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实训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服装的含义

一、服装概念

对于现代人来说,服装已经成为每个人装饰自己,保护自己,用以代表自己身份、职业和民族的符号,是生活的必需品。它体现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用于展示个人魅力的载体。

什么是服装?宋朝司马光《训俭示康》曰:“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輙羞赧弃去之。”服装具有服用和装饰人体的作用。在国家标准中对服装的定义为:经过缝制,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产品,又称为衣服。由此可见,服装是指附着在着装者身上的所有物品,即一切可以用来装饰人体的物品,包括衣服、鞋、帽等一切装束。通常而言,服装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对所有穿戴的总称,主要是指在某一时期内,能够被大多数人所选用的常规性服装。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与衣服的总称,是指人体着装后的一种状态。在这里,“服”就是包裹、穿戴的意思,“装”就是装扮、打扮的意思,即人体着装后达到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完美统一。对于一个设计者而言,在服装设计中,更强调后者的概念。什么是衣服?衣服是指覆盖人体的染织物,是一种纯物质的存在,不涉及人的因素。它包括上衣、下衣、内衣和外衣等所有缠绕和覆盖人体的东西,这些统称为衣服。因此,服装强调的是着装后的状态美,而衣服则强调的是物质美。

服装是处在一定空间或环境活动的形象,任何一类服装都有相应的空间或环境,服装与环境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依共融的协调统一的关系,共同创造一种和谐的美感。同时,服装需要一定的装饰配件来陪衬,服装与装饰配件之间是一种有序的、科学的搭配关系,同时又是一种互补的、协调的整体关系。服装的组成如图2-1所示。

另外,特别说明一下时装和成衣的特点,高级时装和高级成衣的不同。


图2-1 服装的组成

(一)时装

时装是指最富于时代感、时兴、时尚的服装,它有别于已经出现过的服装造型。

(二)成衣

成衣是指应时出现的按一定规格和标准号型批量生产的衣服。它区别于在裁缝店里定做的衣服和自己裁制的衣服。

(三)高级时装

高级时装又称为高级女装。它是19世纪中叶,由法国设计师查尔斯·夫莱戴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创立的,主要以上流社会的贵妇为设计对象,并以手工单件制作的高级女装,当时的高级女时装设计师所开设的服装店被称为高级女装店。沃斯在1868年组织创建了巴黎第一个高级女装设计师权威组织——女装联合会,1885年改名为“法国高级女装协会”,1911年改名为“巴黎女装协会”,1936年命名为“高级女装协会”,现在协会隶属于法国工业部下属的一个专业委员会。高级时装是服装中的极品,高级时装构成的基本要素是:高级的材料、高水平设计、高档的做工、昂贵的价格、高层次的服用者和高档次的穿着场所。

(四)高级成衣

高级成衣是从高级时装中派生出来的,是高级时装设计师以中档消费对象为主,从设计出的高级时装中,筛选出部分适合于成衣生产的作品,并运用一定的高级时装工艺技术,小批量生产出的高价位成衣。现在泛指制作精良,设计风格独特,价位高于批量生产出的成衣的高档成衣。高级成衣由于其设计、价位适应的人群较广,消费者也日益增多,因此很快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并于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成立了自己的组织——法国高级成衣协会。

知识点导入

下面是与服装和服饰相关的概念,对此加以说明。

被服,古时候是指穿着的意思,现在通常指被子、衣服类的统称。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日本“被服”被规定为所有包裹人体的衣物的统称,包括头上戴的、脚上穿的以及手中拿的饰物等。

服饰,是衣服、被服、服饰品的统称。服饰含有覆盖身体并起装饰作用的意思,它同时具备着装和装饰效果。服饰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理解。狭义上的理解是指衣服上的各种装饰,例如,衣服上的装饰图案、刺绣、纽扣、腰带、胸针、挂件等,或除包裹人体躯干与四肢以外的鞋、帽、背包、首饰等。广义上的理解是指人类在生活中的一种穿戴、装饰的行为。

二、服装的起源与功用

人为什么穿衣服?这是学者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对于服装的起源来说,它与服装的功用是紧密相连的。通常人们认为服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而服装的功用性又形成了服装文化的起因。随着人类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服饰风格,也造就了绚烂的服饰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服装的功用与服装的文化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由于服装悠久的历史渊源与深远的文化内涵,关于服装的起源与功用,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加以探究,各有不同的诠释,形成了多种见解,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适应环境说(保护说)

适应环境说,也称为保护身体说。按照服装是为了人们适应环境的需求而产生的学者认为:人类早先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生息,为了维持生命,保护身体,抵御外界的侵袭,诸如风霜雨雪的袭扰、昆虫鸟兽的侵害,以及人类相互间的争斗损伤,需要用服装遮身护体、御寒防害,以适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达到自身生理保护的目的。在这里服装成为人们对抗和适应自然、防护和保卫自我的产物,这是服装最基本、最原始的起源与功用。

在北京的自然博物馆,有一个北京猿人的塑像,他一只手扶住背上的野羊;另一只手扛着木棒,艰难地向前行走。在50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是不穿衣服的,到了旧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逐渐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在北京市郊周口店山顶洞人生活的山洞里,可以找到他们当时使用过的工具和装饰品,如骨针。山顶洞人利用骨针穿上兽筋或皮条做成的线,把一块块兽皮缝合起来,制成衣服,可以有效地抵御风霜雨雪的侵袭,防止蚊虫的叮咬,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可见人类服装的起源与功用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和保护身体的需要。

(二)装饰美化说

按照服装是为了装饰美化人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学者认为:在原始时期的人类是不懂得穿衣,也不需要用衣服来保护。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是人类的这种心理,形成了服装的装饰性。穿着衣服的目的就是为了装饰自己。世界上有不穿衣服的民族,但没有不装饰自己的民族,至今世界上还有一些部落民族过着原始生活,他们不穿衣服,但他们懂得装饰,他们通过涂粉、文身、披挂兽皮、兽骨、树叶等来装饰自己(图2-2)。因此对原始人来讲,装饰是他们的第一需要,保护是第二需要,是人类开化和社会文明以后的事。


图2-2 原始修饰

由于人类的爱美本能,人类最初用花草、贝壳、羽毛、兽皮来装饰自己,并用泥土、植物的汁液文面和文身,进而出现一些简单的服饰,用以改变自身的形象,以自认为的美来修饰和美化自己。有人曾经做过实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早期更多地关注于装饰的事物,对此表现出愉快感,而出现羞涩之感却要晚一些。幼小的孩子对于装饰物表现出来的兴趣往往是自发的、先天的,而对于保护和遮羞的需要却是在成人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是属于被动的、后天的。

知识点导入

常见的肉身装饰有以下几种:

(1)结疤:这种装饰是将身体上某部位的皮肤有意地做成瘢结,使其更“美丽”。这种形式曾经流行于澳大利亚的土著民族,现今西方某些地方仍然存在,例如,有些好战民族的勇士把自己战场上所受的伤疤显露出来,作为一种光荣的记号。

(2)文身:一种流传较久且广的装饰形式,它是用针刺的方法在身上刺出花纹图案作为装饰。当今许多年轻人都喜欢文身,认为这是时尚的标志。

(3)涂粉:从发掘的遗物来看,皮肤涂抹可以追溯至史前。全身涂饰常见于某些特别时期。例如,举行丧礼时将身体涂成白色;有时涂抹是为增加皮肤原色的强度;有的将一种与身体表皮颜色相同的颜料或粉末涂于身体的表面,以增强原来的颜色;有的是用对比涂粉的方法,使皮肤的某一部分经涂抹后与原色形成强烈对比,使涂抹部分看起来更加瞩目。

(4)残毁:以除去身体上某一部分作为装饰。残毁的例子在原始人中不胜枚举。例如,在嘴唇、颊和耳上穿一个洞;把手指的关节掰开等。

(5)改形:对身体的某些部位进行体塑变形,现代人称之为体塑。常见部位有嘴唇、耳朵、鼻、头、脖颈、足和腰部等(图2-3)。例如,有些部落的体塑方式是在嘴唇和耳朵上挂一件重物,使其变长而且摆动;还有些部落是将鼻子穿孔或弄成扁平的形状;有些部落是当孩子还在婴儿的时期,将其头盖骨很巧妙地压起来,以塑成各种奇怪的形状。


图2-3 改形

(三)遮羞和礼仪说

持服装起源动机是为了遮羞和礼仪的需要而产生的学者认为:人类穿着衣服在早期是为了遮蔽身体,后期逐渐变成礼仪的需要。对于遮羞说,包含两种观点:一是羞耻论,原始人最初对裸露身体并不在意,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道德观念逐步产生并不断增强,有了羞耻心,需要对身体的一些部位采取不同程度的遮羞和掩隐,如采用无花果的叶子遮住身体某些部位,而不同的种族对羞耻心的观点有所差别;二是贞操观念论,原始人本来对性是开放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才形成了贞操观念,为了保护贞操而穿着衣服。

另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有了剩余物品,于是不同地区和不同部落的人们开始交换各自的产品,满足人们更广泛的生活需求。因此人们在交往与社会关系变得日渐纷繁复杂的情况下,为了保持礼节、尊严或身份、地位,服装便成为维护社会礼仪和代表人的社会属性的必要手段,服装在社会生活中成为识别地域、身份、性别和年龄的标志,于是在衣着上出现了男女之分、内外之异、贵贱之别和不同之需。这是服装所表现出的精神与社会功用。

(四)吸引异性说

持服装起源与功用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而产生的学者认为:人们之所以要穿衣服,并不单纯为了保护身体、遮掩羞耻或装饰。因为原始人在几十万年的漫长岁月中,一直是不穿衣服的,实际上,由于原始人对“性”“性感”以及“性爱”的追求,为吸引异性的注意而开始穿着衣服,以此来突出和炫示自己,由此产生了服装。

(五)宗教信仰说

持服装起源与功用是为了满足宗教信仰的需要而形成服装的学者认为:人类为了除魔、保护身体开始穿着衣服。早期的原始人在很长时期里,一直是不穿衣服的,但是他们因为对一些自然现象,例如,日出月升、电闪雷鸣不理解,感到恐惧,慢慢开始变得崇拜这些自然现象,于是将衣服视为护身符,祈求得到保佑与幸福,并且逐渐在原始氏族公社中出现图腾崇拜现象。原始人类用兽皮或植物枝叶等物披挂在身上,作为一种象征物或偶像,供人崇拜。早期的时候,服装最初出现在部族的首领身上,后来发展到巫师、传教者和部分教徒身上。这是一种宗教性的精神保护论,认为穿着衣服可以保护身体不受鬼怪和病魔的侵袭,用服装来表达一种美好的追求和愿望,或以服装表示一种原始的信仰。直至今天,服装仍有明显的标识功能,说明服装的起源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可知,服装是受保护、装饰、遮羞、吸引异性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支配和影响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