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亚平宁战争(撒丁媾和)
代戈位于米里希摩东北。法军一旦攻占代戈,就意味着切断了奥、撒主力之间的最后联系。
14日下午2时,马塞纳师和拉哈普师联合,率领共20,000人,从敌人的正面和后方同时发起进攻。在法军强大的攻势下,奥军支持不住,被迫放弃阵地,狼狈溃逃。法军乘胜追击,一举攻占了代戈村。
占领了代戈后,拿破仑决定挥师切瓦,进攻撒军,在代戈只留下了少量法军。
然而,以外发生了。15日凌晨3时,在代戈的东面突然出现了一个奥军的师,他们趁法军不备,发起猛攻。黑暗中,法军还以为是碰上了奥军主力,惊慌失措,混乱不堪,没多久,便被赶出了代戈村。
原来,这支奥军是从沃尔特里开来增援代戈守军的,由于夜间行军,在山区迷了路,没有赶上14日下午的那场战斗。当他们发现据守代戈的法军很少时,便斗胆发起进攻。
代戈失守的消息传到拿破仑那里,拿破仑立即率领前往切瓦的军队连夜赶回代戈。在拿破仑的指挥下,法军对孤立无援而又立足未稳的奥军发起猛攻。奥军凭借代戈高地的坚固工事拚命抵抗。
这时,拿破仑的助手拉纳表现得异常勇敢,他亲自率领两个营的轻步兵,沿代戈高地左侧斜坡爬上去。这是很危险的,他们相当于在爬一座陡峭的山,而且无法用枪支开火攻击。敌人只需要扔块石头下来都有可能砸死人,所以拉纳简直是在拿生命做赌注。
但是即使拉纳企图通过迂回包抄偷袭敌人,但是奥撒联军毕竟不是瞎子。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拉纳的意图,并且立刻炮击拉纳的两个营。虽然拉纳的部下十分勇敢,但是无奈敌军炮火猛烈,他的两次行动均未成功。拉纳被奥撒联军的嚣张激怒了,在第三次进攻中,他用剑尖挑着帽子,冒着炮火冲在最前面。士兵们被他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激励,他们个个奋勇前进,终于收复了代戈高地。战斗结束后,拉纳被拿破仑破格提升为旅长。
代戈失守了,奥军与撒丁军队的联系被彻底切断了。拿破仑于是把作战锋芒转向切瓦的撒丁军队,准备先干掉这支比较弱小的军队。切瓦位于塔纳罗河上游,是从南部山区通往皮埃蒙特平原的重要门户。切瓦共有撒军15,000人。
4月16日,拿破仑下令对切瓦的撒军发起进攻,奥热罗正面攻击,塞律里埃和马塞纳左右迂回,以期包围撒军。科利将军觉察了法军的企图,为了避免被包围,于17日晚放弃了切瓦。撒军在夜色的掩护下,退往科萨利亚河岸,占领了坚固阵地,依托防御工事抵御法军。
法军占领切瓦后,立即尾随撒军西进,对扼守坚固阵地的撒军发起强攻。由于地形生疏,进攻准备过于仓促,再加上塔纳罗河泛滥,奥热罗和马塞纳都没有能按时出现在敌人的侧后,法军从正面进行的多次冲击均被敌人打退。一连几天,法军伤亡严重,在敌人阵地前丢下了大量尸体。这时,拿破仑接到情报说,驻守在阿奎及其以北的奥军正在向切瓦方向移动。拿破仑顿感大事不妙,急忙召开军事会议。会上一致认为:不管士兵如何疲劳,法军必须毫不迟疑地再次向撒军发起进攻。否则,法军将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
4月22日,法军准备就绪,刚要对撒军发起进攻,突然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只见撒军列好队伍,自动撤出了阵地,并匆匆地向芒多维退却了。原来,科利打算避开法军打击的锋芒,将撒军转移到芒多维东面一个更有利的阵地上。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一行动不仅让拿破仑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几天来使法军付出巨大代价的坚固阵地,而且使撒军在退却中遭到法军优势兵力的包围。拿破仑立刻率军如同狼一般扑了上去,凭借法军强大的机动战术追击撒军。在法军强有力的打击下,撒军无暇巩固阵地,只好撤出芒多维,向都灵方向仓皇撤退。科利事后为自己这一愚蠢行动追悔万分。
拿破仑令骑兵对溃退的撒丁军乘胜追击。撒军丧失了全部大炮和辎重以及最精锐的部队,不少将军被俘虏。奄奄一息的撒军再也无力抵御法军的进攻。因为再打下去,他们要被拿破仑一举全歼了。所以撒丁国王被迫宣布退出战争,派代表到都灵南面的凯拉斯科城,同拿破仑进行单独媾和的谈判。
4月28日,谈判正式开始。拿破仑以胜利者的身份向撒丁王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撒丁必须退出反法联盟,并派全权代表去巴黎缔结和约;撒军必须交出科尼、切瓦和托尔托纳三个要塞;在托尔托纳移交法军之前,暂时交出亚历山大里亚;法军将控制目前所占领的一切地方;法军可以在皮埃蒙特境内自由通行,并有权在瓦伦察渡过波河;地方警察必须解除;正规军要分驻各地作为警备队,无论如何不得引起法军不安。
这些条件遭到撒丁代表的严辞拒绝,会场气氛十分紧张,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最后,拿破仑充分发挥他的外交才能。
当时拿破仑看了看手表说:“先生们,我已经下令在下午两点发动总进攻了。从我们这里到意大利军团需要骑马跑四五个小时。如果你们不快点的话,恐怕……”
拿破仑就用这种恐吓的方式迫使他们接受了全部条件。当天中午,双方正式签署了停战协议。这样,皮埃蒙特,这个通往意大利北部的大门,在不到一个月的短短时间里,就被拿破仑打开了。
撒丁国王,这个曾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两兄弟的岳父,感到女婿的事业和自己的威严同样扫地荡尽,在签署凯拉斯科停战协议后数日,便抑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