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漂亮的李氏撑竿跳
李斯走出了上蔡这个小地方,走得义无反顾。他并没有找仓库领导给他办一个停薪留职,如果到外边没闯出名堂,停薪留职好坏还有一条退路,还有一个保障。李斯走得很决绝,别人是骑着驴找马,而他把驴直接给扔掉,步行去找马。他也没有到更大的地方去求官,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去求学。如果搁现在,他爸妈估计都气坏了。仓库保管员虽然不是金饭碗,也算是个瓷饭碗,只要不破碗破摔,混个肚儿圆是没问题的,况且他管的是粮食,这么好的工作不要反而去求学,上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吗?
李斯去求学,去的不是二流、三流院校,而直接选择了全国最牛的私家贵族学校。并且直接选择了最牛的导师。这个导师就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荀子。荀子与孔子、孟子一起并称为“儒家三圣”。
荀子与孔、孟不同的是,他的学说更实用。孔子、孟子都周游过各个国家找官做,但没有一个国家肯给两位官职。而荀子很受各个诸侯国的青睐,大家尊称他为“卿”,找他当官的为数不少,而齐国对荀子尤为尊崇。
齐国开设了一个学校叫“稷下学宫”,这是齐国的最高官办学府,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齐襄王称荀子“最为老师”,三次聘请他为“祭酒”,也就是稷下学宫的校长。
荀子后来辞去校长不干了,但教书育人的工作并没有丢,他开了一个人数不固定、贫贱都可以上的私家院校,并亲自教本科生、带研究生。
先不说荀子的学术水平怎么样,就他在各国上层社会的影响力而言,做他的学生绝对不会一毕业就回家卖肉,恐怕是还没有毕业就被各国给提前私人定制了。
那个时代,进入官场还是一种最佳的就业方式。能够求学于荀子是那个时代很多人的梦想。甚至有一些功成名就的人也来做荀子的学生,比如说韩非子,此人在当荀子学生前就名满天下,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
韩非子给荀子当学生,其实就是再镀镀金,提升一下自己的成色,把荀子的私家学校当作了博士后流动站。
不得不说,李斯去当荀子的学生,胆子够大,脸皮够厚。同时,也说明成功的人总是还有一些小运气的。从李斯后来的成就看,不得不说荀子这个导师具有高人一等、深人一层的眼光。
李斯师从荀子,是他人生最为重要的一次选择。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是为自己积累了人脉、打响了名气、笼罩了一层光环,让他完成了从初中生到博士生的三级跳,而且还是撑竿跳,从而站到了一个以前难以想象的高台之上。
如果李斯从上蔡县走出,直接到秦国找吕不韦,吕不韦恐怕根本不会拿正眼瞧他,哪里来的还回哪里去,因为这年头岗位太少,来找吕不韦的人太多。
名校、名师,当李斯亮出荀子这张金光闪闪的名片之后,吕不韦的眼前立马布满了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