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体与人台测量
一、测量的意义
为了对人体体型特征有正确、客观的认识,除了进行定性的研究外,还必须了解人体各部位的体型特征,并能用准确的数据表示身体各部位的特征。在内衣结构设计中,为了使人体着装时更加舒适,就必须要了解人体的比例、体型、构造和形态等基本信息,故测量人体尺寸是进行内衣结构设计的前提。由于内衣紧贴人体,加之一些部位比较敏感,内衣结构设计通常在内衣专用人台上进行,故人台的测量在内衣结构设计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测量的基准点和基准线
人体形状比较复杂,要进行规范性测量就需要在人体或人台表面上确定一些点和线,并将这些点和线按一定的规则固定下来,作为专业通用的测量基准点和基准线。这样便于建立统一的测量方法,测量出的数据才具有可比性,从长远看也更有利于专业的规范发展。
基准点和基准线的确定基本要求:一是根据测量的需要;二是点和线应具有明显性、固定性、易测性和代表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测量基准点和基准线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固有的,不因时间、生理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一般多选在骨骼的端点、突起点和肌肉的沟槽等部位。
三、测量的主要基准点
1.人体测量基准点(图1-1)
①头顶点:以正确立姿站立时,头部最高点,位于人体中心线上,它是测量总体高的基准点。
②侧颈点:在外侧颈三角上,斜方肌前缘与颈外侧部位上联结颈窝点和颈椎点的曲线交点。通常也被称为颈根外侧点(SNP)。
③前颈点:左、右锁骨的胸骨端上缘连线的中点。通常也被称为颈窝点(FNP)。
图1-1 人体测量基准点
④后颈点:第七颈椎棘突尖端的点。通常也被称为颈椎点(BNP)。
⑤肩端点:肩胛骨的肩峰外侧缘上,向外最突出的点。通常也被称为肩峰点(SP)。它是测量肩宽和袖长的基准点,也是确定衣袖缝合对位的基准点。
⑥胸高点:乳头的中心点。通常也被称为乳头点(BP)。它是测量胸围的基准点,也是确定胸省长度的参考点,在结构设计中胸省处理时很重要的基准点。
⑦左胸高点:左乳房的乳头点。
⑧右胸高点:右乳房的乳头点。
⑨乳外侧点:乳根线与过胸高点的水平面外侧的交点。
⑩乳内侧点:乳根线与过胸高点的水平面内侧的交点。
⑪乳下点:乳根线与过胸高点的垂直平面的交点。
⑫腋窝前点:在腋窝前裂上,胸大肌附着处的最下端点。通常也被称为前腋点,是测量胸宽的基准点。
⑬腋窝后点:在腋窝后裂上,大圆肌附着处的最下端点。通常也被称为后腋点,是测量后背宽的基准点。
⑭桡骨点: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通常也被称为肘点,是测量上臂长的基准点,也是确定袖弯线凹势的参考点。
⑮尺骨茎突点:尺骨茎突的下端点。
⑯桡骨茎突点:桡骨茎突的下端点。
⑰外踝点:腓骨外踝的下端点。
⑱胫骨点:胫骨上端内侧的髁内侧缘上最高的点。
⑲大转子点:股骨大转子的最高点。
⑳会阴点:左、右坐骨结节最下点连线的中点。
㉑前腰围中点:腰围线的前中点。
㉒后腰围中点:腰围线的后中点。
2.人台测量基准点(图1-2)
图1-2 人台测量基准点
四、测量的主要基准线
(1)颈根围线(NL):该线通过左右颈根外侧点(SNP)、颈椎点(BNP)、颈窝点(FNP)测量得到的尺寸,是测量颈根围的基础线。
(2)胸围线(BL):通过胸部最高点的水平围度线,是测量人体胸围大小的基准线。
(3)腰围线(WL):通过腰部最细处的水平围度线,是测量人体腰围大小的基准线。
(4)臀围线(HL):通过臀部最丰满处的水平围度线,是测量人体臀围大小的基准线。
(5)背中线(BCL):经颈椎点、后腰中点人体纵向左右分界线,是服装后中线的定位依据。
(6)大腿根围线:大腿根部的水平围度线。
(7)肘围线(EL):经过肘关节一周的线。
(8)腕围线:经过腕关节一周的线。
(9)膝围线(KL):经过膝关节的水平围度线。
五、测量部位与方法
1.水平尺寸
水平测量如图1-3、图1-4所示。
①头围:两耳上方水平测量的头部最大围长。
②颈围:用软尺测量,经第七颈椎点处的颈部水平围长。
③颈根围:用软尺经第七颈椎点、颈侧点及颈窝点测量的颈根部围长。
④肩长:被测者手臂自然下垂,测量从颈侧点至肩峰点的直线距离。
⑤总肩宽:被测者手臂自然下垂,测量左右肩峰点之间的水平弧长。
⑥胸宽:过左右前腋窝点间的水平弧长。
⑦背宽:用软尺测量左右肩端点分别与左右腋窝点连线的中点的水平弧长。
⑧胸围:被测者直立,正常呼吸,用软尺经肩胛骨、腋窝和乳头测量的胸部最大水平围长。
⑨胸高点间距(女):左、右乳头之间的水平距离。
⑩下胸围(女):紧贴着乳房下部的人体水平围长。
⑪腰围:被测者直立,正常呼吸,腹部放松,胯骨上端与肋骨下缘之间自然腰际线的水平围长。
⑫臀围:被测者直立,在臀部最丰满处测量臀部水平围长。
⑬中臀围:腰围线与臀围线中间位置水平围长。
⑭上臂围:被测者直立,手臂自然下垂,在腋窝下部测量上臂最粗处的水平围长。
⑮肘围:被测者直立,手臂弯曲约90°,手伸直,手指朝前,测量肘部围长。
⑯腕围:被测者手臂自然下垂,测量的腕骨部位围长。
图1-3 人体水平方向测量
⑰掌围:右手伸展,四指并拢,拇指分开,测量掌骨处的最大围长。
⑱手长:被测者右前臂与伸展的右手成直线,四指并拢,拇指分开,测量自中指尖至掌根部第一条皮肤皱纹的距离。
⑲大腿根围:被测者直立,腿部放松,测量大腿最高部位的水平围长。
⑳大腿中部围:被测者直立,腿部放松,测量臀围线与膝围线中间位置的大腿水平围长。
㉑膝围:被测者直立,测量膝部的围长。测量时软尺上缘与胫骨点(膝部)对齐。
㉒下膝围:被测者直立,测量膝盖骨下部水平围长。
㉓腿肚围:被测者直立,两腿稍微分开,体重平均分布两腿,测量小腿腿肚最粗处的水平围长。
图1-4 人台水平方向测量
㉔踝上围:被测者直立,测量紧靠踝骨上方最细处的水平围长。
㉕踝围:被测者直立,测量踝骨中部的围长。
㉖足长:被测者赤足,脚趾伸展,测量最突出的足趾尖点与足后跟最突出点连线的最大直线距离。
㉗身高(指尚不能站立的婴儿):被测者平躺于台面,测量自头顶至脚跟的直线距离。
2.垂直尺寸
垂直测量如图1-5~图1-7所示。
①身高(婴儿除外):被测者直立,赤足,两脚并拢,测量自头顶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②躯干长:被测者直立,测量自第七颈椎点至会阴点的垂直距离。
③腰围高:被测者直立,在体侧测量从腰际线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④臀围高:被测者直立,从大转子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⑤直裆长:用人体测高仪测量自腰际线至会阴点的垂直距离,或者称为上裆长,如图1-5所示。
⑥膝围高:胫骨点(膝部)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⑦外踝高:外踝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⑧坐姿颈椎点高:被测者直坐于凳面,测量自第七颈椎点至凳面的垂直距离。
⑨腋窝深:用一根软尺经腋窝下水平绕人体一圈,用另一根软尺测量自第七颈椎至第
图1-5 直裆长测量
图1-6 人体垂直方向测量一
一根软尺上缘部位的垂直距离。
⑩背腰长:用软尺测量自第七颈椎点沿脊柱曲线至腰际线的曲线长度。
⑪颈椎点至膝弯长:用软尺测量自第七颈椎点,沿背部脊柱曲线至臀围线,再垂直至胫骨点(膝部)的长度。
⑫颈椎点高:用软尺测量自第七颈椎点,沿背部脊柱曲线至臀围线,再垂直至地面的长度。
⑬颈椎点至乳头点长:用软尺测量自第七颈椎点,沿颈部过颈侧点,再至乳头点的长度。
⑭乳位高:用软尺测量自颈侧点到乳头点的长度。
⑮前腰长:用软尺测量自颈侧点经乳头点,至腰际线所得的距离。
⑯臀高:用软尺测量从腰际线,沿体侧臀部曲线至大转子点的长度。
⑰躯干围:用软尺测量,以右(或左)肩线(颈侧点与肩端点连线)的中点为起点,从背部经腿分叉处过会阴点,经右(或左)乳头再至起点的长度。
⑱会阴上部前后长(下躯干弧长):用软尺测量,自前腰围中点经会阴点至后腰围中点的曲线长。
⑲臂根围:被测者直立,手臂自然下垂,以肩端点为起点,经前腋窝点和后腋窝点,
图1-7 人体垂直方向测量二
再至起点的围长。
⑳上臂长:被测者手握拳,手臂弯曲成90。,用软尺测量自肩端点至桡骨点(肘部)的距离。
㉑臂长:被测者手放松放在臀部两侧,用软尺测量自肩端点,经桡骨点(肘部)至尺骨茎突点(腕部)的长度。
㉒颈椎点至腕长:用软尺测量自颈椎点经肩峰点,沿手臂过桡骨点(肘部)至尺骨茎突点(腕部)的长度。测量时手臂弯曲成90°,呈水平状。
㉓下臂长:被测者手臂自然下垂,用软尺测量自腋窝中点至桡骨茎突点(腕部)的垂直距离。
㉔腿外侧长:用软尺从腰际线沿臀部曲线至大转子点,然后垂直至地面测量的长度。
㉕大腿长:用软尺测量腿内侧自会阴点至胫骨点(膝部)的垂直距离。
㉖腿内侧长(会阴高):被测者直立,两腿稍微分开,体重平均分布于两腿,用软尺测量自会阴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3.其他数据
①肩斜度:将角度测量器放在被测者肩线(肩端点与颈侧点的连线)上测量的倾角值,以度为单位。
②体重:被测者稳定地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显示的数,以公斤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