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布与分类
(一)地域分布
境外园区主要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境外产业园区是全球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根据商务部数据,截至2018年9月,我国企业在46个国家在建初具规模的合作区共113个,其中82个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达73%。根据《“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海外园区建设与发展报告(2018)》的统计数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分布有55.56%的中国海外园区和85%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已通过商务部确认考核的20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中,有17家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占比达85%。
东南亚是我国境外园区分布数量最多的地区。根据中国已建成和在建的168个境外园区样本,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的境外园区数量分别是109个(占总数65%,下同)、37个(22%)、12个(7%)、8个(5%),北美洲和大洋洲各1个(1%),如图3-1所示。亚洲是我国境外园区分布数量最多的大洲,其中,东南亚又是亚洲地区分布数量最多的区域,东南亚境外园区数量占亚洲的43%。根据《“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海外园区建设与发展报告(2018)》的统计数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45个中国海外园区中,有37个(82%)分布在亚洲,7个在欧洲(16%),1个在非洲(2%)。分布在亚洲的境外园区中,东南亚有18个,占亚洲园区的49%。
图3-1 中国境外园区的地域分布
境外园区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从国别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境外园区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等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根据中国已建或在建的百余个境外园区样本数据,俄罗斯是我国境外园区数量最多的国家,建有24个境外园区;然后为印度尼西亚,建有11个境外园区;老挝、越南、柬埔寨及埃塞俄比亚均建有5个境外园区;赞比亚、匈牙利及塔吉克斯坦建有4个境外园区,部分国家或地区境外园区数量如表3-1所示。
表3-1 部分国家或地区境外园区数量
续表
(二)功能分类
现阶段,境外园区以加工制造类为主。从园区主导功能或产业类型来看,我国海外园区以加工制造、农业开发、能源化工、商贸物流为主,如孟加拉达卡服装和家电产业园区、中俄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巴基斯坦瓜达尔能源化工园区、赞比亚铜钻冶炼中国经贸合作区,其中部分园区配备了自由贸易或保税功能,如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根据中国已建成或在建的168个境外园区样本,51%的园区属于加工制造型,15%的园区为资源利用型,14%的园区为农业产业型,11%的园区为商贸物流型,6%的园区为多元综合型园区,4%的园区为科技研发型园区。
专栏3-4 境外园区类型
目前,境外园区类型主要参考国家商务部对5类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划分、农业部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的认定,以及越来越多的园区开始按照产城融合理念,规划建设为综合型园区的趋势。
1.加工制造型园区
加工制造型园区以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化工、建材为主导产业。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关于加工制造型园区确认考核的具体要求包括:已取得完备法律手续的土地面积不低于1平方千米,且满足合作区扩展的用地面积不低于3平方千米,并已经取得扩展用地的相关协议或书面承诺;已完成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万美元;已有8家以上具备中资成分的加工制造型入区企业,其中至少4家已开工建设且境内投资主体不同。具备中资成分的入区企业投资总额超过4000万美元。
加工制造型园区的典型案例包括: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匈宝思德经贸合作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海尔—鲁巴经济区、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汽车产业园、中俄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等。
2.资源利用型园区
资源利用型园区以矿产、森林、油气等资源开发、加工和综合利用等为主导。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关于资源利用型园区确认考核的具体要求包括:具备园区建设所需的水、电、交通运输等配套条件,已获得的资源储备量应能满足园区持续稳定开发和利用;已取得完备法律手续的土地面积不低于1平方千米(不含资源区域面积),且满足合作区扩展的用地面积不低于4平方千米,并已经取得扩展用地的相关协议或书面承诺;已完成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0万美元;已有5家以上具备中资成分的资源加工利用型入区企业,其中至少3家已开工建设且境内投资主体不同。具备中资成分的入区企业投资总额超过5000万美元。
资源利用型园区的典型案例包括: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印度古吉拉特邦电力产业园、中国—阿曼产业园等。
3.农业产业型园区
农业产业型园区以谷物和经济作物等的开发、加工、收购、仓储等为主导。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关于农业产业型园区确认考核的具体要求包括:具备园区建设所需的水、电、交通运输等配套条件,有稳定的收购或销售渠道,可获得的农业资源应能满足园区可持续开发、加工和贸易;园区建设可采用“一区多园”的方式,已取得完备法律手续的园区土地面积不低于0.5平方千米(不含农作物种植区面积);已完成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0万美元;已配套建设农产品仓储和烘干、冷链设施;已有5家以上具备中资成分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型入区企业,其中至少3家已开工建设且境内投资主体不同。具备中资成分的入区企业投资总额超过2000万美元。
农业产业型园区的典型案例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贸合作区、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农工贸经济合作区、中俄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老挝云橡产业园、吉尔吉斯斯坦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等。此外,农业部已于2017年认定首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包括塔吉克斯坦—中国农业合作示范园、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坦桑尼亚)等。首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名单如下。
4.商贸物流型园区
商贸物流型园区以商品展示、运输、仓储、集散、配送、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为主导。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关于商贸物流型园区确认考核的具体要求包括:供商品展览展示、洽谈、交易区域的建筑面积不少于3万平方米;已完成区内商品展览、交易、物流区域的购建或租赁费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能够满足海关、检疫检验等监管要求的仓储、数据网络、信息平台等软硬件设施投资合计3000万美元;园区要有效掌控商贸物流供应链,物流强度不低于100万吨/平方千米/年,且园区上一年的贸易额不低于2亿美元;区内实际经营的贸易型企业不少于100家。商贸物流型园区的典型案例包括:匈牙利商贸物流合作园区、瓜达尔港自贸区、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等。
5.科技研发型园区
科技研发型园区以轨道交通、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发、设计、实验、试制为主导。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关于科技研发型园区确认考核的具体要求包括:
已取得完备法律手续,用于研发、设计、实验、试制等区域的建筑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已完成区内基础设施投资2000万美元;已有具备中资成分的科技研发型入区企业3家以上,研发人员超过200人,已获得授权的专利技术不低于100项;入区企业投入研发的仪器、设备、模具、工艺装备、材料、动力和运行维护等软硬件投资总额超过3000万美元。
科技研发型园区的典型案例包括:中国—东盟北斗科技城、启迪剑桥科技园、中德科技园、中比创新技术产业园等。
6.多元综合型园区
多元综合型园区通常包括以上五类园区的两种或以上功能,园区内的产业体系呈现多样化、综合化特征。综合型园区的优势是可以实现园区内的产业链间配套与合作。以吉布提自贸区为例,区内规划了商贸物流园、出口加工区、港口和中央商务区,吸引了商贸、物流和加工业企业入驻,是典型的多元综合型园区。
多元综合型园区的典型案例包括:越南龙江工业园、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工业园、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中尼友谊工业园、孟加拉中国经济工业园、中民投印尼产业园、哈萨克斯坦中国工业园、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等。
多元综合型园区渐成趋势。随着产城融合理念的普及,以及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深度分工与协作,多元化产业、综合型园区逐渐成为境外园区规划建设新趋势。根据《“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海外园区建设与发展报告(2018)》的统计数据,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45个中国海外园区中,多元综合型园区占36%,加工制造型园区占27%,农业开发型园区占18%,资源利用型园区占7%,商贸物流型园区占11%,技术研发型园区占2%。部分已建的单一功能境外园区正积极向综合型园区升级,如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由中国有色金属集团建设运营,主要定位为矿产资源加工,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正积极推进卢萨卡分区建设,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加工和房地产等产业,分区主要定位为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功能的现代空港产业园区。又如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前期以纺织服装、箱包皮具、五金机械、木业制品为主要发展产业,后期发挥临港优势,重点引入机械、装备、建材等产业,全面打造综合型产业园。
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境外园区类型。除了传统的加工制造、资源利用等类型园区,近年来境外园区还出现了新的发展类型,有港产城一体化类型,如刚果(布)黑角经济特区;有园区+新区类型,如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2017年9月,首个“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示范园——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正式设立,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实施载体,成为中国探索促进境外产业高效集聚、推动境外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示范。
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各具特色的境外园区建设。中国各地方政府积极引导本地企业参与境外园区建设,如深圳市政府引导、市属国企深投控主导的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根据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的研究报告数据,排除央企的12家境外园区,拥有境外园区较多的省份是黑龙江、山东、河南、浙江、福建,分别拥有22家、16家、10家、10家、8家境外产业园区。其中,黑龙江省的境外园区全部分布在俄罗斯,以木材资源加工利用和商贸物流园区为主,如牡丹江龙跃经贸有限公司开发运营的俄罗斯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河南省的境外园区主要以农业和食品加工为主,如河南贵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吉尔吉斯斯坦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
专栏3-5 地方政府参与建设的境外园区案例(河南省部分境外园区)
1.吉尔吉斯斯坦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
园区总占地面积5.67平方千米,主要以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为主,是国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亚地区产业链条完整、基础设施完善的农业产业园区。目前,合作区正在运营的一期项目主要是农业种养殖、屠宰分割、饲料加工、农机配件等,合作区与河南省农科院联合开展的玉米育种获得成功。合作区销售的鸡肉产品占吉尔吉斯斯坦50%的市场份额。截至2017年底,合作区完成销售750万美元,拥有员工420人,其中90%为吉国当地员工,合作区内共完成投资6326万美元,已有7家入园企业。目前,合作区生产的鸡副产品已于2018年5月通过中国质监总局产品输华认证,欧亚联盟已于6月通过贵友公司向联盟成员国输送鸡产品。2018年发展牛羊屠宰、肉类深加工、面制品加工等产业,总投资3.5亿美元。
2.中塔(河南)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区
2014年11月,河南省政府与塔吉克斯坦农业部、工业与新技术部、国有投资与管理委员会签署《关于加强农业产业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与塔吉克斯坦经济合作协调推进机制,着力加强农业、商贸、矿产资源开发等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该园区由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承担实施,主要建设年加工5万吨籽棉生产线及棉花加工、仓储、物流、贸易等设施,配套建设一家种子加工厂,发展粮食生产,打造棉花、畜牧、蔬菜三条产业链,总投资1640万美元。公司在杜尚别市瓦赫达区建成占地15公顷的种子加工厂已于2015年投产,每年可加工生产1.5万吨小麦种子、5000吨棉花种子和3000吨玉米种子,可以满足塔国1/3耕地面积的用种量。截至目前,已有4家国内投资主体入区,区内总用工人数503人(其中安置当地就业人数473人)。年加工皮棉能力5万吨的棉花加工厂已于2016年投产。2017年实现产奶总量3166吨、籽棉3112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在塔吉克斯坦种植试验获得成功,改变了塔吉克斯坦传统的“一年一熟”种植模式和多年的农业管理模式。
3.中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2013年10月,黄泛区实业集团与乌克兰达拉集团合资成立中乌泛达农业有限公司,主营种植、养殖、木材加工、农业产品深加工、进出口贸易,注册资本700万美元,黄泛区实业集团股权比例为80%。按照“一心、三区、五基地、四体系”总体建设规划,主营建设科技研发与运营管理中心、青贮玉米与马铃薯种植基地、高标准粮油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年存栏奶牛2万头畜牧养殖加工基地、木材加工基地五大种养加工基地,配套建设科研、生产、加工以及流通四大产业体系。
该项目总投资7837万美元,建设期三年,采取“内引外联、抱团发展,产业链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合作招商,先后与国内外7家公司或单位签订了合作意向或入园协议,3家已入园开工建设。公司通过品种改良,奶牛平均单头日产奶量由2014年的6.35千克提高到2017年的13.8千克,总产奶量由2014年的1102吨上升到2017年的3166吨。
4.安集延纺织园区
园区是以南阳木兰花为主体投资建设,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州安集延市,占地面积0.3平方千米,其中,纺织园生产加工区60万平方米。园区功能规划包括:原棉加工、纺纱、筒染、织布、成品加工、污水处理、物流运输等,规划棉花种植田1万公顷。2017年开始建设以来,已有巴布尔木兰花有限公司、乌华南阳红棉天使纺织有限公司、柠檬国际外资有限公司3个项目完成投资,进入正常生产运营中。棉花加工、污水处理、棉花种植等项目正在规划筹备中。园区计划总投资7000万美元,年产值2亿美元,利税5000万美元,投资回收期3年。
5.国基工贸园区
河南国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4年在塞拉利昂弗里敦设立了塞拉利昂国基经贸合作园区(以下简称“国基工贸园区”),总规划占地面积4.07平方千米。截至目前,已完成生产加工区一期、办公展示区的开发,生产加工区二期正在建设。共完成总投资6594万美元,完成190万平方米土地中112万平方米的开发。园区采用“一园多区”的模式开发。其中,生产加工区设计分为加工制造区、商品展销区、保税仓储区、后勤服务区四大部分。在塞国水资源和电力供应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园区自打淡水井9口,并配备大功率发电机9组,成功满足园区企业的生产、办公和生活需求。区内道路规划完善,生产、办公和生活空间分离,同时园区内开设有超市、诊所和银行,并配备有专业的物管团队,随时解决各企业和商户的问题。园区成立后,成功引进众多国内外中小型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并建立了由塞拉利昂国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办的彩瓦厂、塑钢门窗厂、地砖厂和建材及家具展厅,以及由园区入驻企业开办的氧气厂、乙炔厂、彩印厂、纸箱厂、农机具组装厂等20多个投资项目,着力发展生产加工型贸易。截至目前,合作区共引进入区企业17家,其中,中资企业13家,外资企业4家。入区企业共完成投资6729万美元,累计实现产值2亿美元,上缴利税3709万美元。园区整合零散的中小外经外贸企业,提供所在国的市场调研、物流配送、清关运输系列服务,吸引国内小而散的外贸企业进驻,实现了市场内自发的产业链配套聚集和信息、资源和物流的第三方支持,解决其进入非洲市场面临的困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帕希姆中欧空港产业园
由河南林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承建,是国内领先的国际物流企业和国际化能力较强的国际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之一。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收购帕西姆机场周边283公顷土地,建设机场购物城(机场免税店、高端商业综合体、中欧品牌博物馆等),定位为以物流集群和供应链为支撑,多式联运、双向跨境电商集采和海外仓为主营业态的物贸综合服务平台和产业园区。公司创立了境内境外互联互通自贸区国际物贸模式,帕希姆机场自贸功能区与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北京天竺综保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等签订了互联互通互设分区的合作协议。与许昌签约共同建设许昌和帕希姆双国双园,与郑州航空港区签约建设互联互通空港跨境合作经济区,开展跨境电商、多式联运、双向海外仓、高端制造、医疗、国际贸易、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5000万美元,新建、改建以及修整了停机坪、跑道、灯光引导系统、导航空管系统等,包括全新的塔台、候机厅、免税商业等建筑设施全部完成验收投入使用。启动了集保税仓储、保税展示、交易、商务功能于一体的双向综合海外仓运营。机场在完成基础设施改扩建后,积极恢复客货运航空网络及机场运营功能,开展与国内保税区与自贸区的双向融合互通业务,引入中欧多式联运业务,目前正积极筹划郑州到欧洲的跨境电商航班。
7.淅减中意工业园区
淅减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汽车减振器生产企业,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9008万元。2011年4月,淅减公司收购意大利威奥斯图公司,在意大利阿斯蒂注册新威奥斯图有限公司,建设中国—意大利淅减中意工业园,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主导产业以汽车减振器、高铁减振器等加工制造业为主,已入驻企业2家。截至目前,已实际完成投资611万美元,建成厂房8000平方米,新威奥斯图公司研发中心成功运行,主导项目年产300万支汽车及高速列车减振器正在推进。
此外,境外园区投资主体日趋多元,民营资本表现活跃,投资方式日益多元,政策性金融为境外园区投资提供了大力支持。现阶段,我国海外园区民营投资主体占比约2/3,国有资本占比约1/3。海外园区投资方式主要表现为中外联合投资、中方单一企业投资及中国企业联合投资3种类型,其中,中外联合投资、中国企业联合投资正成为主流模式。从政府引导与支持来看,国家政策性银行与基金对海外园区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如中非发展基金参与了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海外园区项目。境外园区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工作正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越来越多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广泛参与境外园区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工作,如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作为国家首批高端智库之一,系统开展了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刚果共和国、斯里兰卡等国家海外园区的规划、咨询工作。境外园区发展模式从相对单一转向丰富多元。经过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20多年发展,中国企业海外园区发展模式日益多元化,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经验。以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等为代表的探索实践,为相关境外园区紧密结合东道国国情特征,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园区名录
汇总多方数据,建立如表3-2所示的境外园区名录。名录所列园区仅为我国境外园区的一个样本库,尚有部分境外园区由于数据可得性等原因未被纳入其中。名录所列园区既包括已建园区,也包括在建或规划中的园区。
表3-2 中国境外园区名录(部分)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