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友人拿来作者的书稿要我作序。我要说,这是我喜欢的一个题目。

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这几年着力作了两件事情:一件是不遗余力地推动以“书籍设计”的概念取代以往“书籍装帧”的说法;二是在设计师和有设计专业课的院校,全力推行“工学”这一主张。

这两件事都不容易。在某些问题上,比如“书籍设计”概念的推广,甚至有着激烈的学术争辩。

其实,无论“书籍装帧”还是“书籍设计”,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东西——设计。分歧在于对设计师的手究竟应该“伸多长”的认知上。

我们有太长的时间把图书美术设计师的工作局限在封面封底的设计上,而将书籍版式的设计视为可有可无。长此以往,我们甚至于简单地将设计师的工作称为“封面设计”。

这不是一个习惯,折射的是一个有局限性的认知。这个认知,较之国外先进的同行,有着巨大的差距。

中国书装设计界自20世纪80年代始,有黄友松、吕敬人、宁成春、速泰熙等先行者,承继老一辈设计家的成就,开始了“书籍装帧”向“书籍设计”的革命。

“书籍设计”,之所以称为革命,是因为设计师不仅是一本图书外在形式的包装者,也就是说,其职责不光是最后一道工序“封面设计”,而且是要对整本图书进行设计。设计师甚至要介入文稿的处理。这是以“编辑观念”介入设计或曰“设计观念”介入编辑的先进设计思想的体现。我们跟上了世界潮流,甚至在某些方面引领了世界潮流。国外同行说,中国书籍设计界用过去十年时间走完了人家一百年的发展道路。今天,我们的设计作品几乎每年都会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等奖项;我们的设计师获评“亚洲十大设计家”称号;在世界书籍设计界的诸多舞台上,屡屡活跃着中国设计师们的身影。我们已成为世界书籍设计界中一股迅速崛起的力量。

工学理论和设计理念的引入,是近几年的事情。

工业革命的成果,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发展和细化了技术,一方面否定着此前农耕社会的某些工艺传统。图书即是。工业技术将设计和制作机械地分离,使书籍设计和制作程式化,而生动性则衰减。但随着机器智能化的发展,印刷工艺完全可以更多更好地实现设计师的创意。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因此,设计师的专业素养中,对印刷机械、印刷流程、印刷工艺等属于工学的知识领域,也必须要有所涉及和了解,甚至要比印刷工人能更加熟稔地掌控印刷机械,为自己的设计服务。对于广大书籍设计从业者队伍来讲,这是一个带有前瞻性的要求,也是书籍设计理念推广应用中必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该书的作者雷俊霞副教授,就职于高校艺术设计学院,长期从事书籍设计方面的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学术视野宽广。她撰写的《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实训教程》曾作为2010年省级重点教材建设项目成果推广,也曾被出版社评为十佳好书。此次经作者认真修订,使内容有了更多更好的提升。

我相信这本专为书籍设计师撰写的专著,会在中国书籍设计革命的潮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期待着。

是为序。

中国版协书籍装帧艺委会主任 胡守文

2014·12·21于京城「养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