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化学课之银镜反应
半个月过去了,有了理论为支撑,在以赵元化为首的攻关小组经历了上百次的实验之后,终于解决了玻璃退火问题,也积累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对于玻璃强度的增加和透明度的增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试验过了玻璃作坊做出的蒸馏器、烧杯、试管等等一系列化学仪器之后,张石川满意的点了点头。
“小川,你做这些奇怪的玩意到底有啥用?不能就是普通的杯子吧?这造型也太……烧水直接用壶不好吗?”
张石川笑了笑:“赵叔,以后这间屋子就叫实验室,除了你我,外人一概不许入内!小娥也不行!还有,我接下来要教你的东西,也不可轻易外传……”
见张石川说得如此郑重,赵元化重重的点了点头,他知道,张石川又要给自己打开一个新的大门了,那里面有数不尽稀奇古怪的变化。
“以前咱们说过,万物皆可煅烧,赵叔你现在很有体会了吧?”
赵元化点了点头,的确,沙子、石灰石、火碱、高岭土、黏土等等等等,这些东西只要换一种组合,就可以烧出来玻璃、水泥、陶瓷等等等等看起来完全不同的东西,那熊熊的火炉让他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下面讲的是:万物皆可干馏!”
“干……干馏?”赵元化又接触了一个新鲜词。
“对,干馏,就是隔绝空气加热。比如烧炭,不管是木炭还是焦炭,其实都是一种干馏,只不过设备太落后了。这些等以后有了条件,我们会改进现在的焦炭工艺。”
张石川拿起了几个器皿一一给赵元化讲到:“这个叫蒸馏烧瓶,这个叫冷凝管……”
张石川的手有些微微颤抖,似乎他已经几个世纪没有碰过这些以前天天打交道的器皿了。看着烧杯中的液体,张石川长出一口气。(硫酸和硝酸这两种东西怎么做不写了,和谐万岁,有兴趣的自己查吧。)
“这怪味的水,有啥用?”赵元化把鼻子凑到杯口。
“别这么闻!要这样!”张石川做了一个用手扇风的示范,严肃的说道:“以后在这间屋子里接触的任何不熟悉或者未知的东西,都要小心再小心,比如这个,我们是在绿矾里面干馏出来的,叫做绿矾油,当然,也可以叫它——硫酸。”
为了引起赵元化足够的重视,张石川倒了一点在一块铁板上。看着冒烟冒泡然后被腐蚀出一个洞的铁板,赵元化有些惊恐。
有了硫酸和硝石,硝酸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张石川捅了捅因为眼看见一块银子扔进硝酸中开始冒泡溶解,最后化为乌而呆若木鸡的赵元化:“赵叔,记住,这两种酸,都很危险,混合在一起更危险,你最好还是不要探索我没有告诉过你的东西。”
此刻,他脑子里想到的是硝化纤维、硝酸甘油、苦味酸、三硝基甲苯……“化学化学,物质变化之学,这门学问,用得得当,可以造福人类,用得不得当,那就是史无前例的灾难。”
“化学?史……史无前例的灾难?”赵元化木讷的重复着。
张石川轻轻叹了一口气,把脑子中的各种炸药暂时忘掉:“走吧,咱们去给小娥变魔术。”
屋内一个碳炉上面烧着一锅热水,张石川把装着硝酸银的大号烧杯放到热水中:“小娥,你看好了啊,哥的魔术要开始了,你看,这是透明的神奇魔水,这是一块玻璃……”
张石川用一个木夹子夹住了玻璃的一角,放进硝酸银和饴糖的混合溶液中。葡萄糖实在做不出来,麦芽糖应该也没问题吧……他心里也没底,毕竟当初做实验都是用的葡萄糖。几分钟之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张石川把玻璃拿了出来。
镜子被夹子夹出水面的那一刻,屋子里安静了,几双眼睛看着玻璃一点点的出水,那银亮的光泽,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银……银!银子!”王奎山的声音有些发抖。
“真的是银子!只听说戏文里面说,点石成金,没想到川哥能点玻璃成银!发……发财了!”
“咳咳,各位,是银子,不过不是什么点玻璃成银子,只是薄薄一层银子涂在了玻璃上,现在不能叫玻璃了,应该叫银镜。”
张石川一面说着一面将镜子安进早已预备好的木框中,然后把赵娥拉过来,用镜子照了照她的小脸:“看看吧,这就是我的小娥妹妹。”
“这……这……这是我吗?”小娥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有点不敢相信。
她抢过了张石川手中的镜子对着他照了照:“哇,这镜子里的川哥和川哥果然是一模一样!可比铜镜清晰太多啦!”
一时间好多脑袋挤成一团,都想看看在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张石川呵呵傻笑,感觉自己好像在哄一群幼儿园的孩子。
“咱们,咱们是要做银镜卖?”冯树秦兴奋的搓着手。
“嗯,这就是咱们下一个项目。”张石川接过了镜子:“不过大家也别太激动了,这东西,大清已经有了。我上次去雍亲王府的时候就看到过一面落地的镜子,做工不比咱们的差,咱们这不算是垄断,只能是和那些运送银镜来大清赚钱的人抢一杯羹。好了好了,别抢了,既然可以做出来,自然是咱们自己优先用,一人先发一面,不过这第一面银镜,老规矩,还是小娥的。”
赵娥喜滋滋的接过了镜子,踮起脚把小脸和张石川的脸贴在一起,然后用镜子照了照,镜子里反射出两个稚气未脱的小小少年,赵娥甜甜的一笑,漏出一颗小虎牙。
“啊,这要是有个手机多好,拍下这张照片……”正想着,张石川的脸蛋被赵娥的小嘴轻轻啄了一口,然后小丫头抱着镜子飞快的撒丫子跑掉了。
“咳咳……川哥,这喜酒啥时候喝啊?”冯树秦贼兮兮的看了看张石川,又看了看赵元化。
“嘿嘿嘿嘿嘿嘿……”赵元化傻笑着看着刚刚被丢进溶液里的玻璃,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傻笑什么。
“我!小娥……她还是个孩子啊……”
“西洋镜!”王钧看到镜子的反应和其他人截然不同,显然,他见过这玩意。
“对,就是西洋镜,不过现在不是西洋才产的了,还是叫它银镜吧。还有这个,一起拿去卖,价格你看着定,我相信你的眼光。”
张石川说着把一个寸许的小玻璃瓶拔掉塞子递给了王钧:“洋人叫它香水,有些俗气了。你若是有更好的名字,自己拿主意吧。现在京师里也有的卖,都是西洋传进来的,你可以买一些回来对比一下。现在咱们能做的只有这几种香型,日后还会增加。香水和镜子都是女人家喜欢的东西,你放在一起卖,香水要卖得贵一些,若是多买几瓶,送一面镜子也使得。咳咳,好了,这些小细节不用我操心了,你自己发挥。”
“好的,我知道了川哥。”王钧点点头道。“此次我来,还有一件事,山西介休范家的人找到咱们的天宝阁,说是想进一批玻璃发往京师其他各地,若是销路打开,希望长期合作。”
“山西介休范家?”张石川头一次听到这个词。
王钧压低了声音把范家的发家史大概说了一遍。
介休范氏经商始祖叫范永斗,明末时在张家口经商,经常出入辽东,是当时有名的八大商人之一。
由于当时商人经常出入关内外,为满清提供军需物资和情报,满清入关称帝后,顺治皇帝为答谢八大商人,在紫禁城设宴,亲自召见,尝赐朝服,编入“御用皇商”行列。
范永斗被任命为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取得了别的商人无法享有的经济特权。
范毓宾是范永斗的孙子,他具有聪颖卓越的经济头脑,继承祖业后不负众望,使范家商务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他主政时,担当了“承办、采运军粮”的大官差。
清朝初年,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由于运送军粮花费过大,“输米馈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作为皇商接受这项官差后,认为虽然返贩军粮艰苦,但依仗自己多年经商的经验,认为不仅有利可图,又可报效国家。他请求以每石米低于官价三分二的价格自费办售军粮,康熙闻奏大喜,遂即准请。
范毓宾感受皇恩浩大,表现出令人感慨的忠诚。他凑足144万两白银,补运军粮计为百万余石,为清政府节省费用600余万两。
康熙时,国内铜斤(造铜钱用的原料)严重短缺,政府允许商人赴日本购买铜斤。范氏把握时机,奏请内务府,承担了贩运洋铜的大部分业务,获得巨大利益。不只是铜斤,直隶、河南两省的盐引也都在范家手中把控着,如今正是清王朝数一数二的红顶商人。
张石川边听边点头。对于晋商,他只知道乔家大院,可用王钧的话来说,乔家给范家提鞋都不配。
张石川一拍桌子骂道:“这就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大汉奸啊!如果没有这范家给满清提供军需和情报,是不是大明没有那么快就灭亡?”
“咳咳,川哥慎言,您现在可是大清命官……”
“我……”张石川顿时没词了,他突然感觉到自己似乎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对于介休范氏,汉奸一词是没错的,可自己为什么要怀念明朝?这是隐隐的对大清有一股敌意?
张石川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小辫子。
“川哥,和范家这生意,咱们是做还是不做?”王钧看着张石川阴晴不定的脸,小心的问道。不知从何时起,他发现自己有点怕这个比他小将近十岁的小孩……
“做!为什么不做?一切照你的章程。还有这银镜,香水,只要他要,只要利润有保障,都拿去让他们卖。”张石川想都没想就拍板了。
这范家用铜斤赚国家的钱,用盐引刮老百姓的血汗,现在咱们给他玻璃、镜子和香水,反正这些都是有钱人才能用的东西,让他替我打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