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疗愈关系的正向沟通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穿越“非暴力沟通”的五个步骤

放下我们不恰当的期待,才是与父母辈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

通常我们提到父母辈,指的是我们原生家庭的父母以及我们结婚之后因为另一半所产生的衍生家庭的父母,对女生来讲指公公婆婆,对男生来讲就是岳父、岳母。

这一课的主题是与父母辈的沟通。

大家在提出问题之后,根据学习的内容,或者过去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写下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解决方案,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老师和同学的陪伴,终究有结束的那一天,人生当中真正陪伴我们的只有自己,上课永远都是协助和辅助。自我疗愈的能力,对大家长期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我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最终在生活中实践的人还是我们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能够给出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办法,有时候这就代表我们还没有进入到真正想解决问题的时刻。

有时思考解决的过程可能很难,我们担心自己的解决方案不一定好。这些都不要紧,我们尽可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能够想到的最好方案写下来。思考的过程很重要,我们自己先给一个答案,再结合老师的答案做参考,收获才会更大。

根据收集上来的与父母公婆等长辈之间的沟通问题。每一条我都仔细看过,发现大家对这类问题的反映往往都很类似,主要有以下几类情况。

第一类问题:很多人处在过去父母造成的暴力创伤的情绪中。年少时,由于父母的不当言行造成创伤,其影响一直到长大成人之后依然存在。

比如,父母在小的时候用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对待我们,有很多负面的语言暴力,经常评判我们不好,我们什么都不行、我们怎么这么糟糕、我们怎么这么差劲等。这样的话听多了,会造成很多人长期自卑,甚至长大之后都无法修复,在成年后,会情不自禁地回想父母的这些负面评价。过去的心结导致现在跟父母的沟通中还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父母可能到现在也没有改变过去的暴力模式,二是我们内在的创伤情绪,让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很难实施非暴力,因为我们自己也有负面情绪。这一类大家父母问题最常见,父母做得很糟糕,给我们造成了创伤。

第二类问题是和父母之间的感情问题。有人小时候父母长期吵架,在长期的暴力环境中长大,成年后对父母仍然带着强烈的恐惧心理,没有办法和父母沟通。有人父母很早离婚,童年没有跟父母在一起相处,心理上有很多爱的缺失,长大后表面关系得到缓和,心理的距离却仍然很远。他面对父母没话说,即使心里想跟父母疗愈,期待能够有一个更亲密的关系,但自己就是做不到,说不出来,也不知道有什么可讲的。这是因为过去的隔阂太大了,心理的距离太远了。

第三类是因为现在孩子教育的问题,要跟父母频繁相处,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了非常多的冲突。比如,我们会拜托父母看孩子,拜托父母帮忙接送孩子、帮孩子做饭等。两辈人常常观念上差异很大——父母不认可年轻人的育儿方式,年轻的爸妈也不认可父母的育儿方式。两代人就孩子的问题产生了很多矛盾、斗智斗勇,处于终日争斗的关系中。

第四类问题:有些人现在还没成家,属于青年还没到中年的状态,没自己的独立家庭,跟父母的接触比较多,会出现被父母控制的问题。父母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说。你已经长大了,但是父母仍然把你当小孩子一样看待,不给你足够的尊重,也不给你足够的自由,什么都要听他们的话,如果不听他们的话,就发脾气、起冲突。还有的父母会在孩子某些时段,尤其是处于30岁上下这个阶段,进行催婚、催生。你心里很烦躁,却不知道如何应对,进而因为这样的问题跟父母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很大的矛盾。

第五类问题。我们成年后跟父母进入一种很奇怪的“PK关系”——两个人实际上是很亲密的关系,但是生活中经常处于敌对的竞争关系。比如,有的父母会跟孩子来争对错,他们要在很多事情上证明“我比你厉害,我比你优秀,我比你正确”。这是特别常见的一个问题。比如,女孩子长大了会做饭,她的父母却经常干涉她,“你这么炒菜是不对的,你这么做饭是错的,你怎么这么笨?你这都做不好”,然后说“去、去、去,我来吧”。这是父母经常的一种控制方式——事事都要批评你,事事都要证明他们是好的。

还有一类婆媳关系的控制频繁发生在婆婆照顾儿媳妇坐月子的期间。我们中国人坐月子这一个月可以发生很多神奇的事情,很多时候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矛盾种子是在生孩子期间,或者举行婚礼期间种下的。

我概括的问题是同学提交上来的,在生活中遇到的非常具体的、真实的关于父母关系的问题。你会发现,其实这种问题很大的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沟通的问题,已经不是简简单单地说,我们要怎么跟父母说话。怎样创造出和谐沟通的氛围,对关系的影响要更加深远。

很多问题涉及非常深入的创伤,甚至是几十年积累的情绪。非暴力沟通能不能仅仅通过语言沟通的方式,去解决深入的、严肃的、长期的父母关系问题呢?如果把注意力放在“非暴力沟通”具体的技巧和语言层面,我们会发现单纯使用“非暴力沟通”的说话方式,想要深入解决与父母关系问题,其实很困难。之前,也经常有同学反映,仔仔细细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认真按照书中教的说话方式去做,却发现效果不大,或者根本一开始就很难进行。

书中教了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很多人其实第一个步骤就跨不过去,根本就进入不到内心需求,或者快速走完四个步骤,好像都做了,但是发现效果不大。

实际上,非暴力沟通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说话技巧,说话的步骤和技巧也来源于内在的思维方式。

如果只是外层的步骤技巧正确了,思维方式没有改变,其实还是没有作用,不能解决问题。

因为技巧只是皮毛,不解决根本问题。只有把非暴力沟通的内在思维改变了,才有可能解决长久以来积蓄的创伤问题。

思维方式改变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它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只有我们内在的状态改变了,我们外在的行为、外在生活的世界、跟别人的互动,才有可能得到改变,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心灵法则。

我在“非暴力沟通”的思维方式的修炼上,提出五个步骤,这和非暴力四个步骤容易让人分不清楚,使初学者感到迷惑。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是书中的四个基本步骤,即“观察——感受——需求——请求”。我提到的五个步骤,是用非暴力沟通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人生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是“观察事实,放下评论”。实际上这也是非暴力的第一步。两者是重合的。

第二步是“穿越情绪,看到需求”。我融合了马歇尔博士的第二和第三个步骤。我们要特别注意情绪和感受的区别,情绪是包容感受的。当我们能够穿越情绪的同时,真实的感受自然会浮现出来,而感受又是和需求紧密相连的,所以这是一个连贯的动作。第二步大家需要做的是,穿越情绪、看到感受,找到自己的需求。

第三步是“接纳自己的情绪,接纳需求,停止指责”。停止指责,表示我们既不指责别人,也不指责自己。这三个步骤是一种心灵修炼,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建。这三个步骤反复练习,持续21天,甚至经过好几个21天的反复练习,才有可能带来真正的内在改变。

第四步是“内在改变,内在思维方式的改变”。当我们把1到3步重复很多遍,下足功夫的时候,第四步自然而然到来。这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它是一个自然降临的状态。

当我们的内在世界改变了,我们外在的世界才会相应改变。外在是我们内在的一个投射。

我们做的努力是从1到3,跳出主观评论,看到客观差异;然后去观察、去穿越情绪,去看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进而接纳自己的需求,停止指责。

当我们真正完成了第三步,在跟别人提出希望别人满足我们需求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地变成请求的态度,而不是要求的态度。

如果大家细心观察,会发现所有的关于非暴力沟通的理解和教导,把关注点都放在了“第一个步骤”上——看到客观的事实,跳脱主观评论。在我看来,这一步是非暴力沟通思维方式改变的最核心,如果大家不能够跳出这一步,其实后面的步骤是很难做到的。在第一步做得很彻底,后面的步骤是非常轻松的,这就像是一串葡萄,在连根拔起后,上面的果实自然都收归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