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认识使命,做人生赢家·
我经常会和周围的朋友探讨: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有个朋友说:“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就是经历而已。”我并不认同他的观点,我相信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个世界并不是随机产生的结果。
以前,我觉得活着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当然,这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才想要变得更好,并以此作为人生的使命。怀着这样的使命,我活得非常辛苦并且找不到方向。
过了很多年我才发现,我一直在通过不断地和人比较、不断地竞争证明自己在变得更好,但是我却活得越来越不开心,越来越没有方向感,越来越焦虑不安。我慢慢地明白:也许我走错了。
那到底什么样的道路才是对的呢?我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想要了解自己,我不想再陷入“松树和桃树比着结果子”的剧本里。我开始对人生的意义和使命感兴趣,我想要搞清楚自己是谁,想要知道自己这一生到底要做什么。于是我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内在探索之路,这一路收获了无数的感悟,颠覆了我几十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这场游戏的规则到底是什么?如何提升自己的人生满意度?这些真的是每一个人生下来就应该知道的信息,否则真的要白白蹉跎多年不得要领。接下来我就把探索多年发现的规律逐一分享给你。
生而不同,所以不同
有人认为,人生来是一张白纸,是后天的环境和遭遇导致每个人性格和经历有所不同;也有人认为每个人生来就不一样,比如同样都是婴儿,有的特别爱哭,有的却很安静。我个人认为,人和人生来就是各不相同的,而后天的环境和遭遇会加深这种差异。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里的主人公哪吒本应是灵珠,却意外成了魔丸。这使得他从小就不被人接受,被全村人当成妖怪,受尽白眼。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天,父母告诉他,他是灵珠转世,所以有不同于常人的超能力,村民才会惧怕他。这让哪吒非常兴奋,决心好好练习武艺,将来为民除害。两年后,他却得知自己是魔丸转世的真相,并且中了天雷咒,即将被天雷摧毁。这让他无比愤恨、伤心、绝望,他恨自己的身世和宿命,也恨父母的欺骗,他觉得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在自暴自弃中完全堕入魔性,差点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再后来,他又意外得知父亲为了解除他的天雷咒,自愿一命抵一命,换取他的平安。父亲对他的无条件的爱深深感动了他,于是他又返回村里,拼尽全力拯救了父母和全村人,成了大英雄。
电影中的剧情虽然是虚构的,却依然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电影中有句很经典的台词:别人的看法一点儿都不重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大家都觉得哪吒是妖怪,哪吒确实可以活成妖怪,跟全村人作对;但他也可以利用魔丸的超能力活成英雄,拯救全村人。
这里面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我们确实生来不同,并且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比如出生时间、年龄、种族、家庭、环境等;另一方面是即使有这么多限制,我们依然能拥有无限种可能,而这全凭我们自己的信念。
这就好像玩游戏,不同的玩家选择同一个英雄,最后的结果却千差万别。没有打不好的英雄,只有不会玩的玩家。
所以,我们既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身份”,也就是我们的特点和限制,还需要认识到自己在这个基础上依然有无限种可能,然后巧妙地运用我们的特点完成使命。比如,哪吒及其父母需要接受哪吒是魔丸的事实,接受他生来就有巨大破坏力的事实,如果非要勉强他跟别的孩子一样温顺、乖巧、可爱,不但他做不到,而且也会给所有人带来无限的痛苦。既然如此,还不如充分发挥他的特点,让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斩妖除魔,完成他的使命。
这就好像在自然界,我们从来不会说每种动植物的缺点是什么,而只会说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比如,我们绝对不会说松树的缺点是不能开花、不能结果子,牡丹的缺点是太高调、太爱出风头……我们尊重每种动植物的特点,不会拿它们去和其他的种类比较。
同理,作为人,我们也要尊重自己的特点。因为特点不同,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方式自然也就不同,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轨道。
比如,我有个老师是学国画的,她的丈夫也是学艺术的,但他们的孩子居然是个计算机高手,在小的时候就拿了国家级的编程奖项。我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不让他学艺术呢?”老师很无奈地回答:“我当然想了,但是我儿子对画画一点儿都不感兴趣,就是喜欢编程,那就由他去吧。”
看看你自己,再看看你身边的人,有多少人正在从事和父母相同的职业?恐怕寥寥无几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追寻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有很多小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对某样事物的强烈好奇和过人天赋,“子承父业”似乎已经是很少见的事情了。
高晓松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孩子都是带着剧本来的,父母不要过多打扰,唯有用爱与尊重来喂养孩子,使他们茁壮成长、羽翼丰满,终有一天他们会飞向自己心中的理想所在。
可能你会说:我觉得自己从小到大都普普通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也没什么天赋。先别急着下结论,在后面的章节中,我将通过一系列步骤带你找到自己被忽视的闪光点。这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更没有完全相同的经历,每个人都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只是需要你有一双擅长发现的眼睛。
在行动中破“局”改“剧”
既然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又都有自己的剧本,那全世界岂不是有几十亿个不同的剧本?想象一间巨大的文件室里陈列着无数个剧本,每个人通过自己唯一的号码就能找到对应的剧本,上面记载着自己的一生。你是不是很想要找到这个独一无二的剧本,但是却感到茫然无措呢?
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虽然每个人生来不同,剧本也看似完全不一样,但里面还是蕴含着特定的规律的。
比如,我前一阵子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她向我介绍自己的时候,说她曾经做过一个很专业的性格测试。刚好我也做过那个性格测试,我感觉我们应该是同一种性格,而那种性格是所有性格类型里最少见的一种,只占总数的2%左右。
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们测试出的性格类型一致,平时的思考方式、说话方式也很相似。后来通过一次闲聊我才知道,她和父母的关系模式与我和父母的关系模式非常相似,她妈妈的性格和我妈妈的性格也很相似,都是比较特别的那种。
不仅如此,我们的人生经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工作过的公司类型、业务类型、职位、感情经历、性格的转变等。而且,我们的伴侣之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虽然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但我并不想把人生的轨迹全部归因于此,毕竟人生不是由宿命决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人生。但是,这样的“巧合”还是让我非常吃惊,我感觉人生就像格子,相似的人会进入相似的格子,演绎相似的剧本。如果每个格子都是一个典型的“局”,这不就是程序吗?
除了这种无意识形成的“局”,还有很多人为设下的“局”等着我们去应对,常见的就是商家的各种促销广告、银行的各种信用卡优惠策略等。这些“局”都在想方设法地让你多消费,而不管你是否会因此负债。如果你不幸多头负债,用下一张信用卡去还上一张信用卡的钱,彻底依赖上信用卡,我想商家应该会很开心。这样的人越多,他们就越赚钱。
我没有一张信用卡,也从来不去看各种促销广告,对各种会员体系也无感,我只买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东西。有一次老板问我:“假如你作为一个用户,怎么看这些促销广告的设计风格?”
我说:“我从来不看促销广告,因为信息太多了,视觉风格太浓重了,我担心会影响我的购买决策。”老板很无奈地说:“就是为了影响你啊。”
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沉迷于各种“局”中无法自拔(如同程序自动运行),而精通人性的设“局”者(如同编程者)则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无论是“大局”还是“小局”,都和程序很相似。
我们的人生剧本的背景,就是各种“大局”和“小局”的组合。“大局”是你的初始设定,包括家庭环境、外表等;“小局”是你经历的各种事件、诱惑以及你的行为模式等。
相似的“大局”可能导致相似的性格、相似的待人接物的模式、相似的人生轨迹,因为它是剧本的框架;灵活多变的“小局”则填充了剧本的内容,它是丰富的剧情素材。
所以几十亿个看似完全不同的剧本背景设定,其实是由各种元素交叉组合而成,最后生成了大量不同的内容而已。我们就这样成了诸多程序代码中的一个姓名字段。
你可能很想知道这背后具体的运作原理,想知道自己的剧本到底是怎样生成的。其实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修改自己的剧本?否则,我们即便知道自己是谁,找到了想要的方向,也会受限其中,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但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哪吒完全认命,认定自己就是魔丸转世,不可能斩妖除魔、为民除害,即使他想要做个好人也会劝自己“算了吧,我根本不是那块料”。如果我老师的孩子明明想学计算机,看到自己出身艺术世家就以为“我没有能力学好计算机”,那他就只能遗憾地埋没自己的天赋了。
所以,光了解自己并找到想要的方向还不够,那只是认知层面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冲破“局”的阻碍并勇敢行动,最终改变原先设定的剧本。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使命。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呢?爱因斯坦说过:“我们面对的重大问题永远不能在产生问题本身的层次上被解决。”
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假如你有个羊圈,你突然发现里面的羊每天都会少一只,你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所以,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机械地解决表面问题,最好的方式是拓宽视野,从更高的角度往下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