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帝下令查究李鸿章的失察失责
加之,恰在此时北京政府内部产生了一群主和派,主和的声浪一时甚嚣尘上,他们要求追究李鸿章的失举,光绪皇帝对李鸿章平时的政敌户部尚书翁同龢、礼部尚书李鸿藻委以重任,会同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王大臣等,首先评估分析李鸿章此前措施的得与失,然后进一步讨论朝鲜事件引发的各种利害关系,最后列举了他如下数条罪状:第一,对日本的提案(指委派共同委员的提案)未详加审议便断然拒绝;第二,将与有旧交之谊的日本相关的事件擅自首先与俄国公使商议;第三,本年正值皇太后庆贺还历的大典之年,却欲挑起不祥的战争。这几条罪名的举出犹如当年卫灵公责难弥子瑕让桃的典故[26]一般,实在是前后矛盾、令人捧腹,但在北京政府中,类似的情形并不鲜见。李鸿章遭此厄运,其增派大兵的计划也在内部遭到了阻挠,在7月22日之前无法实施(在丰岛海面被我军舰“浪速”号击沉的英国建造的“高陞”号上所乘坐的人员,就是增派兵员的一部分,如果李鸿章的增兵计划早日被接受并及早实施的话,“高陞”号也可免遭此祸,且在牙山、成欢的叶、聂二将在开战之时,兵力上也会占据优势)。
李鸿章成了这次因朝鲜问题而挑起日中纷争的发动者和主谋。不用说,功罪都归于他一身了。可是,如今事态正在发展中,特别是国运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北京政府还在热衷于党争内讧,对他加以荒唐的谴责,使其无法充分地实施自己的计划,且还要背负沉重的责任,这不仅是李鸿章个人的不幸,更是中国政府自己将国家陷到了绝境。就在北京朝廷和李鸿章之间的内部争斗持续不断的时候,朝鲜的时局已经相当紧迫,在牙山、丰岛发生了海陆之战,日中两国分别发布了宣战文告,和平破裂,战争开始了。顽冥不化的北京朝廷,大概此时也觉悟到了此刻已不是指责李鸿章的过失以图自快的时候了吧,或许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他来担当重任,李鸿章在遭此厄运之际,依然挺身而出来执掌日清战争的大局,日夜奔波于外交和军事两个领域,其内心的苦楚也真令人心生怜悯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