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服装生产工程组成
成衣生产方法是根据不同品种、款式和工艺要求制定,整个组织生产过程统称为生产工程。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加工的效率及质量。不同的服装产品以及各工厂在生产管理上的不同,其生产过程和工序的具体设计安排会有一些差异,但总体来说,服装生产过程都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一、准备工作
作为生产前的一项准备工作,要对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工业样板的制定,对该产品所需的面料、辅料、缝线等原料进行准备,并制定正确的生产工艺文件。本章仅对原料的准备与工业样板的制定进行简要介绍。
原料准备是成衣生产的重要环节,企业通常由技术科根据生产任务制定原料采购计划,由供销部门负责采购。在采购原料时,要保证原料的质量,面辅料必须具备优良的质量,才能保证成衣的质量。面辅料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面料是制成服装的材料,必须是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服用性能的优良产品,且织造疵点不明显。
(2)辅料是适合于面料及使用部位的优良品,耐洗、耐穿、尺寸变化小,具有一定的耐热性,且织造疵点不明显。
(3)衬布必须是适合于面料及使用部位的优良品,耐洗、耐穿,黏合剂必须保持良好的黏合性能且热收缩非常小。
(4)纽扣、拉链及其他装饰件等辅料应是适合于使用部位的优良品,且耐用、耐洗。
(5)缝线应适合于衣料及缝纫部位且是具有足够强度的优质缝线,并且缝线的变色要小,收缩率要低。不能使用对皮肤有刺激的、影响穿着的缝纫线。
样板是裁剪与缝制时的主要依据。从广义上讲一套完整的服装样板应包括裁剪样板和工艺样板两大方面。裁剪样板主要作为大批量裁剪时排料、划样等之用,因此基本上是毛样。并且,为方便排料、划样,大批量的服装在加工中除面料样板之外,还应包括里料样板、衬料样板等。裁剪样板制作时,应考虑到原料的缩率、缝份、贴边等。其中,里料样板除考虑原料的缩率、缝份、贴边外,还应比面料略松些,以免衣面吊紧。工艺样板主要作为缝制过程中对衣片或半成品进行修正、定位、定型、定量等用,大多是净样板,也有些是毛样板。如定位样板是供缝制过程中定位使用的,包括袋口定位、驳角定位、串口定位等用。修正样板和定型样板在缝制过程中起标样和修正作用,修正样板通常为毛样板,定型样板通常为净样板,如图1-1所示。
图1-1 工业样板分类
二、裁剪工程
裁剪工程通常是在裁剪车间进行的,主要是把面料、里料、衬料以及其他材料按划样要求剪切成衣片。一般要经过验布、排料、铺料、裁剪、验片、打号、黏合等工序。其重点工序是铺料、排料和裁剪三道工序。
(1)铺料的工艺要求:
①铺料时,无论是单件还是批量铺料,都必须做到每层材料的布边、起始端一定要齐,不得有错层或扭曲的现象。
②铺料时,必须仔细辨别材料的正反面,以保证材料正反面的准确。确认铺料的方式是属于面面相对,还是正反相对,以避免所裁衣片出现左右不对称现象。
③铺料时,材料的摆放要平整,不能有褶皱,不能用力抻拉面料,使材料变形,以避免所裁出的衣片纱支扭曲变形,影响服装的外形效果。
(2)铺料的方式:无论是单件制作还是批量生产,铺料的方式都有单向铺料与双向铺料两种。
①单向铺料方式:指将材料的幅宽完全展开后再进行排料。若是批量生产则需要按所需长度一层一层断开,将幅宽展开铺排。这种铺料方式还可以分成两种铺排方式,一种是每一层材料的正面或反面都朝一个方向铺料称“单跑皮”,比较适合于有方向性或有图案、条格的材料,但划样时必须避免所裁衣片顺撇;另一种是铺料时,面面相对,排料划样时衣片不宜裁顺。
②双向铺料方式:指将面料来回折叠,形成面面相对或背背相对的方式。适用于无方向性的服装材料,不能用于有方向性的材料。并且,排料划样时可以不必考虑衣片的对称性,进行批量生产时工作效率比较高。
(1)排料的工艺要求:
①要保证面料的经纬纱向与款式样板相符合,且面料的经纬纹路(丝缕)不得有明显的扭曲,要经直纬平。
②面料的正、反面要区分准确,反面向外。裁剪划样时,要划在面料的反面,且要注意样板的方向。
③要正确区分面料的方向,对于有绒毛、有方向性图案的面料,不得产生倒毛以及倒顺等影响服装外观的情况(特殊设计除外)。
④要保证排料时的整体性,衣袋、袋盖的纹路(丝缕)需与衣身一致,有条格、有图案的面料衣身、衣袖、衣领、衣袋等必须对条格、图案(特殊设计除外)。
⑤要正确区分面料的方向,对于非对称的款式,排料时要区分出位置方向,对于单层排料的款式,要注意区分其方向性,以免顺撇。
⑥在保证成衣纱向标准的前提下,要节约用料,余料尽可能的留成大幅。
(2)排料的技巧:排料的方式按所排衣料的件数分,可以分为单件排和多件套排两种方式。按操作方法可以分为手工排料和计算机辅助排料两种。单件排料只适用于生产样衣以及小批量规格单一的情况。多件排料一般采用2~4件套排,比单件用料节省用料10%左右。通常进行多件套排时,在符合成衣工艺标准的基础上,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经验和技巧,可以参考以下排料技巧:
①纸样排料:工业上排料若直接在衣料上进行衣片的划样排料,计算起来不是很精确,但采用纸样排料就非常方便、有效。可以充分利用门幅的宽度,不断提高面料的利用率。
②先大后小:排料时,先将面积较大的主要衣片样板(如上衣的前/后衣片、大/小袖片等,裤子的前/后裤片等)按成衣的纱向、工艺规定先排好,然后在这些主要衣片样板的空隙及剩余部分,由大到小逐一铺排小块衣片样板。排主要衣片时,若面料不足,宜先排长度最长的衣片样板;排小部件时,先排不可以拼接的部件样板。
③紧密套排:即衣片样板铺排时,应根据衣片样板边缘的形状,采取平对平、斜对斜、凸对凹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减少衣片样板之间的空隙,充分利用面料。
④化整为零:即根据紧密排料的需要,将一些次要的、可以拼接的部件(如前衣片的门襟贴边、领里、育克里等)分别排料,然后在缝纫时再拼接起来。
⑤调剂平衡:服装行业被称为“借”,就是在不影响服装成品尺寸的前提下,将某裁片的围度尺寸增加或缩小,增加或缩小的尺寸在其相关结构裁片上补足的方式。如在一个门幅中,铺排后衣片和小袖片时,却因门幅不够宽而排不下。这时就可以适当缩小后衣片或小袖片的围度尺寸,称作“借”,但“借”来的尺寸,需要增加在前衣片或大袖围度中,称作“还”,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面料的幅宽,减少用料。
⑥大小搭配:若是不同规格样板套排时,应当统一排放,大小规格样板相互搭配排料,取长补短,以保证合理用料,节约用料。
(1)裁剪的工艺要求:
①裁剪顺序:若批量裁剪或进行软料裁剪,划样后应先裁较小衣片,后裁较大衣片(小衣片纱支容易变形)。若单件在面料上直接进行划样裁剪,应先裁大衣片,后裁小衣片(易省料)。衣片之间的对刀剪口要准确,以免影响缝制效果,剪口大小一般为0.2~0.3cm。做好正反标记。
②裁剪技巧:裁剪时,剪刀要保持垂直,裁剪到拐角处,不应直接拐裁,应从两个方向分别进行剪裁,以免上下层衣料错位,造成衣片之间的误差。
③工具使用:裁剪时,剪刀刀口要保持锋利与洁净,以免造成衣片边缘起毛边,或上下衣片错位。采用锥孔作标记时,应注意不得影响成衣的外观;并且,针织衣料不得采用该方法。
(2)经纬纱向的技术规定:
①前衣身:经纱,以前领口宽、前中心线或前胸宽为准,不允斜。
②后衣身:经纱,以背宽线、后领口宽线或腰节以下背中线为准,倾斜不大于0.5cm,条格面料不允斜。
③袖子:经纱,以前袖缝为准,大袖倾斜不大于1cm,小袖倾斜不大于1.5cm。条格面料不允斜,前、后袖缝须对条对格(插肩袖以袖山深线为准)。
④领面:纬纱,以领中心线为准,倾斜不大于0.5cm。条格面料不允斜,后领中心线处纵条须与衣身纵条对齐,领串口处纵条须与驳头处纵条对齐。
⑤袋盖:纬纱,以袋盖前止口线为准,与衣片经向线平行。条格面料与前衣片条格纵横相对合(特殊设计除外)。
⑥挂面:驳领以挂面止口上7~10cm处为准,保持经向。条格面料须与领面对条格(特殊设计除外)。
⑦前裤片:经纱。以烫迹线为准,倾斜不大于1.5cm;条格面料左右片条格对称,且不允斜;左右前中心线横条须对合。
⑧后裤片:经向。以烫迹线为准,左右倾斜不大于2cm;条格面料左右条格对称,且倾斜不大于1.5cm;但内外缝须与前裤片内外缝横条对合;左右后裆缝横格需对合。
⑨裤腰:经纱。高档工艺不允斜;条格面料不允斜。
⑩纱向:有倒顺色差、倒顺毛、阴阳格面料应全身顺向一致(长毛原料应全身向下,顺向一致)。
(3)允许拼接范围:
①挂面:挂面拼接允许两接一拼,且拼接时应避开扣眼位,若是驳领挂面,拼接缝在驳头以下7cm处。
②领里:领里拼接允许两接一拼。
③耳朵皮:允许两接一拼,且拼接时应避开转弯处。
④裤腰:女裤后裤腰允许接一处,高档产品拼接缝必须在侧缝或后裆缝处。
⑤裤裆:裤后裆允许拼角,拼接后必须同后裤片纱向一致。拼接长不超过20cm,宽应大于3cm小于6cm。
⑥拼接技巧:拼接时拼接缝应斜拼,以减少边缘的厚度。若是厚呢料,不能有搭缝,应用手针对拼。
三、缝制工程
缝制工程就是选择适当的缝制工艺、适当的缝制设备和组织程序进行单件或批量服装加工的生产过程。其中,确定缝制工艺方式、缝制质量标准以及批量生产流水设置是重要的内容。这里仅对总的缝制技术要求进行简单的概述,详细的缝制工艺方式、缝制质量标准见各章节的典型服装缝制工艺。
服装缝制工艺的制定是服装进行缝纫生产的前提,它主要是依据服装款式进行工艺设计或批量服装生产时,技术部门下达的生产任务书和工艺技术指导书所制定的,包括缝制顺序、缝制方法、线迹要求、缝型要求以及技术标准等。
(1)针迹:指各类缝针穿刺衣料进行缝纫时,在衣料上所形成的针眼。
(2)线迹:指在衣料上所形成的,两个相邻针眼之间的缝线组织。
(3)线数:指在衣料上所构成线迹的缝纫线条数。
(4)缝迹密度:在规定单位(一般为3cm)的缝迹长度内的线迹数,也称针脚密度。
(5)缝迹:指在衣料上,所形成的相互连接的线迹。
(1)明线:每3cm为14~17针。
(2)手工针:每3cm不少于7针,肩缝、袖窿处每3cm不少于9针。
(3)三线包缝(码边):每3cm不少于9针。
(4)手拱止口:每3cm不少于5针。
(5)三角针:每3cm不少于5针。
(6)锁眼:机锁、细线为12~14针/cm;手锁、粗线不少于9针/cm。
(7)钉扣:细线每孔8根线,粗线每孔4根线,且缠脚高不能小于止口的厚度。
(1)缝制线迹(针码密度)要求:
①明线:每3cm为14~17针。
②手工针:每3cm不少于7针,肩缝、袖窿处每3厘米不少于9针。
③三线包缝(码边):每3cm不少于9针。
④手拱止口:每3cm不少于5针。
⑤三角针:每3cm不少于5针。
⑥锁眼:机锁、细线为12~14针/cm;手锁、粗线不少于9针/cm。
⑦钉扣:细线每孔8根线,粗线每孔4根线,且缠脚高不能小于止口的厚度。
(2)缝制时的技术要求:
①缝制时,各部位缝合线路顺直,无跳线、脱线,且缝制整齐牢固、平服美观。
②缝制时,面、底线应松紧适宜,且起针和落针时应倒回针固缝,以免缝线脱落。
③缝合后的部位,不能有针板、送布牙所造成的痕迹。
④缝制滚条、压条时要保证宽窄一致、平服。
⑤缝制袋布时,若无夹里须里外两道线折光。袋布的垫布要折光或包缝。
⑥挖袋时,袋口两端应打结或倒回针,以增加袋口的强度。
⑦袖窿、领串口、袖缝、摆缝、底边、袖口以及挂面里口等部位要叠针,以免衣面与夹里两层不平服。
⑧锁眼时应不偏斜,扣与眼位要相对。钉扣后收线打结须牢固。
⑨商标位置要端正,号型标志要正确、清晰。
⑩成衣规格允差不能超出规定范围。见各章成衣质量标准。
四、整理工程
整理工程是服装成衣生产的最后加工阶段。根据单件或批量订单所加工服装外观要求确定出的整理程序与方式。包括成品外观的后处理(如水洗、磨砂等)、后整理、整烫加工(参见本章第二节内容)、折叠与包装等工序。
(1)成品的污渍整理:成衣的外观质量标准,除了要求板型准确、缝制工艺优良以外,还要求服装产品外观整洁,无沾污。因此,除了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外,还要对已经存在的污渍进行处理。成品污渍主要包括:裁剪或缝制过程中的粉渍,生产或整理过程中的糨糊渍和胶水渍,熨烫过程中的水渍,使用设备过程中的机油渍和铁锈渍,划样过程中使用的铅笔渍或圆珠笔渍,加工过程中操作人员沾上的汗渍,原料或成品放置时因潮湿而产生的霉斑等。
(2)毛梢整理(线头的处理):毛梢是缝制加工过程中未剪掉的留在成品服装上的线头,分为两种:缝制过程中在服装上的缝纫线头和衣片上脱落下来的纱线头的是活线头;缝制过程中未被剪断或剪干净的缝纫线头是死线头。其处理方法可以采用安装自动剪线器剪除、手工剪除以及使用吸尘器吸取处理法。
成品包装是服装成衣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必须保证要包装的成品质量。若是单件成品也要检查其质量。
(1)整烫完的成品不可立刻折叠,以免破坏定型效果。
(2)整烫完成品不可立刻装入包装袋内,以免热气扩散不良使服装潮湿发霉。
(3)包装前的服装成品不得有色斑或其他污渍。
(4)包装前的服装成品不得有烫黄、烫焦、熨烫极光、失光、波纹等整熨疵点。
(5)成品包装应按要求及尺寸进行折叠,包装的尺码、规格、印字、标志、数量、颜色搭配等必须符合工艺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