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孩子讲历史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曹丕:披着狼皮的羊

和曹植相比,曹丕不仅是个写文章的坯子,更是个当领导的料子。

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是领导,难上加难的职业是好领导。作为一个人才只用做好自己,而作为一个帅才还要带好大家。一个人只要某方面突出就是人才,而帅才不一定某方面突出,但必须得方方面面达到平衡,就算没有太突出的,也得保证没有太短板的。遍观历史上历次皇权争斗,最后胜出的都是综合素质比较高、没有明显缺陷的。

而在历史评说和大众印象中,曹丕大多时候都是一个坏坯子。原因在于两点:一个是借七步作诗来杀死亲弟弟曹植,一个是篡汉。这里我要替曹丕平个反。第一点,《七步诗》在正史上根本没有,只在小说中出现。试想一下,曹丕如果真的想让曹植死,方法多的是,不会因为一首诗就放过曹植。第二点,天下不是某个人、某个家族的天下。就像一个班长,不可能一直当班长,也得尊重同学们的意见,不称职也得下野。汉朝是姓刘的,难道中国的江山必须得源远“刘”长吗?曹丕当上皇帝也无可厚非。

凡是精英人物,其评价都是多元、多样的。曹丕的评价同样也是多样的。

曹植对曹丕:我劈!

大众对曹丕:我批!

建安七子对曹丕:我呸!

政治精英对曹丕:我佩!

曹植和曹丕有直接竞争关系,并且是生死攸关,曹植真想一刀劈了曹丕。

由于历史的误导特别是《七步诗》的误导,大众出于对弱者的同情、对强者的仇视,对曹丕褒奖少、批评多。

曹丕是中国最早的文艺批评家。当时他评价了建安七子的文风和得失。那个年代就有了文人相轻的传统,建安七子谁服谁呀?曹丕居然批评他们,这几个人就不服气,但表面上不敢说,私下里聚会时只能以“呸”代表全部的愤怒。

后世的政治精英们对曹丕还是比较推崇的。毕竟,曹植、建安七子和普通大众都没有到君主的位置上,自然对曹丕有所误解。而后世政治精英们有些曾经处于一国之主的位置,对于曹丕的所作所为非常理解。

有人说曹丕心胸狭窄,容不下兄弟,容不下大臣。在大多数人看来,曹丕一是属蛇的,心毒,二是属狼的,心狠。

其实,曹丕不属蛇,而是属龙的,有君王气质。蛇与龙有天壤之别,蛇在地上,龙在天上。形象差不多,但高度不同。高度决定视野。曹丕的眼光不仅高而且远。特别是在军事方面,不用参加战斗就可以知道战争的走向。当初刘备率军东下进攻孙权,连营七百余里,曹丕说刘备不懂兵法,肯定要失败,过了七天,孙权击败刘备的文书就送来了。当时三国领导人当中,曹丕是第二代,他能够把刘备、孙权这样与他父亲一个级别的对手搞得心惊肉跳,的确了不起。他称帝之后,孙权主动纳贡称臣。尽管刘备不服,但每次与魏交战都讨不到好。

其实,曹丕不属狼,而是属羊的,是一只披着狼皮的羊。一个人的性格是多重、多变的,判断一个人要看其性格的主要方面。曹丕有灰太狼的执着,又有喜羊羊的机智,有红太狼的狠毒,又有慢羊羊的仁义。人们对曹丕非议最大的就是他陷害兄弟,其实他根本没有陷害过兄弟,只是防备着兄弟,毕竟大家都有资格竞争皇权。

历史上很多帝王在竞争皇权前后都把兄弟给害了,比如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

曹操的儿子们都很优秀,老大曹昂文武全才,可惜死得早。曹植不用说了。曹彰一度被曹操视为接班人。曹冲最为曹操喜爱,大家熟悉的“曹冲称象”故事说明这个人极为聪明。可以说,曹丕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做到不害人已经相当不错了。并且,曹丕为兄长曹昂报仇,杀死了张绣的儿子,整天追忆早死的曹昂与曹冲,他对曹植和曹彰的评价也都相当正面。

曹丕称帝之后,就把曹植外迁封王。他不得不防着曹植,因为曹植还随时想把曹丕PK(对决)下去。曹丕把他外迁封王真的已经很仁义了。曹植如果就这样过下去绝对是衣食无忧,但他总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时常要曹丕重新安排个工作。曹丕没办法,还专程到曹植的封地,与曹植见面。这次见面并不是“别来无恙”的寒暄,也不是例行公事的会谈,直接就给曹植送上大礼,为他增加五百户。曹丕的意思就是说,曹植你也别折腾了,给你增加地盘和人口,就不要过问政治了。

所以说曹植自视太高,有大才,没大脑,还幻想着在朝堂上大展拳脚,但现实很残酷。

我们有时候把历史与小说、正史与野史混为一谈,冤枉了不少人,比如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