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与实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物与色

我们已经了解了光的现象,那么,物体所呈现的颜色与光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这里引入两个相关联却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一 物体色

所谓“物体色”是指色光投射到物体上,该物体对光线吸收与反射之后在视觉上形成的光色感受。物体色与光的作用以及物体本身两个因素有关。

接受光源的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透明物体,另一种是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呈现的颜色取决于对不同波长光波的吸收与反射。例如,一个物体如果呈白色,是因为该物体反射了所有的色光;反之,如果一物体吸收了所有的色光,没反射任何色光,该物体就呈现黑色。因此,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而透明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由其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蓝色玻璃呈蓝色,是因为它只透过蓝光,而其他色光被吸收。

物体色呈现的原因主要因为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光源色对物体的影响作用,就能最大限度地将物体色彩的美感发挥出来。如西方哥特式教堂错综迷离、虚幻缥缈的宗教氛围,就是充分利用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时产生的色彩效果获得的(图2-10、图2-11)。


图2-10 西方哥特式教堂(一)


图2-11 西方哥特式教堂(二)

二 固有色

在进行绘画表现时,常常会提到“固有色”这一概念,而“固有色”和“物体色”都是指光源下物体表面呈现的颜色,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所谓“固有色”,指在特定光源下,人眼对物体表面颜色的恒定性视觉效应。从理论上说,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物体色是受光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特定光源的说法基本不存在,进而物体也不存在固有色。固有色只能是相对来说,在常态光源下,物体有相对稳定的物理属性产生的色彩现象成为约定俗成的“固有色”的概念。生活中,常常说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海水的颜色是蓝色的,土地的颜色是黄色的,都是人们对物体固有色习惯性的描述。