力的理论不断涌现,这些理论研究已经发现:如何理解创造力?如何认识创造力?如何培养创造力?这是都是创造力研究的重大进步。

有很多著名的学者曾为创造力下过定义:

“创造力是一种流程,这个思维的流程能导致创新型的产品出现,同时这种新产品会在某一段时间被某一个特定的重要群体作为有价值的、令大家满意的产品所接受。”(纽约州立大学Morris Stein)

“创造力是一种新奇的和有价值的事物之间的链接。创造力是在信息方面感知问题和鸿沟,形成创意或假设,通过测试、修正这些假设最终沟通形成结果的全过程。”(E.Paul Torrance)

Ruth Noller,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创造力学院的著名创造力研究学者,给出过一个有价值的创造力等式:

C=fa (K,I,E)

C=Creativity

F=Function

A=Attitude

K=Knowledge

I=Imagination

E=Evaluation

他认为:“创造力是一种态度决定的功能,这种功能驱动着知识、想象力和评估创意的能力。”

请练习

我们可以给创造力无数个定义,在不同人的眼里创造力都是不同的。

1.创造力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不同的定义,请根据你的理解,告诉我们创造力的定义是什么?

2.思考一下自己在创造力方面的态度是怎样的?体验过创造力的乐趣吗?举出例子分享给大家。

(2)创造力的特性

第一,创造力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

美国最杰出的创造力教育家奥斯本从1952年就开始了创造力的研究,目前他的创造力提升方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全球被广泛使用。

第二,思维动机掌握着创造力的钥匙。

令人惊讶的事实是,根据所有变量实验发现,有创造性的人和没有创造性的人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动机。创造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思想的动机,为什么有人愿意参与创造性工作?从事创造性工作对个人有什么好处?关于这一重要主题的研究已经表明,有创造动机的人往往更加具备创造性。换句话说,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从根本上是为了证明自己原始创意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而不是为了其他的物质奖励。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懂得如何为别人的生活着想,可以更好地增强创造型思维。那么如何找到获得这种幸福感和成就感的源泉呢?达·芬奇的八个“寻找你最深层的激情”将回答这个问题:

①什么时候我最像我自己?

②什么事情如果我停止做(或者可以做),将大幅度提高我的生活质量?

③我最大的天赋是什么?

④我怎么能从我热爱的事情上获得收入?

⑤谁是最让我佩服的榜样?

⑥我怎样能改变世界?

⑦我最深的激情是什么?

⑧什么将是我生命的遗产?

(3)想象力

拿破仑说:“想象力统治世界”。

支持奇迹产生、创造力实现的是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又是什么?想象力是一种可以上天入地、跨越海洋、不受限制、天马行空的思维形式,想象力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凭着直觉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想象力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科学创造需要想象力,创新型企业更需要想象力,成功的企业总是那些超越客户期望的企业,要想超越客户的期望就必须利用团队的想象力,开启无限的可能性。想象力越丰富,引导创造的作用越强大;想象的愿望越强烈,想象力就越富有创造性。爱因斯坦正是依靠想象力创立了划时代的相对论。他的想象实验是:“如果我以光速去追随一条光线运动,那么我好像看到这样一条光线,似乎是空间里震荡停滞不前的电磁波。”

很难想象作为创新型企业的创业者,如果没有把未来的前景勾勒出来,如何能在艰苦的创业路上找到光明?如何带领团队跨越事业的瓶颈?

很多实用主义者都想问,想象有什么用?都是虚的,不如给我个模式直接复制来得快捷,关于这一点,完全是个人的人生追求。美国整体的创新能力大幅度地高于其他国家,美国创业者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在接受创造改变世界的价值观,而中国创业者更多的是希望赚快钱,这种追求短期利益导致的结果是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如果你不是创造的源头,企业不盈利的焦虑就离你不远了。

事实上,想象包含着未来的真实性,我们不否认想象中会含有杂乱、虚假的成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已经深信不疑,凡是人脑能想象出来的东西,就一定会创造出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创新、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关系图:

978-7-111-55221-5-Chapter01-1.jpg

由想象力激发了创造力,由创造力产生了创新。也就是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没有创造力也就没有创新能力。

4.创造力与幸福感

任何人都有产生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只是时间不同,领域不同。

——Teresa Amabile

创造力是人的一种本性特质,不是个别人才拥有的特殊天赋。创造力以不同的水平和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不同人的身上,其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和使用我们身上所拥有的创造力。近几十年的创造性教育表明,创造性的活动具有治疗效果并能提高幸福感。迄今为止,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大幅度提高认知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提高个人掌控力,并通过帮助提升个人思维技能,来跨越各种逆境。

接触和使用创造力能帮助我们大幅度地释放精神压力,帮助我们过上健康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这里要防止掉入一种陷阱,不是说为了更有创造力就要把我们的行为变得更古怪,我们这里研究的都是正常生活的人,可以更幸福地享受创造力的开启。

企业每天面对各种新的挑战和问题,创造性思维的开启将减轻事业旅途中的压力和焦虑。创造力被运用在所有事情上,从做一顿饭到产生宏伟的商业计划书。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性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和幸福感之间是强关联的。创造性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喜欢新奇事物,追求和坚持,这也是对生活满意度很好地预测。当我们心情好、情绪积极的时候,被广泛地认为是最有创意的状态,我们对于生活中的问题能看到更多可能性的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未必会感到快乐,但当我们有创意、回顾我们创作的过程时,却会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当我们精神低落时,创造力可以治疗我们的抑郁,帮助我们克服坏的情绪。考虑唱首新歌,写一首小诗,欣赏一部有价值的电影或者吃一顿有创意的晚餐,我们定会发现世界的美好与不同,重新点燃生活的热情,所以创造力被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并有很好的效果。

5.创新与财富

波士顿咨询集团2015年年底发布了其第十年度全球50大创新型公司排名,这份名单是基于1500名高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排名前三的是:

第一名,苹果 (Apple);第二名,谷歌 (Google);第三名,特斯拉 (Tesla)。三星公司排名第五,汽车制造商丰田排名第六,宝马排名第七,戴姆勒排名第十。这份报告反映了在过去十年中行业发生的重大改变。有一个惊喜是中国企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腾讯排名第12位,华为排名第45位,联想排名第50位。著名学者弗雷德里克·泰勒说:“中国企业的创新速度正在加快,他们的创新观念不断增加。”印度的名单上有一个公司:塔塔汽车,排名第26位。这50家创新型企业中有29家来自美国。

报告调查发现,企业今天创新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高管们认为过于漫长的发展时间是创新的最大障碍。这份报告还提出跨行业的技术变化的作用,报告称:今天数字、移动、大数据和其他技术被用来支持建立创新型组织,也被广泛运用在从新产品开发到生产再到市场的战略制定上。

苹果的一款产品的销售额曾是整个微软公司全部产品销售的总和,苹果之所以成为最有创新型的卓越企业,是因为苹果不只是专注于建设创新型的、美丽的产品,也不只是强调建立创新的商业模式,苹果一直努力创建的是创新体系,苹果对创新的承诺是文化,而不是过程驱动。如果没有iTunes和App Store,iPod和iPhone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在苹果公司,最成功的产品都是从很少的几个人开始的,没有严格的组织结构或层级结构,更类似于创业公司的模式。“把有趣的想法和新兴的技术转化为产品,必须能够持续创新,同时需要非常强、非常多的自律性”(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已经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创新体系,不断利用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新的想法,简化设计过程,并形成有利可图的创新型成果。

苹果不断展示其成功的创新管理在于用户友好的产品,天才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已经使苹果产品无懈可击。“设计不只是它的样子,设计是如何舒服的工作”(史蒂夫·乔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