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义渠的邦交
早晨刚起床,犀长老过来报告说:“昨日魏使来到义渠国,请王叔即刻赴魏国大梁,公孙丞相有要事相商。因昨日王叔不在宫中,因此耽搁,留下魏使小住一夜,等您回话。
“此事关乎国家邦交,理应报告王妃,她知道吗?”由渠说。
“魏使明说要您回话,我就未曾告知王妃。”犀长老说。
“赶快告诉王妃,让众臣都到王宫大厅议事。”由渠说完,犀长老应允着出去了。
由渠心想,这韩魏两国肯定又要再生战端。先与众臣分析一下当前的形势,他去了魏国也好见机行事。由渠来到议事厅,王妃携带着小世子已经等候在那里。出于礼节他向王妃禀明事由,王妃说:“她已知晓,一切邦交事宜全凭王叔做主,她一个妇人根本就不懂。”
由渠马上召见魏使问明缘由,并回复:“他即刻启程前往大梁面见魏王及公孙丞相。”
魏使走后由渠向众位臣工分析了当前赵、魏、韩三国的战略意图。
“据魏使讲秦国战败割地赔偿。秦王将本属魏国的西河之地,划给了韩国,而将本属韩国的上党郡给予魏国,公孙衍听闻非常生气。秦王存心不良,意在挑起韩魏之间的矛盾。为日后的韩魏之战埋下祸根,魏王此举定是拉拢义渠以牵制秦国,达到他们的目的。此时韩魏已经与义渠交好,旨在加强同盟关系而已。我们最可怕的敌人是秦国,函谷关一战,秦国割地赔偿,秦王也一定会记恨于义渠国,若干年内如若秦国无战事,必定会出兵伐我。为了义渠的安宁与太平,我们必须主动结交赵魏韩,迫使秦国既不敢轻易出兵伐我又要主动与我们交好。义渠国的大半领地与秦国接壤,这些年我们学习秦人农耕、练兵之术,受益匪浅,如果能与秦国发展商贸往来也是明智之举。”
由渠讲完,众臣颔首默许,随即散去。
王妃对由渠说:“王叔此去魏国又是好些时日,我已派遣衡长老秘密前往秦国,接令千金回国。孩子要是到了,见不到父亲如何是好?还望王叔早去早回,免得众人担忧。”
“此去大梁只是例行邦交,不会耽搁太久。不过秦国若有使臣到来,王妃尽管允诺。”由渠说。
王妃眨巴着眼睛,脉脉含情地望着由渠。小世子也快十岁了,如今个头长了不少。由渠说:“照顾好世子,我去去就回。”
由渠走后没几天,他的女儿就到了义渠国,此举应证了由渠的说法却超出了王妃的料想。秦国不但将由渠之女派使臣护送回来,同时还送上秦国产的布匹和粮食,以示友好。
出使义渠的使臣恰巧是由渠的老丈人。此时他已弃商当官了,在栎阳的一个小县做县丞,虽然官阶卑微,但也洗去了商贾的身份自然是满心欢喜。他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确系秦王的刻意安排与由渠有着莫大的关系。秦使未能见到由渠执意不肯走,怎奈时日有限,不便再等就回去了。
王妃见到由渠的女儿自然很高兴,这孩子长小世子两岁,可能是饥饿的缘故,长期的营养不良身体很瘦弱,孩子年龄小,没见过多少外人。来到义渠又语言不通,不肯留下,哭着喊着要回秦国去,只有王妃一人会秦国的方言,能与她沟通交流。在王妃的悉心照料呵护下,孩子才算勉强留下了。夜里偌大的王宫空荡荡的,孩子一个人不敢睡,王妃便将她领来与自己同住,教导小世子善待姐姐并一起玩耍游戏。
由渠来到魏国,在公孙衍的引见下魏王亲切接见了他,自然是客套一些两国邦交永结同盟的官话。他感觉魏国的强大也只是暂时的,魏王昏庸无能,一切全凭公孙衍支撑,要是没有了此人,魏国将是一盘散沙,难成大业。接着公孙衍又知会了赵韩两国,他们也抛来了橄榄枝,邀请由渠到赵韩两国建立邦交,共话未来。原本由渠只是来例行两国邦交,哪知事情的变化,总是出人意料。
由渠早有窥探赵韩两国实力的想法,此番盛情邀请当然不能拒绝,说不定借此机会还可以学习赵韩两国的治国方略,如此两全其美的事情,岂能错过。于是由渠率众随从先到赵国,与平原君畅谈国事,顺便游历一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国策,让由渠大开眼界,没想到赵国人放弃原来的宽衣博带和战车战术,换以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仿制胡人的皮靴,训练单人骑兵战术。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由渠暗自惊叹赵王制定的国策,数年内定会使赵国日渐强大。这一点由渠看在眼里,铭记于心。
告别了平原君赵胜,由渠赶紧派人送信回义渠报个平安。接着一路南下到了韩国新郑,在申差和暴鸢的引见下,韩王在王宫大殿亲切接见由渠,韩王一席话让由渠感觉韩王顽固保守,不图改革自新以求强大,权且安乐度日而已。韩国夹在赵、魏、齐、秦的中间很难有向外扩张的余地。
由渠拿到了韩王的通关文书,分别走访了韩国的平阳、宜阳等地,这些地方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他们的冶金技术非常发达,铁质农具的制造,有利于韩人开荒种田,提高劳动效率,又有黄河水的灌溉,粮食产量非常高。先进的冶金技术,铸造出来战国时期最先进的兵器。
此番寻访赵、魏、韩三国,由渠收获满满。如今的华夏大地上诸侯争霸,割据一方。表面上看战国七雄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但只要深入国内去仔细探究和分析就会发现各国的君王、制度、军队及对外策略大不相同,这也让由渠学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略。用这些方略治国理政,日久必然会见成效。由渠深信赵、魏、韩三国若干年后,在各自的国策和方略下,通过战争的优胜劣汰法则,会将这三国的命运送上不同的道路,最终的结局都是一切因果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