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分析框架
我们认为,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由以下五大基本要素构成: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央地关系、政府—市场关系和开放道路。本节将着重说明这五个要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尝试以这五个要素为基础搭建一个分析框架来分析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具体内容。
3.2.1 五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经济活动中,制度构成了约束微观主体行为的外部环境。制度环境要求微观主体采用那些被外界公认、赞同的组织形式和做法,而不能仅仅根据效率准则进行决策。在一个社会的所有制度中,经济制度处于核心地位,它包括了基本经济制度即所有制,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基本分配制度。经济制度规定了社会的经济活动的本质属性,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进而决定着政治制度等其他制度。因此,我们将经济制度作为理解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逻辑起点,其他各个要素均在经济制度这一框架下相互作用、不断演进。
经济体制是社会在一定的经济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和具体关系。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实际内容,经济体制的作用可以在它与经济制度的联系与区别当中得到体现。经济制度表示了一个社会的基本生产关系,决定了经济运行中存在哪些不同的经济主体。而经济体制说明了信息和知识是如何在这些经济主体之间传递的,进而决定了它们进行决策的方式。设计经济制度的目的是规定经济活动的本质属性,是对经济活动提出合法性要求。而经济体制将经济制度的这些合法性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更符合实际和更易于实施。换言之,经济体制的设计着眼于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政府—市场关系既描述了社会中的经济活动的决策权在政府和市场上的经济主体之间是如何分配的,又描述了商品的价格是由政府的行政指令决定的还是由市场上的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决定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密切配合,二者的作用缺一不可。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不可能一次性去除所有的经济扭曲,此时如果矫正了某一种扭曲,可能会出现比矫正前效率还差的情况。换言之,转型过程中的政府干预有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效率改进。同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意味着政府的经济职能不只是弥补市场失灵、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还包括解决工业化初期的协调失灵问题、引导产业发展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变等。然而,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两者都存在失灵现象,经济发展需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因此,处理好政府—市场关系是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演变的主线之一。
央地关系指的是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在政府内部经济活动和公共政策的决策权是如何分布的。央地关系是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实现机制。信息和知识在组织中的分布是分散性的,中央政府掌握所有公共决策的权力是不现实的。因此,分权是一种国家治理的必要手段,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十分重视利用恰当的分权治理国家、发展经济。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实际上是借助政府间的分权实现的。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的大国,幅员辽阔要求不同层级的政府密切分工与配合来执行庞杂的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而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要求中央政府在保持自己对全局的掌控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由于世界经济的复杂性,本书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处理对外经济关系的总体性战略:中国特色开放道路。开放道路是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我国而言,对外开放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短缺、技术落后等矛盾,而且将促进我国历史融入世界历史当中,因此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37)20世纪70年代末,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开放道路借助第三波经济全球化浪潮,通过将我国的比较优势与国际高级生产要素相结合,成功培育了我国的国际竞争优势,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3.2.2 五大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去理解。作为内容,经济制度规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当然,一种经济制度所能够采取的经济体制是存在多种可能性的,两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作为形式,经济体制将反作用于经济制度:一方面,适合的经济体制能够使经济制度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展开与实现;另一方面,经济体制的不断演进也将促进或阻碍着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
政府—市场关系、央地关系和对外经济关系反映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不同侧面,它们的演进均是以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基础的。
经济体制与政府—市场关系、央地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从劳动分工和知识分立的角度加以理解。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制必须使关于经济活动的知识与经济决策的权力相互匹配。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劳动分工程度不高,知识的分布较为集中和确定,因此可以采用集中式的资源配置方式,进而衍生出集权的组织结构。(38)具体而言,就是政府掌握大部分的经济决策权,而政府内部的决策权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随着分工的深化,经济逐步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和多样化,知识的分布也变得越来越分散和不确定,这时如果逐步将决策权分解,就会极大地提高效率。这种分权一般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政府与微观主体之间的分权;二是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分权。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前者表现为政府—市场关系的演变,后者表现为央地关系的演变。总之,经济体制所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的集散性既决定了政府和经济主体之间的决策权的分布情况,也决定了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分布。
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制度与体制的竞争,因此,经济制度与体制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作为一种体制架构,开放道路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市场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产品和要素的自由流通,这种流通范围逐渐扩大到国际领域,就是开放道路;另一方面,进一步的开放又对改革的深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的开放历程可能形成对未来改革的约束条件。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利用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将本书的分析框架表示为图3-1。
图3-1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