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
一、对生产性服务业内涵的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格林福尔德(H. Greenfield,1966)提出,是指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是市场化的中间投入。
之后的研究者多从服务功能的角度来界定。布朗宁和辛格曼(Browning and Singelman,1975)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其他企业和公共机构提供服务的产业,并且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其主要投入为人力资本及知识资本。
Howell和Green(1987)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保险、银行、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业以及职业和科学服务等。
Marhall(1987)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三大类:与信息处理相关的服务业、与实物商品相关的服务业和与个人支持相关的服务业。
Martinelli(1991)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与资源分配和流通相关的活动、与产品和流程设计及创新相关的活动、与生产本身相关的活动以及与产品推广和配销相关的活动。
汉森(Hansen,1994)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的是中间功能,包括上游的活动(如研发)和下游的活动(如市场)。
目前,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对其的定义为“Producer ser-vices are intermediate inputs to further production activities thatare sold to other firms”,即生产性服务是指作为中间性投入提供给其他企业的、促进生产活动的服务。
我国学者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侯学钢(1997)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随着工厂制度确立得以迅速发展,其实质是为社会物质生产提供各种非实物形态的厂商服务业。钟韵、闫小培(2005)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体现为中间投入,是信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却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程大中(2006)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中间投入品,密集地使用劳动力和其他知识资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性,服务存在差异化。
总结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有三大特征:①它是一种中间投入,这是区别于其他服务业的一项决定性因素;②它通常表现为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但这三种性质不一定同时表现,往往至少具有其中一种特征;③处于不同产业链环节的行业服务具有差异性。
二、对生产性服务业外延的界定
对生产性服务业外延的界定,学者们往往根据其涵盖的具体行业门类进行界定,但至今仍未达成广泛共识。
Browning和Singelman(1975)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经纪、工商服务、咨询中介和培训等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
Howells和Green(1987)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除了保险、金融、其他商业服务业、职业培训外,还包括科学服务等。
Marshall(1987)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与信息处理、实物商品和个人支持相关的三种服务业。
英国标准产业分类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批发分配业、废弃物处理业、货运业、金融保险、法律服务、会员组织及其他专业服务。
我国各地区由于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生产性服务业所包含的内容与重点也有所不同。中国香港贸易发展局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专业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及与贸易相关的服务。
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10个大类、34个中类、135个小类,为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对比分析提供了依据,但目前还未在各省(区、市)完全落实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统计体系。
各省(区、市)结合自身发展特色,也提出了不同的行业界定。《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5〕10号)将其界定为研发创新、现代物流、专业服务、电子商务、售后服务及品牌营销、人才支撑等六大类行业。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标准提出,生产性服务业范围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等十个大类。上海市统计局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农业服务、制造维修服务、建筑工程服务、环保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批发服务、金融服务、租赁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及教育服务等12个类别。《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意见》(浙政办发〔2015〕37号)将其界定为信息服务、研发服务、创意设计、融资服务、物流与供应链服务、服务外包、商务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八大类行业。《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41号)将其界定为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六大类行业。
归纳以上研究及政府相关界定可以看出,其分类大致从三个角度来进行:①从服务类型的角度对相关行业类型进行了罗列,如金融、保险、会计与审计、广告等;②从服务内容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可提供的服务内容进行归纳,从而划分出相应的行业类别,如与信息处理相关的服务包括流程处理、研发、广告、市场研究等;③从价值链角度,根据生产性服务业所处的位置进行分类,如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市场营销,中游的贸易、运输等。
综合以上对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及外延的分析,结合国家和各省(区、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统计分类意见、相关统计基础,考虑数据可获得性及与西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发展相结合的需求,确定本书研究涉及的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重点包括研发设计、金融、物流、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及品牌营销八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