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刘备:施恩baby每一天
说起刘备,大家就想起曹操。在大家的印象中,刘备=好ba?by(宝贝),曹操=好卑鄙。
人之初,性本无所谓善恶。小孩子一张白纸,哪里懂什么真与假、美与丑?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最终要看家庭教育。刘备从毛孩子———好baby———好领导———好君主,最应感谢的是一个女人,她就是刘备的母亲。
史书对于刘备母亲的记载非常少,只有寥寥一行: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刘备的先祖曾经辉煌过,是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之后,祖父和父亲都曾做过州郡官。但是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撇下了孤儿寡母。母子二人生活非常艰难,靠贩草鞋和织草席为生。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就这样默默无闻、凑凑合合地过下去了,但刘备却有着远大的理想。他指着院子里形如车盖的桑树对小朋友们说: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坐这种羽葆盖车。他的叔父刘子敬吓坏了:别胡说了,这是要灭九族的。让刘子敬没有想到的是,刘备真的实现了小时候的“大话”。
这就告诉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还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当然,这个时候的刘备虽然有实现梦想的思想准备,但没有一点实现梦想的物质储备和知识储备。
真正让刘备走上梦想之路的,是刘备的母亲。“年十五,母使行学。”正如现在把学生送到英语班、奥数班,为的是考上名校,母亲不仅把刘备送到学堂,而且把他送到了最牛的学堂,这是东汉大儒卢植创办的,放到现在就是只有富贵人家才能上的私家贵族学校。
刘备的母亲在那么穷的情况下,还把儿子送到那么好的学校,足以证明母亲的伟大。历史也证明,卢植这所贵族学校,正是刘备帝王梦想的启航之地。
刘备在这里并没有认真学习。“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放到现在,刘备就是那种遛名狗、玩饶舌、穿大牌的虚荣小青年。当然这个也不能全怪刘备,毕竟其他的子弟都是有背景、有经济实力的,自己在其中也不能太过寒酸,也得跟上潮流。在这个过程中,刘备结交豪杰,很多有志少年纷纷与他做朋友,甚至一些大商人也听说了刘备,大老远跑过来给刘备送钱。
对刘备日后帮助和影响最大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卢植。卢植的学生,多是有大学问的智者、大善良的仁者。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军包围,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刘备,派手下大将太史慈去找刘备求救。刘备当时很惊讶:哇,孔融居然还知道世上有我刘备!孔融就是让梨的那位,属于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三有”新人,自然把卢植这种大儒视若神明,因为卢植而记住刘备是很自然的事。后来,徐州市市长陶谦死后,孔融联合其他大家族请求刘备当徐州领导。
另一个人就是白马将军公孙瓒。他与刘备是同学。刘备毕业之后,与关羽、张飞一起拉起了一支小队伍,打败了小股黄巾军,立了功,当上了县尉,相当于今天的县政法委书记和公安局长。结果上级派了督邮到县里来巡视,刘备没有送礼,督邮故意为难,刘备一怒之下把督邮打了二百杖之后弃官逃走。后来又投军立功,当上了县丞。不久县城被强盗攻破,刘备万般无奈之下投奔了老同学公孙瓒。
公孙瓒这位同学真够意思,立马推荐刘备当了别部司马并代理平原县令,相当于军分区的副司令员兼县委县政府一把手,军政一肩挑,典型的实权人物。公孙瓒的慷慨赞助,让刘备拥有了实现帝王梦的本钱,积攒了足够多的人气。
虽然刘备身上有不少毛病,但他毕竟是卢植的学生。他从学校开始,就高举仁义道德旗帜,这使他在三国各路豪强中开山立派、别具一格。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不论什么情况,都坚持以仁为本、以民为先。即使有强敌在后边追,他也不愿舍弃老百姓而独自逃走。因此,就算刘备一次次失败,也有很多人跟着他。
刘备每到一个地方,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施恩。在徐州、荆州、巴蜀都是如此,广泛施恩,以收众心。
施恩baby,健康成长每一天!刘备在施恩的过程中,从一个只有关、张二人跟随的小人物变成了拥有数量可观粉丝群的大V、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