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修纂邑志,诗咏邑胜
宋国用任遂溪知县之初,即逢朝廷开海展界。展界之初,遂邑百废待兴。自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宋国用集中精力于经理政事。其间,也于康熙二十四年着手修纂县志。朱德华《续修遂溪县志序》云:“国朝康熙二十四年,宋县尹与邑绅洪垂万始为纂辑,至今几二百年。”宋国用康熙《遂溪县志序》则云“越三旬而告成”,此“三旬”指三年,自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正为三年。宋国用知遂溪县事期间,写下了不少歌咏遂溪胜景的诗篇,以艺术的形式为遂溪山川增色添彩。
(一)邑志之修
康熙之初,玄烨“逾淮涉江,观风问俗”,足迹所达范围之广,为历朝帝王所不多见。清代至康熙时疆域之广大,亦为前朝所不及。帝王的巡幸总是有限度的,对于“遐谷穷檐”之地的山川、地里、风俗、建置、赋役、宦迹等,君上对其的了解,除凭借勤于政务的地方官员上呈的理政奏章外,仍需依靠可以通览全国的总志。于是自康熙十一年(1654)冬十一月,朝廷广搜群籍,用昭一统,下令各省、郡、县增修志乘,以备才择。故仅从李默《广东方志要录》看,几乎今广东的每一府县均有成于康熙前期的志书。就今湛江五县市而言,徐闻有修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的《徐闻县志》不分卷,海康有修成于康熙二十六年的《海康县志》三卷,遂溪有修成于康熙二十六年的《遂溪县志》四卷,吴川有康熙十二年(1673)增订康熙八年(1669)黄若香修《吴川县志》四卷,石城(今廉江)有康熙十一年李琰增订康熙六年(1667)梁之栋修《石城县志》十一卷。《一统志》之修,起于康熙二十五年。《清史稿》卷七《圣祖本纪二》:“二十五年三月己未,命纂修《一统志》。”至此,朝廷征集各省、府、县志书并为完结,部分志书在《一统志》编修之时仍在修纂,然该志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玄烨去世时仍未修成。从《一统志》修纂自身看,主要是因为工程浩大,地图的绘制、资料的收集,均非朝夕之功可以成就。此举在很大程度上于举国之内启动了废坠旧志的整理续补及填补一地旧志修纂之空白,客观上成为古代文献编纂中方志门的一大盛事。康熙《遂溪县志》的创修,便是直接得力于此。邑人洪泮洙康熙《遂溪县志跋》云:“岁在丁卯春,圣天子丕敷声教,特谕仪部通行直省修举志书,俾郡县各为分辑,勿令阙漏。”
康熙之前,遂溪无县志之修,故遂溪邑人洪泮洙康熙《遂溪县志跋》有“县志从未举行,故遂之地之人之事仅识其略,概未悉其周详,不无九阍万里之恨矣”的感叹。宋国用此番修志实是首创。宋国用于康熙二十二年知遂溪县事之初,即欲续编县志,《新修遂溪县志序》称其“叨牧斯土,有意续貂”。所谓“续貂”,并非指此前县志之修,而是指续“前简”所载录的遂溪“形势程途”,以及《府志》所记本县丁徭赋税、城市署宫、文绩武防、风谣习尚等。只因其莅任之初,适逢朝廷行展界之令,官府簿书丛杂,政事缠身,而未能付诸实施。直至康熙二十四年之初,方开馆会辑,仅历时“三旬”(三年)始告成,并于康熙二十六年季春之月为之作序。邑志的编修过程是严谨客观,《序》曰:“予奉行唯谨,广集外翰绅衿,开馆会辑,且遴耆儒名髦,朝夕校雠。府志所偶误者,亲为厘正,时事所应入者,互相订确,不敢稍为假借。越三旬而告成。”洪泮洙《跋》亦云:“纲举目张,录近及远,无摭华而失实,无举一而废百。”参与修纂者除知县宋国用外,仍有洪泮洙及陈、莫两先生,并邑之诸生。
康熙《遂溪县志》总四卷,以元、亨、利、贞相别。卷之一“元集”含《舆图志》《星候志》《地里志》《民俗志》;卷之二“亨集”含《建置志》《户役志》《学校志》《秩祀志》;卷之三“利集”含《秩官志》《名宦志》《兵防志》《屯田志》《勋烈志》;卷之四“贞集”含《选举志》《乡贤志》《贞女志》《艺文志》《外志》。每一志之下又分若干门,分志之首均有《志序》。四卷之末有洪泮洙之《志论》,志首仅宋国用序文一篇,志末缀以洪泮洙跋文一篇,部分分门内容间有宋国用按语及洪泮洙志语。
(二)诗咏八景
一邑有一邑之胜境。古人总将一地特出的景观提取为八种,是为“八景”。遂溪“八景”为“湖光镜月”“陆泉冰心”“百丈通津”“鹿潴莲洲”“蓬莱花仙”“七星拱秀”“石门双峙”“东海波恬”。康熙《遂溪县志》中分别采录邑令宋国用、教谕陈继度、广文莫光斗、邑进士洪泮洙、邑庠生郑王尹五人的遂溪八景诗及邑庠生陈一言的《八景联咏》诗。遂溪八景中的“七星拱秀”“东海波恬”,亦入列雷阳八景。
八景诗均为同题而赋。第一景为“湖光镜月”,诗咏湖光岩。《康熙遂溪县志》中另有一组由不同人专写湖光岩的诗篇,足见湖光岩自古便是遂溪乃至整个雷州半岛最具影响力的景致。宋国用《湖光镜月》小序即云“县东南六十里,湖光岩前一邑胜境”。宋人李纲题三大字“湖光岩”,乃为湖光与湖水周围崖壁之结合,取湖光山色之意。乾隆元年遂溪知县邹双《湖光岩记》谓:“峭壁悬崖之下,停渊一泓,湾环约广百顷,天光潭影,上下相映。”据道光《遂溪县志》卷二《疆域志》载,“以水中皆黑沙石,至清无垢,没肩尚可数足指纹,故亦名净湖”。因湖光如镜,后又称“镜湖”。邑人陈其峨《湖光岩》诗即有“谁人凿破混沌初,剖向天南作镜湖”的句子。八景诗《湖光镜月》均取境于湖,邑明经王工《忆湖光岩》诗直书“湖光之水光如镜”,邹双《湖光岩》诗亦是同调之咏“湖光如镜野凫乡”,宋国用只称其为“纤埃不染的清湖”,似显平淡。
八景的第二景为“陆泉冰心”。陆泉,即陆公泉。宋国用诗小序曰:陆公泉“在府城北二十里,宋太守陆瓒公泉”。嘉庆《雷州府志》卷十八《艺文》载雷琼道升湖南臬司程宪《陆公泉》诗,题下序曰:“陆公泉有亭,在郡北,离城十五里。明嘉靖时陆瓉知郡事,廉洁爱民,会觐行,士民攀辕,送之遮道,见斯泉涌出林间,味清而永,众以比公之德。亭久废,余过此犹深向往焉。俗传公疾时,百药不效,得斯泉,饮之辄愈,遂以名其亭。”该景只有一泉、一亭,且亭久废,实仅一泉而已,就自然景致而言,远不及他者。以其为遂溪八景之一,乃取嘉靖雷州知府陆瓉为政一方的清名与政绩,盖景以人名之例。
第三景为“百丈通津”。宋国用于题下序曰:“特侣塘有百丈桥,宋太守李仲光有记。”康熙《遂溪县志》卷二《桥渡》有“百丈桥”:“百丈桥,南一百八十里第三都特侣塘中。宋绍兴间,道人冯氏募缘,鸠工建立。寻废。绍兴二年,郡守俞冷、赵伯柽捐金命乡人陈师正重修。嘉定十六年,太守陈斌复命僧妙应募缘重修。李仲光记。正德丙子,郡守王秉良兴工重砌,叠石墩十五,通水道十四,梁以石板筑之,长阔如故。路南通郡城,北通本县。因其基长,故曰百丈。”此景仅为特侣塘上一桥,取其利民通行之意。历代毁坏重修,持之以恒心,因关民生,八景举之。
宋国用《七星拱秀》诗题下注曰:“即七星岭,宋苏东坡题其石。”康熙《遂溪县志》卷一《山川》:“三十五里曰七星岭,在迈龙村前。高五仞,周围十里,岭上又起小峰,拱列形如北斗,苏东坡题书其石,曰七星拱秀。”此当因名人留书而闻名。“鹿潴莲洲”,在东海岛上。“蓬莱花仙”,在县西南二百余里的涠洲岛上。“石门双峙”,在县东四十余里处。“东海波恬”,取海不扬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