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基础与创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当代陶艺创作活动从美术院校开始并逐步扩展到陶瓷产区,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和创作风潮,并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当代陶艺的烧制从其使用功能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创作形式,它强调形而上的艺术价值,不仅是新的创作理念核心的表现形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本民族的特质。中国当代陶艺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经历了一番模仿、嫁接与反思之后,大家逐步认识到如何借鉴和吸收国外的新理念、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法,使之转化为具有中国本土倾向艺术风格的作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当代陶艺逐步深入到传统文化及东方文化浓厚的积淀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陶瓷艺术界(主要指产瓷区)的确经过了一个艰难的历程和选择,产业结构与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一度来样加工、定制、低成本、低劳动力价值,一时出现了所谓“红红火火”的景象,因缺少提升自主研发和自身造血能力的意识,导致热闹过后原本有一定优势的陶瓷产业纷纷倒闭,令人痛惜。如今中国陶瓷艺术确实出现了百花齐放、迸发涌流的发展与变化。随着国人生活水平与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陶瓷器的需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个多元需求的潜在市场给中国陶瓷艺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以怎样的形式与风格呈现在世人面前,年轻一代陶艺家的价值取向变得更加重要。这也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未来,更是一个思考与定位的现实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探索中国现代陶艺的新形式、风格特征及文化内涵,离不开对优秀传统陶瓷艺术的学习与传承,传统被赋予了当代特征与东方情境,这正是本书编著的目的所在。每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有他自己的心路历程,他们似乎在创作不同的风格特征,但其创作理念的路径是一致的。通过将不同艺术家的创作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吸收传统陶艺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

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乃是在有限的具体事物中,撇开一种若有若无、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主客合一的无限境界。徐复观先生解释《诗品》“文已尽而意有余”,这里“意有余”的“意”绝不是“意义”之意,而是以一种明确的意识为内容;而“意味”之“意”则并不包含某种明确意识,而是流动着的一片感情的朦胧飘渺的情调。笔者认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这种境界,正是东方美学在艺术上的生动体现。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任重而道远。

中国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类发展历史的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是社会发展与演进的重要标志之一。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承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需要。科学规范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授,是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

本书从陶瓷发展的历史、陶瓷的分类、陶瓷的工具与原料、陶瓷成型技法、陶瓷装饰技法、陶瓷艺术创作、中外陶瓷艺术作品鉴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讲授。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艺术院校陶艺相关课程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从事陶瓷艺术设计人员和陶艺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远宏

2014年8月1日于园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